楊軒
費陽的歌舞風格,習字的靈動靈魂。
劍不停砍,妖鐘這壹根。
光華已盛,門檻長存。
發消息找香的,應該知道宋貴尊。
唐宋時期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在宋代,牡丹花經常作為貢品獻給皇帝,以爭奪新的寵物。這種時尚遭到了少數文人的反對,他們無緣無故地指責牡丹是花妖。還不如松桂貞操久富。楊軒的這首牡丹詩就體現了這種思想,諷刺了因愛牡丹而滋生的奢侈時尚,並通過吟詠牡丹反映了壹種人生哲學。
詩的前兩句描寫了牡丹花的形與神,牡丹花的全貌。冷眼看去,像極了楊貴妃載歌載舞時搖曳的身姿,又像極了美女施的靈動嫵媚。楊貴妃因其美貌和能歌善舞而獲得唐玄宗的寵愛,被稱為“而皇,從此棄其早聽”。的美貌迷惑了吳王夫差,使他墮落,最後喪國而死。詩人用的舞姿畫出了牡丹搖曳的形狀,用石的巧心寫出了牡丹神,不僅形似,而且給了牡丹壹種作家的恨意。牡丹花形美心美,這是吸引人們觀賞它的原因。
三四句寫牡丹根。劍不停地砍著誘人的牡丹,斷了又活。就像壹個惡魔,全部聚集在這個花根上。根不僅是花根,也是禍根。用劍斬之,深仇大恨,體現了牡丹的美麗和不可抗拒的力量。把牡丹的美推到了極致,作者的恨意也發展到了極致。
五六句話的轉折,隱含著物極必反,繁華必衰的哲學。牡丹花的光彩達到了最旺盛的狀態。花落時,周圍的阻隔能否長存?言下之意,光華極盛,必然衰落。如果門檻網格不存在,花體自然難以保護。牡丹雖是富貴花,但富貴無常。天氣來了,什麽都沒有了。“鴻雁已久,方筆已不在”(白居易詩)。
七八句話,作者說,送壹句話給求香的人,妳要知道松桂這棵樹是珍貴的。松貞強,寒暑不易,綿延千年。桂花芳香,冬夏常綠,不與雜樹為伍。所以,松桂是世間萬物之美,象征著君子的高尚品格和至高無上的地位。不是臨時的牡丹,是豐富多彩的。這裏有兩種不同的審美觀,即重視牡丹的壹時之美,還是珍視宋剛剛保留的內在美和外在美。詩人崇尚後者,否定前者。他不僅是詩人自己不同於世俗的見解,也反映了壹些篤信儒家的老實人的觀點。審美的不同在於“愛惡隨人情。”
這七大定律以先揚後抑的方式描繪牡丹之美,從自然事物的興衰之道,體會到審美過程的深刻哲理。從而體現自己獨特的審美觀點,反駁世俗觀點。蘇軾《牡丹序》:此花重於世三百余年。它極其美麗而貧窮,所以善於觀賞人間美景。但近年來變態多,善於獵奇者所向披靡,此草木之巧也。可見,作者借觀牡丹倡導君子之德和審美,絕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