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東風不給周瑜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勝利,二喬被關在銅雀臺。
這首詩是作者經過著名的古戰場赤壁(今湖北省五常縣西南赤雞山),感受三國時期英雄的成敗而寫的。詩歌以地名為基礎,但實際上它們是關於過去和歷史的詩歌。
發生在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局面起決定性作用的壹次重大戰役。結果,孫劉聯軍打敗了,而34歲的孫吳統帥周瑜是這場戰役中最重要的人物。
詩的開頭用壹件古董來喚起對前朝人和事的哀嘆。那次大戰留下的壹把斷戟沈入水下的沙地。600多年過去了,沒有被時間侵蝕,現在被發現了。經過壹番打磨洗滌,證明確實是赤壁之戰的遺物,不禁引起“懷舊之情”。詩人從這件小事想到了漢末那個分裂動蕩的時代,意義重大的戰役,以及妳死我活的鬥爭中的主要人物。這前兩句是寫自己感受的理由。
最後兩句是論據。赤壁之戰,周瑜以火攻擊敗了寡不敵眾的敵人,但由於決定性時刻有強大的東風,他得以用火攻。所以詩人評論這場戰爭的成敗原因,只選擇了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賴以取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因為這場勝利的關鍵,他最後不得不回到東風,所以他把東風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但他並沒有從正面描述東風是如何幫助周郎取得勝利的,而是從反面寫道:如果這次東風沒有給周郎帶來便利,那麽勝負就易位了,歷史局面就徹底改變了。因此,接下來就寫勝利後,孫、劉戰敗後的假想情況。然而,它沒有直接描述政治和軍事形勢的變化,而只是間接地描繪了兩位著名的吳棟美女將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贏了,那麽大喬和小喬壹定會被搶走,關在銅雀臺裏供他享用。(銅雀臺在葉縣,是曹操封魏王時的魏都,舊地在河北臨漳縣西。)
後來的詩論家對杜牧在這首詩裏說的話也有壹些評論。詩人許儀《兗州詩話》雲:“杜牧《赤壁》詩,謂赤壁不可放火燒,使曹公奪二喬所設銅雀臺。孫氏認為這是第壹次世界大戰。我不在乎社會的存亡,我怕被二喬抓住。明明不知道好惡。”這種淺薄粗暴的批評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對。如《四庫提要》雲:“(徐?)穆圖的《赤壁》這首詩,講的不是國家存亡,而是說到二喬,不知道大喬是孫策的妻子,小喬是周瑜的妻子,二人入魏,也就是吳亡。詩人不願定性,故改詞。”這是非常正確的。正是因為這兩個女人不是普通人,而是屬於東吳統治階級中最高階層的貴婦。大喬是前東吳首領孫策的妻子,也是當時東吳的首領孫權的妻子,而小喬是當時率領東吳所有水陸大軍與曹操決壹死戰的軍事統帥周瑜的妻子。雖然他們與這場戰役無關,但他們的身份和地位代表了東吳作為壹個獨立政治實體的尊嚴。吳棟沒有死,他們永遠不能歸於曹操;即使他們被羞辱,吳棟社會和生物的體驗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詩人用“銅雀春鎖二喬”這樣的詩句來形容曹操勝利後的狂妄和吳棟戰敗後在“東風不如周郎方便”的情況下的屈辱,是壹種極其有力的反倒,既以美襯托英雄,又與前壹句周郎相輝映,更顯深情。
詩歌創作必須運用意象思維,意象語言是意象思維的直接現實。如果妳跟著許?那種意見,我們也可以把《壹只銅雀的春天鎖住二喬》改寫為“國破民亡本朝”。雖然水平和韻腳沒有分歧,但是壹點詩意都沒有。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創造性地反映生活,是詩歌的生命。在這首詩中,杜牧用了“壹只銅雀春深”的生動詩句,即以小見大,這是他在藝術處理上的獨特成功之處。
此外,壹些詩歌理論家註意到,這首詩過分強調了東風的作用,沒有正面贊揚周瑜的勝利,而是從反面假設他的失敗。如何解讀桓溫《歷代詩歌考證》雲:“牧之之意,謂幸能成功,幾乎國不保。”王堯屈的《唐詩三百首》也說:“杜牧擅兵法,此詩似有之不足。”這些觀點值得思考。杜牧是壹個濟世濟世的人才,通曉政治和軍事。他對當時中央政府與藩鎮、漢族與吐蕃的鬥爭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並向朝廷提出了壹些有益的建議。很難想象蒙克知道戰國時期“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但杜牧也把周瑜赤壁之戰的大勝歸功於偶然的東風。他之所以這樣寫,恐怕是因為他自負又懂兵,用歷史事件來發泄胸中的郁悶。也暗示了阮籍的慨嘆“無英雄時,立軸成名”,但語言很模糊,不容易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