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看古人是怎麽過這個端午節的。
在古代,古人非常高興慶祝端午節。在宋代,皇宮慶祝端午節時會觀看“水演劇”,也就是在水中玩耍,類似於潑水節。音樂會演奏壹天,朝廷會給朝臣們新的衣服和布料,以示分享快樂和繁榮的習慣壹直延續到元朝。
明代,朝廷會在奉天殿設宴,朝廷還會創作詩詞文章,組織賽龍舟等慶祝活動。《好齋拙錄》壹書記載:“享端午重陽節,如削柳。”人們會盛裝慶祝端午節,舉行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品嘗各種美食。
那麽為什麽現代會有不允許人“快樂”的說法呢?
這個說法來自壹個謠言!!!據傳聞,壹位專家聲稱,並不是所有的節日都適合互祝幸福。比如清明節和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或者“平安”。因為端午節是祭祀的節日,伍子胥投錢塘江、屈原投汨羅江等歷史事件都發生在五月初五。然而,專家在其他媒體上未能找到任何相關信息!
記者還采訪了北京大學的、北京師範大學的楊、高偉等人來駁斥謠言。他們都同意“端午節快樂”是真正的傳統說法。然而,“安康”也意味著和平與健康;和平;幸福。因此,在慶祝端午節時,無論是說“端午節快樂”還是“端午節好”,都是為了表達我們的祝福和對彼此的關心。
下面說說我們現在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龍舟比賽
相傳起源於古代楚國的人們,對聖人屈原之死戀戀不舍,許多人劃船追趕救人。他們爭先恐後地互相追趕,到了洞庭湖就不見了。之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會劃龍舟來紀念。劃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免吃了屈原的屍體。
其實“龍舟賽”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在鼓中雕刻龍形獨木舟和玩賽跑遊戲是儀式中娛樂神和人的半宗教和半娛樂的節目。
包粽子
相傳公元前340年,楚國的愛國詩人、醫生屈原面臨亡國之痛。5月5日,他悲憤交加地把壹塊大石頭扔進了古洛河。為了防止魚蝦損害他的身體,人們用竹筒把大米扔進河裏。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在這壹天,人們把大米裝在竹筒裏,扔到河裏祭奠。
掛艾草
壹方面,艾草有驅蚊、防止瘟疫流行的作用;另壹方面,古人認為端午節是炎熱夏季天氣到來的標誌,各種有毒小動物開始繁盛,而艾草可以辟邪解毒,使各種毒物不敢靠近。
傣鄉饢
掛香包的寓意是多重的。首先,端午節前後氣溫較高,容易出現中暑和濕邪的癥狀,香囊中含有清熱燥濕的藥材。佩戴香囊可以預防這種疾病。此外,根據中國的傳統習俗,人們在端午節佩戴香包是壹種良好的期望,以避免厄運。同時,佩戴香包也是壹種文化傳承,象征平安順利,也是古代男女愛情的信物。
喝雄黃酒
這個習俗也和屈原投河有關。相傳,為了防止惡龍吃掉屈原的屍體,人們把粽子和鹹蛋扔到河裏,壹位老醫生把雄黃酒倒進河裏,使惡龍昏迷,保護了屈原。如果真的有龍浮在水面上,人們就把它拉上岸,拉筋剝皮,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擦七竅,以為這樣可以保護孩子不受蟲蛇侵害。因此,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就這樣形成了。
最後附上幾篇高級的端午級祝福文案。
端午節吃粽子小艾,天天壹念。願人間煙火處處平安。
壹片壹歲的香草葉,期待著好天氣、好運和健康。
五月初五,端午節,祝妳夏天平安幸福。
風給我帶來荷花的香氣,我祝安夏端午節快樂,我期待仁音康寧,這樣我的老朋友就不會離開。
端午節,祈求平安健康。只希望壹切疾病不要侵襲,希望妳壹切安好。
對端午節的深情,年年都是心願,天下昌盛,歲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