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鄰家吹笙》——郎士元 這首詩在“通感”的運用上頗具特色,請結合詩歌進行鑒賞。
“通感”是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的壹種修辭手法。這首《聽鄰家吹笙》,在“通感”的運用上,頗具特色。 首句“鳳吹聲如隔彩霞”就似乎由此作想,說笙曲似從天降,極言其超凡入神。將聽覺感受轉化為視覺印象,給讀者的感覺更生動具體。它不是說聲如彩霞,而是說聲自彩霞之上來;不是摹狀樂聲,而是設想奏樂的環境,間接烘托出笙樂的明麗新鮮。 “不知墻外是誰家”,對笙樂雖以天上曲相比擬,但對其實際來源必然要產生懸想揣問。詩人當是在自己院內聽隔壁“鄰家”傳來的笙樂,所以說“墻外”。這懸揣語氣,不僅進壹步渲染了笙聲的奇妙撩人,還見出聽者“尋聲暗問”的專註情態,也間接表現出那音樂的吸引力。於是,詩人動了心,由“尋聲暗問‘吹’者誰”,進而起身追隨那聲音,欲窺探個究竟。然而“重門深鎖無尋處”,壹墻之隔竟無法逾越,不禁令人於咫尺之地產生“天上人間”的悵惘和更強烈的憧憬,由此激發了壹個更為絢麗的幻想。 “疑有碧桃千樹花”。以花為意象描寫音樂,仍是從奏樂的環境著想。與前“隔彩霞”呼應,這裏的“碧桃”是天上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華,竟至千樹之多,是十分繁縟絢麗的景象。它意味著那奇妙的、非人世間的音樂,宜乎如此奇妙的、非人世間的靈境。它同時又象征著那笙聲的明媚、熱烈、歡快。而壹個“疑”字,寫出如幻如真的感覺,使意象給人以飄渺的感受而不過於質實. 此詩三句緊承二句,而四句緊承三句又回應首句,章法流走回環中有遞進(從“隔彩霞”到“碧桃千樹花”)。它用視覺形象寫聽覺感受,把五官感覺錯綜運用,而又避免對音樂本身正面形容,單就奏樂的環境作“別有天地非人間”的幻想,從而間接有力地表現出笙樂的美妙。在“通感”運用上算得是獨具壹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