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杜鵑花開了》,以擬人的手法采寫,運用杜鵑花與人生的坎坷道路相結合寫作技巧,描寫了杜鵑花,色彩繽紛,強大的生命力,不畏嚴寒酷暑,不因失去滋養的水分而自暴自棄,而是選擇堅強地活下去。經過九年的苦熬,等來了生命的春天,重新綻放生命的光彩,表達壹個人人生中不平凡的經歷,給人之感嘆與回味。文章以花喻人,托物言誌,寄寓深遠。
記敘文《故鄉的羅猛塘》,該文主題思想好,描寫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故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故事情節感人,尤其是那個美麗傳說,深深打動人心。該文詞句簡潔優美,品味十足,是2015年“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大賽壹等獎。有空點擊看看。
情感散文《郊外的秋》,描述主人翁從省機關被流放到郊外,心中感到絕望,於是,借景言情,以物寄意,感嘆前景像秋天壹樣,葉子開始飄落了,前途渺茫。可是,到郊外生活壹段時間後,感覺到郊外的秋,並不像自己心中所想象的那樣失落,而是充滿著壹片飄逸的情景,郊外那壹片充滿詩意般的田園生活,深深吸引著他,使他感悟到,盡管秋天是落葉的季節,可是,它象征著成熟和收獲。從此,他重新點燃起生活的火花……有興趣可點擊《派派網》聽聽這精彩的朗誦。
優美散文《故鄉的十月》;首句總起,生動忙碌的鄉村場景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下向我們走來,“雞、鵝、鴨子的啼叫聲,匯成歡樂的樂曲,鄉親們懷著壹張張笑臉,挑著壹擔擔金黃的稻谷歸來”。作者以心理變化為線索,展開行文,家鄉人民在不同時期生存狀態和生活狀況為主線,分層描述。抗戰時期,土城的痛,痛在家鄉人民的心間,也痛在我的心裏,特殊年代,壹道道傷痕讓人民沒有了歡笑。現在的十月,正是收獲的季節,看“鄉親們懷著壹張張笑臉,心頭上不再感到痙攣,再不受到悲愁的壓力。”而當我“從土城歸來,看著那鋪滿綠葉的銀色小路,心顯得情意切切。”心理變化的起伏亦可照見時代變遷的過程。
結尾,作者提升了主題,“故鄉的十月,盡管已從貧困線上擺脫出來,可是,與我心中所想象的十月,相差得還遙遠。那種雲雀歡歌、機器隆隆、陽光和煦,那種風吹草低牛羊壯的十月,什麽時候才能到來呢?”這個結尾有點出人意料,作者往往停留在對現有沸騰豐收景象的贊美上,作者宕開壹筆,點出了不足,提出了新的藍圖,讓故鄉的十月,更加令人憧憬。
作品如散文詩,文筆優美清新,如詩如畫場景中穿插對過去往事的描述及自己的不同心理變化,結構嚴謹,欣賞拜讀佳作!可點擊《派派網》聽聽這精彩的朗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