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為誰怒放為誰癡狂散文

為誰怒放為誰癡狂散文

壹、

 夜,很靜。透過寬大的窗子,我看到壹輪美極了的月亮像壹只小小的船兒灣在如海的空中,水銀般的月光肆意流瀉,浸過大地的每壹寸肌膚,院子裏的我也被攏在這迷人的月色裏。

 廣袤的星空下,我滿懷敬畏之心,把目光投向遙遠深邃的蒼穹。鑲嵌在碧空中皎潔的月亮和寶石般亮閃閃的星星在眼前晃動、旋轉、扭曲,我看到了卷曲旋轉的星雲,壹團團誇大了的星光,以及那壹輪令人難以置信的橙黃色的明月……那不是梵高的《星月夜》嗎?我仿佛看到梵高憂郁的眼睛和深埋在眼底的憂傷。

 梵高受到惠特曼詩歌的啟發,愛上了星空。他在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中說:“當妳工作壹天後,能吃到壹片面包,有足夠的力氣在傍晚吸煙,飲酒……這與擡頭望著繁星和無垠明亮的天空壹樣感覺。生命被著了魔壹樣。”

 梵高話語中透出的生活的艱辛和身體的多恙令人心酸、心痛。他個性倔強,桀驁不馴,時常為生活中的種種美景欣喜若狂。他狂熱,卻又時常陷入痛苦的憂郁之中,他似乎沒有想過他的畫會成為天空中如此閃耀的星星。

 壹團烏雲飄過,遮住星空所有的光華,夜幕中,我聽到梵高金燦燦的《向日葵》在黑暗中哭泣……

 二、

 在英國國家藝廊裏,有壹幅畫,總有人駐足欣賞,久久不肯離去。畫中,那火焰般的向日葵仿佛燃燒的生命,朵朵葵花誇張的形體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頭暈目眩。那些面朝太陽而生的花朵,花蕊火紅火紅,就像壹團熾熱的火球;黃色的花瓣就像太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壹般,熠熠生輝。

 它就是梵高的《向日葵》。每年都會有幾百萬人來看這幅畫。

 1887年11月,剛從馬丁尼克島回來的高更走進夏雷大廈,當時那裏正在展出梵高的畫,高更敏銳地發現了梵高的《向日葵》裏那充滿了荷蘭風格但又具備印象派風格的獨特畫風,他給予梵高高度的評價。那次的畫展盡管令梵高壹敗塗地,但是,能得到長期以來壹直崇拜的高更的認可,還是令他欣喜若狂。

 1888年2月,35歲的梵高從巴黎來到阿爾,來到這座法國南部小城,尋找他的陽光,他的麥田,他的向日葵……

 阿爾燦爛的陽光給梵高帶來無限的創作激情,梵高強烈地愛上了遍地生長的怒放的向日葵及炙熱眩目的陽光。他像閃爍著熊熊烈火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飽含運動感和旋轉不停的筆觸賦予向日葵壹種生命蓬勃燃燒的沖動和張力。他用大把的金黃來渲染葵花,壹朵壹朵葵花在陽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發出的燃燒的火焰”。

 梵高在畫商弟弟的資助下,在阿爾租下了黃房子,他夢想在這裏成立“南方畫室”。梵高說:“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致的塗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裏的彩繪玻璃壹樣。”讓阿爾八月金子般的陽光在畫面上大放光芒,梵高做到了。

 在那些失意和徬徨的日子裏,那這些大朵大朵金燦燦的葵花,給梵高幽暗沈郁的心,註入最後的溫暖。

 三、

 1888年,就在梵高在法國南部的阿爾瘋狂創作的時候,放浪不羈的高更卻在繼續他的探險。

 異國他鄉陌生的環境,加上語言的不通,讓性格孤僻的梵高在瘋狂的創作之後,長時間面對的是可怕的孤獨。梵高在與弟弟提奧的信中說:“與世隔絕的生活讓我吃不消。”提奧擔心哥哥寂寞,便熱切邀請高更和梵高壹起居住。梵高也迫切希望高更能成為他的創作老師和夥伴。當時的高更正好經濟困窘,便欣然接受了提奧的邀請。

 在等待高更到來的那段日子裏,梵高像個小學生等待老師壹樣充滿期盼。他帶著近乎虔誠的心,熱切地期待著高更的到來。他的《高更的椅子》就是有力的佐證,畫面色調是高更最喜歡的綠色,畫上是梵高為高更買的壹把精致高貴的椅子,椅子上放著壹個綠色帶有金色條紋的墊子,柔軟舒適;墊子上是壹本厚厚的書,象征著高更高深的學識;墻上、書上都有點燃的蠟燭,明亮的燭光是高更智慧的光芒,梵高期待能被高更的光輝照亮。

 八月,梵高打破了所有對比色的定律,創作出驚世駭俗的《向日葵》,作品筆觸非常粗狂,猶如雕塑壹般。

 十月,高更終於來到梵高的黃房子。梵高的《向日葵》讓高更驚艷不已,高更壹下子就愛上了這幅向日葵,他說:“這幅畫是花卉作品中的極致之作。”

 四、

 在那間黃房子裏,兩個熱愛藝術的人***同創作,***同討論,相處融洽。但是,好景不長,個性上的`截然不同,很快激發了他們諸多的沖突。雨季來臨,兩個人不能出去寫生,於是,爭吵、躁動充斥在狹小的畫室裏。梵高做夢也沒想到,他們的友誼竟會因這次的相聚而土崩瓦解。高更的冷嘲熱諷以及他們在繪畫風格上的嚴重分歧就像這場把他倆堵在畫室裏的傾盆大雨,把他們的友誼之火迅速澆滅,冰封。

 激烈的爭吵後,壹場慘烈的爭鬥爆發,神經崩潰的梵高在狂亂中割掉了自己的耳朵。聖誕節的前兩天,他們吵了最後壹架,高更最終選擇了離開。

 在視友誼為生命的極度孤獨的梵高眼裏,高更是他唯壹的救命稻草,沒成想,他們的友誼卻以這樣的方式結束。這樣的打擊,讓脆弱、單純如孩子般的梵高怎麽受得了?身心俱焚的梵高住進了療養院。

 兩個月後,梵高回到他的黃房子,看到壹封高更的來信,信中,高更冷冷地要求梵高把《向日葵》送給他。梵高在回信中坦率地說:“在發生這些事之後,我實在不想把畫送給妳。但妳選擇這幅畫的品味,令人欣賞,我決定畫壹幅壹樣的送給妳,讓這件事友好落幕。”單純、良善的梵高為了挽回他們的感情,又畫了兩幅復制品。

 生活在低處、靈魂在高處的梵高,即使窮困潦倒,他也未扔掉那維系生命與精神的畫筆。大多數時候,他得同困苦的生活頑強地拼搏,努力從要淹沒的滾滾波濤中,擡起高貴的頭,作最自由的呼吸。他的心路歷程情何以堪?他說:“生活對我來說,就是壹次艱難的航行,但是我又怎麽會知道潮水會不會上漲,及至淹沒嘴唇,甚至會漲得更高呢?但我將奮鬥,我將生活得有價值,我將努力戰勝,並贏得生活。”

 經歷了精神痛苦和憂郁後的梵高,他燃燒的繪畫生命沒有熄滅,它像壹株迎日怒放的向日葵,把這金黃色的火焰撒遍天際田野,塗上夜晚的星空,卷成旋渦直到麥田群鴉亂飛,最終,舉槍結束了這場金黃色的癲狂。

 梵高生前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說:“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種無限的、深刻的、真實的東西,我將不再眷戀人間。”親情的疏離、愛情的淪陷、友情的破滅……冷酷和汙濁的現實把這個敏感而熱情的藝術家推向絕望的深淵。

 梵高去世的時候,唯有弟弟提奧守候在身邊,在他生命的最後,他對提奧說了最後壹句話:“悲傷永無止境。”

 這個因善良而受苦的天使、用色彩享樂的天才,此時此刻,該是何等的無奈和絕望!

 五、

 在法語裏面,向日葵的意思是“落在地上的太陽”,象征著光明和希望。腰桿筆直挺立,情緒飽滿,鬥誌昂揚,迎著太陽的方向,把頭顱昂起,是向日葵壹成不變的模樣。

 梵高就是那朵拼命仰望太陽,冒著被太陽灼傷的危險卻不躲閃、狂熱的絢麗的向日葵。

 梵高去世後,人們在他的棺槨上獻上向日葵。他在奧維爾的墓地,也經常有人獻上向日葵花。

 梵高悲慘而成就輝煌的人生震撼無數。他的那幅《向日葵》在1990年的藝術品拍賣行中,創造了數千萬美元的世界最高紀錄。誰會想到,在當時,他的生活卻是與壹貧如洗的痛苦聯系在壹起。

 向日葵之與梵高,就像蒙娜麗莎之與達-芬奇,“蒙娜麗莎”的神秘之處在於她的微笑,而“向日葵”的絕妙之處在於梵高為我們展示出了向日葵這樣壹種頗有象征意味的植物的飽滿與生機。

 有人說,這是“梵高的向日葵”,因為那是他內心火熱情感的寫照,是他豐沛精神力量的外露,就如同沒有曹雪芹就沒有《紅樓夢》壹樣,沒有梵高就肯定沒有梵高式的《向日葵》。

 有人說,天才的藝術家往往能在某個領域樹立起劃時代的藝術高峰,後人只能膜拜,絕不可以企及,梵高就是如此。這可謂對梵高偉大作品的最高贊譽。

 秋風中,籽粒飽滿的向日葵低垂著沈甸甸的花盤,裹著幾片枯黃的葉子,等待收割。它短暫而華麗、豐碩的壹生壹如梵高怒放的生命,厄運不斷,卻輝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