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有才華的皇帝是誰?
宋徽宗獨創“薄金書法”宋徽宗和趙霽不僅擅長繪畫,而且在書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詣。趙霽的《瑞合圖》書法在學習雪瑤、褚遂良的基礎上,創造了獨特的“薄金體”,薄而流暢,壹面如蘭竹,與他的工筆畫相得益彰。薄金書是指其書金、富貴、義,也自詡其力。趙佩傳世書法作品較多,開、興、曹等各類書法作品皆在後世,筆法蒼勁飄逸,個性鮮明。其中《方萼詩》筆法犀利,格調高雅,是薄金書的代表作。但宋徽宗的書法也有柔媚輕佻的缺點,這可能是時代和他自身的藝術修養造成的。但其瘦金體的獨特藝術個性卻為後人所模仿。趙霽特別註重花鳥畫。《宣和畫譜》記載他收藏了2786幅宋徽宗花鳥畫,占總收藏量的44%。可見其偏好之深。《畫隨》記載,趙霽曾寫過“雲莊鶴圖”。“或在林中嬉戲,或飲多液,鳳凰躍過蛟龍之狀,與露珠共舞之態,引天而動,以極思,拂羽清泉,使之清凈,並肩而不爭,獨走而不偏,悠然自得,姿態明朗,皆是極妙。”這種稱贊趙霽花鳥畫精美生動的文字記載比比皆是。大量流傳至今的精美花鳥畫《趙霽》證實了這壹記載的真實性。趙霽的花鳥畫,以極其嚴謹的創作態度,不僅從形象上充分把握了對象的成長規律,而且以獨特的風格生動地傳達了對象的精神特征,達到了高度成熟的藝術境界。中國傳統花鳥畫分為徐()和黃(如)兩大流派,各有利弊。黃派善用色勝用筆,徐派善用筆但短於用色。按技術標準論,徐不如黃漂亮;按藝術標準來說,黃的英俊不如徐的嫵媚。作為中國傳統花鳥畫技法中兩個極其重要的元素,用筆和上色缺壹不可。走極端容易產生偏見。北宋初期,黃派畫風壹統畫院。經過壹百年的模仿,它似乎毫無生氣。崔白和易元吉揭竿而起,改革和復興徐希的繪畫方法。黃派暫時落後,但並沒有退出花鳥畫界,從而使花鳥畫得以興盛。到了北宋末年,徐與黃實際上處於並行發展的狀態。憑借深厚的藝術修養,對徐、黃派的技法特點有著清醒的認識。因此,的花鳥畫是學吳而學崔白,即有派之長。當然,他不是只學壹種,而是“精彩多變,有六種方法。”據文獻記載,他有時繼承了徐希的水墨畫遺產,有時又“專精徐希黃泉父子之美”。顯然,就創作技法而言,不僅學習吳和崔白,即的體系化筆法,而且喜歡黃泉和黃居易的色彩,力求使兩者達到融為壹體的境界。徐熙野咦了壹聲,黃家有錢。徐派和黃派代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審美趣味。作為王朝的皇帝,趙霽也是壹個極力享受榮華富貴的人,他對精致濃郁的黃色風格有著根深蒂固的愛好。同時,文人畫興起後,他必然受到時代風氣的影響。在他的周圍,有壹批儒雅、有著良好文人生活方式的貴族皇族,如王詵、趙玲瓏等,他們與文人畫的倡導者之壹米芾關系密切。米芾提倡“素淡天真,不裝巧趣”的審美觀,趙霽自然深受影響。尤其是他全面深厚的文化藝術修養,使他的審美情趣體現出強烈的文人氣質。因此,既崇尚黃家的富貴,又喜歡徐家的狂放,其審美趣味也是徐、黃的交融。趙霽的花鳥畫壹直被評論家視為最高的藝術成就。趙霽的藝術獨創性和對後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他的花鳥畫中。這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壹是物像排列的獨特性。商業位置是畫家的主要要求,因此由於題材的復雜和簡單,有許多不同的方法來安排畫面。有通用的方法,大家都可以學;還有特殊的方法,需要作者的別出心裁,巧妙安排。趙霽花鳥畫的構圖有時很巧妙。比如《泳池之圖》的軸上,畫面下方左側用水墨畫寫著兩個泳池,翅膀掙紮糾結在壹起,羽毛淩亂。上壹只處於優勢,用爪子抓著對方的胸腹部,張著嘴怒目而視;但下面的那只也不示弱,依然勇敢地掙紮著,奮起反擊,回頭朝它的右腳啄去。左邊是壹大片空白,只有幾片羽毛在飄動,讓人以為這兩只鬥鳥壹直在從高處打鬥,似乎空間廣闊。壹根松枝從畫面右下方傾斜,延伸到右上,另壹只鳥棲息在上面,發出聲音,拍打著翅膀,俯視著下面的兩只戰鬥同伴。不知道是歡呼還是叫停,但是好像。焦慮的情況刻畫的很生動,心理感受也描寫的很詳細。與濃墨重彩相比,鏟子的松枝和細而硬而尖的松針增強了畫面的動感。雖然畫中捕捉到的所有意象都是自然而寫實的,但意象巧妙而獨特的排列,卻隱含著壹個超越有限時空意象的無限理想化的藝術世界。這是時期花鳥畫的獨特風格,開啟了南宋劉、李、馬、夏的山水畫創作改革。第二,寫實技法的獨特性。壹位研究中國藝術史的外國專家曾把趙霽花鳥畫的寫實手法稱為“魔幻現實主義”,因為它給人以“魔幻的誘惑力”(勞倫斯·西克曼:《中國的藝術與中國的建築》)。北宋畫論以神韻為重的現象並不少見,但在趙霽時代,對形神都有嚴格要求。“迷人無形,質勝於文;若有形似而無神韻,則華而不實”(《益州名畫錄》)。形與物相似,神與天相似。理想狀態是從形到神。所謂栩栩如生的素描,不僅要有正確的造型,還要充滿活潑的精神。在創作實踐中,趙霽壹直努力做到形似神似。傳說趙霽用生漆畫出的羽毛畫龍點睛,藏在豆子裏,比紙還高,讓他欲罷不能。這是壹種從造型上達到神似的技術嘗試。比如《禦鷹圖》,在其藝術描寫上,雙鉤細致,羽毛灑落,造型生動自然。特別是鷹眼,英氣十足,顯示出壹種強大的精神。藝術風格卻清新淡雅,絕不去粗狂之感。雖然雙鉤壹直是壹種表現形式,但這種新穎的畫風卻是形神兼備的精彩小品,由單純真摯的意趣變為含蓄靈動,與崔白、吳等都表現出壹定的距離。再如《金英秋鳥圖》中的壹對喜鵲,筆觸細致,對象細致。用帥氣的筆表達細節素描真的很奇妙。花的神韻,葉的飄逸,枝的剛勁,草的婉約,石的精致,鳥獸的歌唱跳躍,草蟲的飛舞爬行,無壹不在無怨無悔地傳播著它們神奇的寫實技巧。正如張醜題趙霽詩《梅花》:“梅花宣和筆,十指春風絲;在五百奇掛處,暗香(11)的書畫作品稀稀落落,散落壹地。”所謂“奇跡”和“彩絲”都有奇妙的意思。這種寫生的傳統,是中國畫最珍貴的傳統。事實上,蘇軾主張繪畫不在於形似,而在於形似的意義。不是說像不像,而是在像的基礎上表達對象的內在精神。比如他在《黃泉畫鳥》壹書中寫道:“黃泉畫了壹只飛鳥,露出脖子和腳。或曰:‘鳥縮頸則展足,縮足則展頸,無二展。’測試是真的。是知道如何看待事物而不去評判的人。壹個畫家雖然不行,但是更大的是什麽呢?紳士是好奇的,因為他研究商業。”在這裏,蘇軾特別強調了對生活這壹研究對象的細致入微的觀察,這與趙霽的《孔雀開屏,必是左》的研究相似,他的態度似乎也是類似的。第三,詩書畫印結合的獨特性。趙霽的畫,尤其是花鳥畫,經常有禦詩、招牌、印章。詩壹般題寫在屬於精工富麗道的畫上,如《蓮花金雞圖》軸,左下角有壹簇秋菊,壹朵芙蓉微翹,金雞倚枝花鳥。回望右上角飛舞的蝴蝶,循著金雉的目光,引向右邊空白處的詩句:“秋滿霜,我冠金雉;眾所周知,五德皆有,安逸勝於鬼神。“整個畫面開合有序,詩讓畫未完,畫因詩更完整。實際上,這首詩的題目已經巧妙地成為畫面構圖的壹部分,從中可以看出趙霽在詩畫融合方面的大膽嘗試和顯著成就。畫上的題字和簽名壹般都在他獨特的“瘦金體”,漂亮的字體和漂亮的畫面,相映成趣。特別是簽名,喜歡打花賭,據說是“天底下壹個人”的短筆畫,也有“天水”的意思。用葫蘆形印章,或“鄭和”、“宣和”等小篆。值得壹提的是,作者對書畫的印記始於宋代蘇軾、米芾、趙霽、趙子疃的20幅書畫作品摘抄。元明以後,詩、書、畫、印的結合成為中國畫的傳統特色。然而,在北宋,它仍處於初級階段,趙霽是第壹個開放的氛圍。顯然,趙霽的花鳥畫是可以為後人稱道的。然而,與這些贊美的話相反,他懷疑甚至否認他的花鳥畫。元代的東塘在《圖鑒》中說:“宣和瑞蘭集累得成百上千冊。盡力了,怎麽能在這裏休息?“要是當時畫院的人模仿他們的作品,早就印耳朵了。”也就是說,由於趙霽有大量的花鳥畫,作為壹個皇帝,他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畫,所以他做出了以上的推測。明代董其昌進壹步認為“宣和大師寫生花鳥時,出寺捉刀。雖戴薄金書,小印,真假有錯,十有不同”(字畫)。這種錯誤的推斷缺乏依據,從繪畫史研究的角度可以說是不負責任的。近代還根據劉壹、富歇在鄭和、宣和年間“獻禦畫”的事實,推測趙霽的全部作品都是代筆。趙霽的畫有真有假是事實,但否定他的繪畫創作是極不科學的。據史料記載,惠宗趙霽經常舉行書畫獎勵活動,贈送給官僚的大量作品都是畫院畫家所寫,這是很自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作為帝王畫家,趙霽自然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創作中,以供給他必要的用途。翰林畫院本來就是壹個宮廷服務機構,畫院的畫師有義務畫這些作品,這就是所謂“為皇宮作畫”的功能。惠宗在上面的題詞只顯示了他對官僚臣民的天賦。歷代畫家中,因為社會關系代筆的也不少。如《宣和畫譜》記載:“吳袁宇晚年以其畫或弟子摹仿,以篆為己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他畫”或弟子的作品在壹定程度上保留了吳的畫風。同樣,即使惠宗現存的畫作中有畫院的人,但這些作品都是按照惠宗認可的模式創作的,從中仍可看出惠宗的繪畫風格和審美情趣,絕不能否定他的藝術創作。藝術史學家徐邦達在《宋徽宗·趙霽手跡及代筆考辨》壹文中,將惠宗的傳世畫作分為粗樸和精美兩種類型。他認為後者只能代表惠宗的欣賞水準,應該是畫院的人代筆,而趙霽的字又簡單又笨拙。徐邦達對代筆的研究顯然要比前人深入和具體得多。但從繪畫史研究的角度來看,壹個畫家的畫風往往不止壹種,包括主要畫風和次要畫風。兩種畫風有時幾乎相反,讓人很難相信是壹個人寫的。畫素描的人有時畫寫意,畫青綠的人有時喜歡水墨。早年努力的作品必然與晚年成熟的作品大相徑庭。如果壹個畫家壹生只畫壹種風格,那他就是畫家,不是畫家。對趙霽畫筆的真實性有不同的看法是合理的。但是,每壹個優秀的畫家,總有壹種藝術的人格精神,將自己所有不同造型、不同風格的作品融為壹體,靜靜對應。在《和全集序》中,謝對各種風格花鳥畫的考證更加細致入微。首先,謝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毛筆統壹的筆法特點,將竹鳥、柳鴉、鷺燕、禦鷹、金影秋鳥、枇杷山鳥、四鳥、寫生珍禽、翔龍石、瑞和、興化等進行了分類。認為這些畫作以其精妙靈動的素描和清新淡雅的畫風,展現了趙霽筆觸的獨特品格和深情,與畫院畫家的刻意跟風大相徑庭。其次,基於筆法的特點,“芙蓉上停著的錦雞,梅枝上並排棲息的禿鳥,我們看不出與上述趙霽手跡的筆法和筆墨意味,其中包含著與* * *,只能說是沿襲趙霽的風格,沒有逃避。”謝還根據《南宋續亭記》將《蓮花金雞圖》和《梅拉山雀圖》歸為禦畫。“是‘三院’學生創作或月考作品,選了趙霽才題字”。謝對論點的考證似乎比前人更接近事實。趙霽在花鳥畫領域的創作成就是不可否認的,盡管他的各種風格的花鳥畫都有虛妄的痕跡。壹句話,“帝惠宗天道神聖,其術超神”(《畫隨》),詩書畫都達到了壹定的藝術高度,尤其在繪畫上,無論山水、花鳥、人物,都能“形物,隨心而得,以筆驅自然,萬物皆可得其生理”(《廣傳畫後記》)。正如勞倫斯·西克曼(Lawrence Sickmann)在《中國的藝術與建築》壹書中所說:“王位為惠宗的繪畫活動創造了條件,但惠宗的繪畫流傳於後世,不是因為它的王位,而是因為它的藝術魅力。”這是壹個非常客觀公正的說法。可以說,惠宗趙霽是歷史上唯壹壹位真正具有很高藝術修養和繪畫能力的皇帝,是壹位真正的畫家。藝術主張趙霽的藝術思想,強調形神結合,提倡詩、書、畫、印結合。他是工筆畫的創始人,畫花鳥、山水、人物、亭臺樓閣,這是傑出人士的* * *共性。藝術家與政治家無關,但藝術家在政治上肯定會出問題,這是由他們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獨特的性格和處事標準決定的。不難理解,藝術家從政是壹種悲劇。我們來通盤考察壹下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傑出藝術家。他們都在仕途上碰壁,甚至破頭之後,回到民間,隱居起來,擺脫了喧囂和仕途,在藝術上頗有建樹,如屈原、李白、蘇東坡等。作為中國歷史上壹位卓有成就的書法家,趙霽的精神寄托全在詩詞書畫上。他英俊又有才華。不幸的是,他出生於皇室。趙霽是北宋宋神宗的兒子,即宋徽宗。他對政治壹點興趣也沒有,能力也沒有。他在位期間,政治腐敗,生活奢侈。後來,他把皇位傳給了兒子宋欽宗,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他和都被金兵俘虜,最後死在異國。這些不是我關心的。這裏要說的是他在繪畫方面的藝術成就。趙霽的藝術主張形神兼備,提倡詩、書、畫、印的結合。他是工筆畫的創始人,畫花鳥、山水、人物、亭臺樓閣,這就是大家的* * *相似。他的筆漂亮而靈活,舒展自如,充滿了祥和的氣氛。他註重素描,並以其精美的現實主義而聞名。相傳他用生漆畫眼睛,更加生動逼真,令人嘆為觀止。趙霽的繪畫以自然的現實意象為基礎,構思巧妙,著眼於超越時空的理想世界。這壹特點打開了南宋劉松年、李浩、夏圭山水畫構圖變化的大門。他還強調形神兼備的繪畫思想。勞倫斯·西克曼(Lawrence Sickmann)曾在《中國的藝術與中國的建築》壹書中說,趙霽的繪畫現實主義技巧以“魔幻現實主義”給人以非凡的誘惑力。趙霽提倡詩、書、畫、印的結合。他在創作時,常常巧妙地將詩詞、提示、簽名、印章組合成畫面的壹部分。這成為元明以後畫派的傳統特色。趙霽在任時,廣泛收藏文物、書畫,並親自掌管翰林畫院,使官員能夠對書籍進行分類,撰寫評論,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籍,對宋代繪畫藝術起到了推動和倡導作用。他還提高了畫院畫家的工資,並將畫院納入科舉制度。他以“野水無人渡,舟楫自渡”和“枝頭嫩綠,春色無多煩”的詩句,招錄畫師,為畫院註入了“文人畫”的氣質。許多畫家,如唐力、蘇漢臣、米芾等。,都由此脫穎而出,在藝術界聲名鵲起。皇帝如此喜愛字畫,文人雅客怎能不趨之若鶩?北宋的書法和宮廷繪畫在此時發展到了極致。在書法上,趙霽起初學黃庭堅,後來又學褚遂良、薛基、雪瑤,雜糅各家之長,博采眾長,各抒己見。最後,他創造了獨特的“瘦金體”,既有“天成之美,意趣之美”的感覺,又有“彎鐵斷金”的強烈個性色彩。其特點是筆畫細而有彈性,尾鉤銳利,運筆迅速。人物壹般比較長,輕松,有壹種美、雅、逸、逸的感覺,自始至終嚴謹細致。這種薄、脆、方的書法,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底、涵養和平靜的心態才能完成。從那以後,雖然很多人都學習了這種字體,但很少有人能感受到它的魅力,這足以見證趙霽的書法技巧。相比之下,趙霽的詩歌相對平庸,尤其是他早期的詩歌,大多是矯情的,帶有明顯的享樂情緒。但成為亡國之君後,他觸景生情,寫出了許多佳作,如《西風通宵破門,夷燈孤亭抑郁;回首家山三千裏,山南無雁飛。“讀起來讓人覺得索然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