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禮物為主題的詩歌
《禮物》 如此幸福的壹天。 霧壹早就散了,我在花園裏幹活。 蜂鳥停在忍冬花上。 這世上沒有壹樣東西我想擁有。 我知道沒有壹個人值得我羨慕。 我曾遭受的任何惡禍,我都忘了。 認為我曾是同樣的人並不使我難為情。 在我身上我沒感到痛苦。 當挺起身來,我看見藍色的海和帆。 是米沃什(波蘭人)寫的詩. 妳說的禮物的詩集我實在是找不到啊~~~ 凈化請客送禮風氣 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凈化請客送禮風氣 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李征 時下,壹股所謂的時髦與流行的請客送禮之風在農村、城鎮暗流湧動。請客的名義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禮的名稱當然也不例外,姑且叫它作社會禮諸如婚禮、喪禮、生日禮、畢業禮、參軍禮、生孩子禮、成人禮、喬遷禮……名目繁多,辦席的規模也是越來越大。 誠然,紅白喜事自古就有請客送禮,禮尚往來的習俗,也是融合人與人之間關系提供的壹種很好的平臺。是壹種社會和諧的表現。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之壹。但時至今日,美好的傳統傳承得有些變味了。在時下的現實生活中,某些人熱衷於此,被當作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壹種生活方式。請客送禮往往被歪曲地理解成是衡量壹個人是否大方、是否有能力、是否跟得上形勢等等的符號。有點類似於十幾年前的社會攤派,但這種攤派民間性極強。所以也沒有人公開的說它是壹種負擔,更沒有人說它是壹種不健康、不文明的社會風氣。更多的人們在自願與不自願中默默的承受著或享受著。 頻繁的請客送禮已成為個人、家庭的壹種沈重的負擔。特別是農民往往熱衷於此,投入到生產的成本就自然減少,收入也就減少。頻繁的請客送禮自然就成為了壹種交易,壹種 *** 裸的金錢積累。這股風氣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是壹種另類的“市場經濟”,有人想方設法創造“市場需求”或叫“市場平臺”。不少個人、家庭隨波逐流,不斷地增加負擔,甚至出現了借債來請客送禮的怪圈。 頻繁的請客送禮,不僅給個人、家庭增加負擔,同時也是壹種社會成本的極大浪費。現代社會,日新月異,城鄉建設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各行各業都在社會的進程中忙忙碌碌。而請客的宴席越來越多,不少的人不停地穿插於這些名目繁多的宴席中。壹個農民為這宴席耽誤了壹天兩天的活;壹個工人為這宴席請假不說,工錢又有了折扣;壹個教師為了這宴席又耽誤了壹群學生的課時;壹個醫生、壹個公務員、壹個老板…..為了這宴席又損失了多少精力、多少時間、多少生意……。兩個、十個、百個、甚至更多呢?辦宴席的是兩家、三家、十家、百家、甚至更多呢?損失的是什麽呢,不可估量! 頻繁的請客送禮,不僅是請客者的壹種浪費型消費,同時也助長了互相攀比甚至奢靡的社會風氣。誰家辦席的規模大;誰家請的客人多;誰家收的禮多……。有喜事而沒設宴請客的還常常受到譏諷,說什麽不大方、吝嗇鬼啊等等。有時甚至成為某些個別地方、個別官員的聚財、斂財的手段或借口。人們只是在杯來酒往的氣氛中求得壹絲絲精神上的慰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卻日益衰減。 總之,這股風氣不可再長。這種社會現象不可再延續。 *** 、社會組織、媒體、各界有識之士應對這種風氣進行勸止、引導。引導到積極的、文明的、健康的傳統文化上來,同時廣大的人們也應改變觀念,轉變思想,自覺地勸服自己周邊的人不要熱衷於這種風氣。以凈化我們社會的社會風氣,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不斷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依稀記得沿海經濟改革開放之初,經濟開始活躍之時,也曾出現過類似的社會現象。三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再也不能重蹈覆轍。筆者以上海人的作法給澆澆涼。過去時常有人這樣嘲諷上海人,說他們請客總是用很小的碗來招待客人,但如今這種碗已成為全國餐飲業的標準用具。以此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