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東臯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原文:
傍晚時分站在東臯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獵物馳過我的身旁。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作者:唐·王績
擴展資料:
初唐這位隱士農夫的怪傑王績,以陶潛、阮籍為友,整天的昏天醉地中度日,從朦朧醉眼中看待人生和自然,關註歷史情緒與風度。他如壹道閃電,劃破宮體的陰霾、以強烈的個性焦點,來尋求自然與樸素。這種風貌最終發展成為唐詩最成功的風格之壹。
秋風薄暮,落照滿山,萬象顯得十分寧謐和諧,這種鄉村的安詳與隱士的孤獨相互襯托,使陶淵明式的田園模式得以修正,返歸到對古典的浪漫癡迷,是現實空間無法容納的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