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船歸?
賀?鑄綠凈春深好染衣。際柴扉。溶溶漾漾白鷗飛。兩忘機。?南去北來徒自老,故人稀。夕陽長送釣船歸。鱖魚肥。?
(1)“鱖魚肥”三字讓人聯想起張誌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_______________”句。(1分)〖答案〗桃花流水鱖魚肥。?
(2)簡析首句中“凈”字的妙處。(3分)?〖答案〗?聯系“春深”“染衣”,“凈”字巧妙地展現了暮春時節芳菲雕盡,“綠”成了自然的主色調的情景,委婉道出了詞人內心的純凈。?
(3)探究本詞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詞人通過“釣船”“柴扉”“白鷗”“鱖魚”等意象的描寫,展現出田園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隱居為樂,不再以世事縈懷的內心世界。?
2.(安徽卷)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8~9題。?
秋齋獨宿?唐韋應物?
山月皎如燭,霜風時動竹。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和韋蘇州①
《秋齋獨宿》金招兵問?
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驚鳥時壹鳴,寒枝不成宿。?
註①韋蘇州:即韋應物,因其曾任蘇州刺史,故稱“韋蘇州”。?8.兩首詩中詩人的心境有何異同?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同:孤獨。異:韋應物的孤獨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動靜中體現中恬淡自適的情懷。趙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淒涼的,表現了自己內心孤獨引發的清冷。?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題步驟為:①總說;全詩(詩歌的某些句子)表現了作者什麽樣的思想感情。②結合具體的意象、詩句進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達思想情感時用了表達技巧,請點明。兩首詩都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從景物來看,“孤獨”是他們情感的***同的地方。但景物表現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適,後者孤獨清冷。?
9.請分別指出兩首詩第壹句使用的修辭手法,並加以賞析。(4分)?
答案“山月皎如燭”,運用比喻,將月亮比作蠟燭,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月亮的皎潔;“冷暈侵殘燭”,冷冷的月光,侵入將要燃盡的蠟燭,運用擬人,寫出了環境的淒冷。?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從題幹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辭手
2014高考復習全攻略歷年真題模擬試題提前招生家長專區報名咨詢
法。回答時,結合詩句點明修辭手法並具體分析,後簡潔點明效果。?
3.(北京卷)1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題。(7分)?
古風(其十)?李白?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壹朝開光曜。?
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吳亦淡蕩人,拂衣可同調。? 註釋:①魯連:魯仲連,戰國齊人,他說服魏與趙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趙國重臣。? ①.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B A.三四句與曹植詩句“大國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運用比喻的方式表達贊譽之情。B.“後世仰末照”句,感嘆魯仲連的功績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陽壹樣將被後人漸漸遺忘。C.本詩最後兩句,以“淡蕩人”與開頭的“倜儻生”相呼應,意在表明詩人的誌趣。D.李白在詩中盛贊了魯仲連的高風亮節,並把他引為“同調”,內容顯豁,感情深摯。? ②.千人評此詩:“此托魯連起興以自比。”結合詩句,談談李白借魯仲連表達了自己怎樣的人生理想。(4分)?要點壹:輔弼天下,建功立業。結合詩句:“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要點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結合詩句:“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
4.(大綱卷)1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客從?
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隱字②,欲辨不成書。?緘之篋笥久③,以俟公家須。?開視化為血,哀今征斂無。?[註]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傳說中的人魚,相傳它們流出的眼淚能變為珍珠。②佛教傳說,有些珠子中隱隱有字。③:指儲藏物品的小竹箱。?(1)這首詩講述了壹個故事,請簡述這個故事。(4分)?
答:有客人從南方來,送我珍珠,珍珠裏隱約有字,想辨認卻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裏。等候官家來征求;但日後打開箱子壹看,珍珠卻化成了血水,可想的是我現在再也沒有什麽可以應付官家的征斂了。?
答出故事梗概的,給2分;答出“欲辯不成書”意思的,給1分;答出“哀今征斂無”的,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
(2)從全詩看,“珠中有隱字”、珍珠“化為血”各有什麽寓意?(4分)?答:“珠中有隱字”,寓意為百姓心中有難言的隱痛。?
珍珠“化為血”,寓意為官家征斂的實為平民百姓的血汗。?
答出“珠中有隱字”寓意的,給2分;答出珍珠“化為血”寓意的,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5.(福建卷)6?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題目。(6分)?
送何遁山入歸蜀[宋」梅堯臣?
春風入樹綠,童稚望柴扉。遠壑杜鵑①響,前山蜀客歸。?
到家逢社燕,下馬浣征衣。?終日自臨水,應知已息機②。.?
(選自《宋詩精華錄》)?註①杜鵑:又名子規。②息機:擺脫瑣事雜務,停止世俗活動。(1)請簡要分析首句中“綠”字的妙處。(2分)?
(2)三、四兩聯是怎樣借助想象之景來抒發情感的?請簡要賞析。(4分)答:?
(1)答案:要點?“綠”字寫出了春風吹綠林木的動態,表現了春風的活力,顯示了春天的生機,增強了詩韻味。?
(意思對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答案:要點頸聯想象友人喜逢家鄉的燕子,壹洗征塵,表現出歸家時輕松愉悅的心情。尾聯進壹步設想友人歸家後悠閑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對友人真誠的祝福,也暗含著詩人對超脫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思對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6.(廣東卷)10.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後回答問題。(7分)?
鷓鴣天?
宋張炎?
樓上誰將玉笛吹,山前水闊暝雲低。勞勞①燕子人千裏,落落梨花雨壹枝。修禊②近,賣餳③時,故鄉惟有夢相隨。夜來折得江頭柳,不是蘇堤④也皺眉。?
註①勞勞:遙遠。②修禊:古俗春季於水濱設祭。③賣餳:清明前後賣糖粥。④蘇堤:作者家鄉杭州的名勝,以柳聞名。?
(1)作者在詞的上片是怎樣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為什麽說“不是蘇堤也皺眉”?請結合詞的下片分析。(3分)?
參考答案:①借樓上笛聲、迷蒙山水、千裏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對偶的手法委婉儲蓄的表達了愁苦的思鄉之情?
②修禊熱鬧場景,清明時節的祭祀,都因自己遠離家鄉、漂泊異地而不能參加,增添愁緒,夜不能寐,江畔獨步折柳,更又回想親人蘇堤“折柳”送別之場景,更添思鄉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7.(湖北卷)1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臨?江?仙?
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閑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註歐陽修貶任滁州太守期間,壹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將赴任閬州(今四川閬中)通判,遠道來訪,
歐陽修席上作此詞相送。詞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進士的宴會,“閬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1)這首詞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請簡要概括。(3分)?
這首詞蘊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別重逢的喜悅;②宦海沈浮的悲惋無奈;③離別在即的愁緒。?(2)前人評此詞,稱其“飄逸”。請結合“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兩句作簡要賞析。(5分)?(2)(5分)?①想象奇特,虛實相生。詞人忽發奇想,將本來荒僻的閬州點化為神仙閬苑,賦予閬州神話般的美麗。虛實處理得當,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縹緲開闊,語言灑脫靈動。“閬山”通“閬苑”,“滁州”望“閬州”,展現了多重時空的組合變化。“聞說”二字導入傳說,忽又接以“樓高”句設想將來,靈動超逸,揮灑自如。?
8.(江蘇卷)9、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醉眠唐庚?
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余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註:唐庚,北宋文學家。此詩為其謫居惠州時所作。?(1)?說明“山靜似太古”壹句的含義(2分)?
(2)?“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壹聯表達了詩人什麽樣的心境?(4分)?(3)?《宋詩鈔》中說唐庚的詩“芒焰在簡淡之中”,即在平淡的背後往往蘊藏著激烈情感,試結合本
詩做簡要分析。(4分)?
(1)用遠古時期的寧靜寫出山中的幽靜。?(2)表達了厭惡官場、追求恬淡的心境。?(3)“門掩世味”、“拈筆忘筌”暗含詩人難忘世事,透露幽憤不平之氣;全詩卻以“山”、“餘花”、“好鳥”等閑適悠遠的意象,形成壹種簡樸的風格,意味平淡深長。?
9.(江西卷)14.閱讀下面壹首宋詞,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
水調歌頭·壬子被召,端仁相餞席上作①?
辛棄疾?
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余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②。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壹杯酒,問何似,身後名?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註①紹熙三年(壬子),辛棄疾奉召赴臨安,在陳端仁的餞行席上賦此詞。②“余既”三句出自《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蘭”“蕙”“菊”三種意象的***同內涵。(2分)?
答案蘭、蕙、菊都是花草,在詞中都用來象征詞人高尚、純潔的品格和節操。?
(2)指出“聽我楚狂聲”和“富貴非吾事”典故的出處。詞人借它們分別表達了什麽情思?(6分)?答案兩個典故分別出自《論語》和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前者以楚狂接輿的典故,表達了詞人抗金復國理想無人理解的悲憤;後者以陶淵明自況,抒發了詞人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情懷。?
解析“聽我楚狂聲”出於《論語?微子》(新課標《先秦諸子選讀》第壹單元第壹節),表達了作者不願趨炎附勢、屈從權貴的耿介之情;“富貴非吾事”出於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新課標必修5第二單元),意為自己此次奉召赴臨安並不是追求個人營利,並且也不想在那裏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跡。?
10.(新課標全國卷II)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次韻雪後書事二首(其壹)?朱熹?
飼悵江頭幾樹梅,杖藜行繞去還來。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折寄遙憐人似玉,相思應恨劫成灰。沈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
8.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麽首發來表現梅花的?請簡要分析(5分)?9詩的最後壹聯表達了作者什麽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6分)?
8.(5分).運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是幾乎未涉及梅花的色彩,而註重環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從而表現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得2分,分析3分)。?
9.?(6分)表現了作者落寞惆悵,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將自己復雜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緒萬端卻有無從說起,以致在在梅樹下沈吟許久,知道日暮才獨自離開。(答出心情3分,分析3分)。
11.(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竹軒詩興張镃?
柴門風卷卻吹開,狹徑初成竹旋栽。?梢影細從茶碗入,葉聲輕逐篆煙來。?暑天倦臥星穿過,冬晝閑吟雪壓摧。?預想此時應更好,莫移墻下壹株梅。?
[註]篆煙:盤香的煙縷。?8.本詩第二聯描寫精妙,請簡要分析。(5分)?9.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的形象。(6分)?
8、全聯視聽結合(1分),生動地描寫了詩人的所見所聞,表現了竹軒環境的清幽和詩人生活的閑適;(1分)“梢影細從茶碗入”準確地描繪了茶具間光影的變化;(1分)(如果這壹聯答成了襯托或動靜結合並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葉聲輕逐篆煙來”運用比擬(擬人)手法,(1分)形象地寫出葉聲與煙縷升起相伴的動態美。(1分)?
9、塑造了閑適、灑脫、高雅的詩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關鍵詞扣1分)通過對“竹軒”“柴門”“狹徑”等簡樸清幽的生活環境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日常生活的閑適自得;“倦臥”“閑吟”等反映了詩人灑脫的生活態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現出詩人高雅的人生誌趣。(4分:答全得4分,2條3分,1條2分。)?
12.(山東卷)14.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8分)?
山寺夜起江湜?
月升巖石巔,下照壹溪煙。煙色如雲白,流來野寺前。?
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1)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哪些特點?詩人是如何描寫的?(4分)?答案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兩個特點:壹是色白,而是具有動態。詩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形容山嵐在月光下呈現出如雲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寫山嵐之動態,形象生動。?解析三四兩句抓住“煙色如雲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處展開回答。?(2)結合全詩分析詩人“不眠”的原因。(4分)?
詩人不眠有兩方面的原因:壹是喜愛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寫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開門惜夜景”,“惜”字表達了詩人對山中夜景的喜愛;二是思家,最後兩句中“無家客”“獨”表現出詩人的孤獨和羈旅思家之情。?
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顯集中在文中最後兩句,因此比較好找,但題幹要求“結合全詩”,故答題時要對文章的整體做以分析說明。?
13.(上海卷)(四)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題。(8分)?
春江晚景張九齡?
江林皆秀發,雲日復相鮮。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