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年,“靖康之難”在文學上引發了以辛棄疾為首的豪放詞派,在繪畫上興起了壹幅場面宏大、氣勢磅礴的山水畫。這幅畫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繪制的壹幅風景畫長卷。
趙復在高宗紹興年間(1131—11162)居住在鎮江北固山,對長江沿岸的山川水勢有著細致的觀察和深切的感受。他畫了長江的主題畫。除了這幅圖,他還記錄了金山、焦山、乘風破浪、揚帆長江的畫面。[2]
藝術欣賞
技能和技術
在《江山萬裏圖》中,妳可以看到雲霧繚繞、風雨飄搖、山石嶙峋、山間小路、樵夫之行、乘風破浪的小船、飛散在雲霧中的飛鳥、山谷中的民居村落、歸莊的農民、山中的古寺等。可以說東起吳越,西至巴蜀、萬李江山,氣勢磅礴。它著重描繪江山的壯麗景色,氣勢磅礴,筆法是唐力而略易逸,但仍無南宋院體畫的痕跡。[2]
***6張
江山萬裏圖
在這幅畫中,巖石是用硬筆畫的,先用淡墨,再用濃墨重墨,局部輪廓畫得很細致,墨色深淺相得益彰。水的刻畫在畫面中占了很大比重,這也是這幅畫的成功之處。波浪以淡墨為主,淡墨再用染深,以表現風浪穿空之勢,可謂“前無古人”。[2]
作文
《江山萬裏圖》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長江風光。畫面由虛到實,由遠到近,由大到小,硝煙彌漫,煙波浩蕩,山巒疊嶂,驚濤駭浪,小船破浪而行,險象環生,形成了驚心動魄的壯麗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