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孤雁》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壹首五律。這是壹首詠物詩,體物曲盡其妙,同時又表達的就是亂離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全詩通過對雁孤苦伶仃的描寫來象征詩人自己。
原文
孤雁
孤雁不飲啄①,飛鳴聲念群。
誰憐壹片影,相失萬重雲②?
望盡似猶見③,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④,鳴噪自紛紛⑤。
註釋
①飲啄:鳥類飲水啄食。
②萬重雲:指天高路遠,雲海彌漫。
③望盡:望盡天際。
④意緒:心緒,念頭。
⑤鳴噪:野鴉啼叫。自:自己。壹作“亦”。
白話譯文
壹只離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壹個勁地飛著叫著,思念和追尋著它的夥伴。
又有誰來憐惜這浩渺天空中的和雁群,相失在雲海彌漫間的孤雁呢?
它望盡天涯,仿佛夥伴們就在眼前;它哀鳴聲聲,好像聽到了同類的呼喚。
然而野鴉們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顧在那裏紛紛鼓噪不休。
創作背景
《孤雁》 這首詠物詩作於大歷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間。由於四川政局混亂,杜甫帶著家人離開成都,乘船沿長江 出川,滯留夔州。詩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處境艱難,心中充滿失意之感和哀傷之情。
賞析
首聯“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喚出“孤雁”,“不飲啄”。寫得孤雁有品骨。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單是想念,而且還拼命追尋,是壹只情感熱烈而執著的“孤雁”。“不飲啄”體現出孤雁的執著,不達目的絕不放棄的決心。寄寓詩人當時渴望與親人朋友團聚的心情。
頷聯“誰憐壹片影,相失萬重雲?”境界忽然開闊。高遠浩茫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雁僅是“壹片影”,它與雁群相失在“萬重雲”間,此時此際顯得惶急、焦慮和迷茫。“壹片”、“萬重”對比,構成極大的反差,極言其“孤”。“誰憐”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形象地寫出了路遠雁孤、同伴難尋的淒苦之情。這壹聯以“誰憐”二字設問詩人與雁,“物我交融”,渾然壹體了。詩人所思念的不單是兄弟,還包括他的親密的朋友。經歷了安史之亂,在那動蕩不安的年月裏,詩人流落他鄉,親朋離散,天各壹方,可他無時不渴望骨肉團聚,無日不夢想知友重逢,這孤零零的雁兒,寄寓了詩人自己的影子。
頸聯“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聯緊承上聯,從心理方面刻畫孤雁的鮮明個性。“似”、“如”二字表現了未見而似見,未聞而猶聞的幻覺。頸聯通過對孤雁飛著叫著尋找同伴的描寫,將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現得淋漓盡致。它被思念纏繞著,被痛苦煎熬著,迫使它不停地飛鳴。它望盡天際,不停地望,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喚聲聲,不停地喚,似乎那侶伴的鳴聲老在它耳畔響。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飛,不停地呼喚了。這兩句血淚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絕。從中體現出詩人流離失所,生活困苦,又沒有親人和朋友可以依靠的狀態。“猶”和“更”道出了詩人心中的沈重的悲哀與傷痛。
尾聯“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用了陪襯的筆法,表達了詩人的愛憎感情。用野鴉的無憂無慮、熱鬧非常來反襯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聯進壹步表現了孤雁渴望團聚的哀愁與奮力尋找的堅持不懈。孤雁念群之情那麽迫切,它那麽痛苦、勞累;而野鴉們是全然不懂的,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無意緒”是孤雁對著野鴉時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與知己親朋相見,卻面對著壹些俗客庸夫時厭惡無聊的心緒。
這是壹篇念群之雁的贊歌,它表現的情感是濃摯的,悲中有壯的。孤雁那樣孤單、困苦,同時卻還要不斷地呼號、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熾烈地燃燒,它甚至連吃喝都可拋棄,更不顧處境的安危;雖然命薄但是心高,寧願飛翔在萬重雲裏,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詩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藝術技巧而論,全篇詠物傳神,是大匠運斤,自然渾成,全無斧鑿之痕。中間兩聯有情有景,壹氣呵成,而且景中有聲有色,甚至還有光和影,能給讀者以“立體感”。
全詩以孤雁象征自己。詩寫的是孤雁,無壹字涉及詩人自己。但通過這只不飲不啄、穿飛哀鳴、思尋夥伴的失群的孤雁間接暗示了詩人在戰亂中只身顛沛流離、懷念親朋的情懷。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沈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