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蘇軾》第七集天倫之樂

《蘇軾》第七集天倫之樂

畫外音:“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誰,讓蘇軾如此魂牽夢繞?“天涯何處無芳草...多情卻被無情惱。”又是誰,讓蘇軾這般悱惻纏綿?自古風流才子總要配多情佳人,那麽,蘇大才子將會與家人唱出怎樣的歡歌呢?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康震副教授繼續帶您走進蘇軾,解讀蘇軾家庭生活之《天倫之樂》。

? 在前面的系列講座中,康震老師帶領我們走近了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蘇軾,跟隨蘇軾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感受他帶給我們的積極與無奈。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分專題來探討蘇軾人生的各個側面。蘇軾做為中國古代壹流的才子和文人的傑出代表,他的家庭生活歷來備受人們關註,那麽,蘇軾究竟擁有怎樣的家庭生活?流傳千古的悼亡之詞“十年生死兩茫茫”究竟為誰而做?這期間,又寄托著蘇軾怎樣的哀思與惆悵?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康震副教授將帶您走進蘇軾的家庭生活,為您精彩講述百家講壇系列節目蘇軾第七集“天倫之樂”,敬請關註。

康震:他的第壹位夫人王弗,跟他是同鄉,都是眉山人,她比蘇軾呢小三歲,結婚的時候蘇軾十八歲,她十五歲。她給蘇軾生的兒子叫蘇邁,是蘇軾的長子。根據蘇軾給王弗所做的《亡妻王氏墓誌銘》中的記載,蘇軾對王弗的評價很高,主要有兩點:第壹說她夫人“敏而靜”。就是非常的聰敏,同時呢又不事張揚。第二是什麽呢?叫“有識”,有見識。為什麽有這兩個評價呢?在這篇墓誌銘裏面,蘇軾展開了壹個漫長的回憶。剛結婚的時候,蘇軾其實啊不大看得起他這個妻子,覺得他這個妻子沒什麽文化,十五歲嘛,還是個小女孩,就在家裏做做家務,伺侯伺侯公婆,足矣。後來這種看法有轉變,為什麽呢?有時候蘇軾在讀書的時候,在溫習功課的時候,她這個夫人在旁邊,靜靜地做針線活兒,也不吭聲。蘇軾雖然聰明,可是有時候背書背著背著也有卡殼兒的時候啊,哎,有那麽幾次壹卡殼想不起來了,她這個夫人在旁邊悄沒聲兒地給他提個詞兒,悄沒聲兒地提個詞兒,提完詞兒之後,就接著做她的針線活兒。哎?這蘇軾覺得很奇怪,她給我提詞兒?指著滿屋子的書,挑了幾本書就問她。沒發現這個夫人,全都能回答上來,呃唷,大吃壹驚,沒想到自己娶了壹個特別有文化,特別有知識,特別聰明,特別有智慧,但是又不吭聲的這麽壹個好妻子。這是蘇軾對他的夫人呢,在認識上壹個很大的轉變,不是個笨丫頭,是壹個聰明女孩,可是問題在哪兒呢?蘇軾自以為現在對夫人有了新的認識,他錯了,他夫人對他的認識比他對他夫人的認識要深刻得多。王弗對她這位少年天才的丈夫早就心中有數了。他有文化,他有知識,天下的才子。可是有壹樣,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識,不會待人處世。他夫人就發現這個人啊,能分得清什麽是好文章和不好的文章,分不清什麽是好人和壞人。他做了官以後家裏邊經常來朋友拜訪他。哎,王弗呢經常躲在這個屏風後邊兒細細地聽,這個蘇軾跟這客人怎麽說話。有壹天哪,壹個來訪者走了,王弗從這個屏風後面出來就跟他說,這種人妳跟他浪廢什麽時間啊,妳看他跟妳說話的時候從來沒有標準,說話總是模棱兩可,妳想怎麽說,妳有什麽意見,他就迎合妳。象這樣的人,妳不要跟他交往,不要跟他說話。蘇軾說是是是,但是可能是有點不以為然,心中說,官是我做,又不是妳做,對不對?有壹次,來了壹位,這位是個見面熟,壹見蘇軾之後簡直就跟老朋友,顯得特別地親密,什麽話好聽就給蘇軾說。走了以後啊,王弗就出來說,這樣的人就不能跟他交朋友,屬於什麽呢?來得也快去得也快。那麽夫人的話到底應驗不應驗呢?在給夫人寫的墓誌銘裏面,蘇軾非常慚愧地回憶道:每次夫人都說對了,他不能不服這夫人的判斷力比他要準確。所以妳說這有時候這事很奇怪,妳說蘇軾,是當代的大才子,壹流的文人,很關心天下的大事。她的夫人有文化,但是比不上他,只關心身邊的小事。問題在什麽地方呢?生活當中沒那麽多大事,基本上是由小事組成的。所以蘇軾基本上在這類問題上都得聽他夫人的。夫人經常告訴他說:現在妳的父親不在妳的身邊,可沒人成天提醒妳,妳自己做事情壹定得慎重。所以蘇軾的這個第壹位夫人王弗,是壹特別聰敏,特別有智慧,特別精明的壹個女性。

畫外音:王弗嫁給了少年天才的蘇軾,在多年的生活中,王弗曾經陪伴蘇軾紅袖添香,熬過了寒窗苦讀的寂寞,也曾經歷了蘇軾春風得意、感受金榜題名的風光,他們同甘***苦、相濡以沫,不僅僅是壹對少年夫妻,更是壹對***同成長的伴侶。然而,人生無常、世事難料,由於身體抱病,王弗不幸於北宋英宗治平二年病逝於京城開封,年僅二十六歲。王弗的早逝,帶給了蘇軾巨大的傷痛。那麽,才華蓋世的蘇軾將會唱出怎樣哀怨纏綿的挽歌,來悼念這位亡妻呢?

康震:他夫人去世了以後,蘇軾的父親跟他說,說妳這個夫人跟妳是同患難的,將來壹定要把她和妳的母親埋葬在壹起。蘇軾在過了十年以後啊,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已經歷盡了宦海的風波,有壹天晚上他作夢,夢見了他的這第壹位妻子王弗,非常地感傷,寫下了很著名的壹首悼亡詞《江城子》。這詞說: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應該說十年的陰陽隔絕,都沒有能夠斷絕蘇軾對他這第壹位妻子的深情厚誼,為什麽呢?妳看他在這詞裏面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夫人遠葬在了眉山老家,再也無法跟她相見,多麽地淒涼。而他自己現在要找壹個可心的人,知心的人,把現在心中的苦悶講給她聽,沒有了,再也不會有人有意地躲在屏風的後面,聽到他和客人的談話出來勸他兩句,沒有了。這個時候如果他跟他的夫人再見面,他已經變了樣子了,再也不是十年前那個翩翩少年,而是壹個塵滿面、鬢如霜的中年人。這些年的宦海的風波,這些年在仕途上的種種的不順利和坎坷,都壹次又壹次地讓他想起、他的妻子是多麽地寶貴。所以在晚上他做夢的時候,夢到了他妻子永遠地留在他腦海當中的,就是那個小軒窗、正梳妝的妙齡的妻子。“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見了面之後不知道該說什麽,只有不停地哭、不停地哭,為什麽呀?千言萬語都說不出來,這些年互相之間的彼此的思念。這個偉大的詞人偉大的文學家,他在描寫壹種人類最基本的情感的時候,卻往往能夠使用異乎於常人的藝術的手段,使得陰陽之間的交流成為可能,卻從而更加容易撥動我們內心那個非常脆弱的心弦。“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當明月再壹次地照到那壹片松林的時候,照到了妳的墳塋之上的時候,我禁不住再壹次地流下了眼淚。所以蘇軾他可以寫“大江東去”這樣超邁的作品,同時他對於那種非常微小的、非常細微的男女之間的戀情,男女之間的相思的這種感情,也寫得非常地動人。所以總的來說這第壹位夫人王弗,在蘇軾的心中是什麽呢,是聰明的、是智慧的,而且給他留下了長久的、多情的回憶。

畫外音:原配夫人王弗的早逝帶給了蘇軾巨大的哀慟,那麽,在以後的歲月中,誰將為蘇軾續寫生命的樂章,成為續弦夫人?她和王弗相比又有哪些不同?蘇軾對待她,又有怎樣的情感呢?

康震:他的第二位夫人叫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比蘇軾要小十壹歲,二十壹歲那年嫁給了蘇軾,也就是說蘇軾在三十二歲那年娶了這個王閏之。他給蘇軾生了兩個兒子,壹個叫蘇迨,壹個叫蘇過。王閏之跟他這堂姐的性格完全不壹樣,她沒有堂姐那麽聰敏、那麽智慧、那麽精明,但她非常地溫柔體貼。她去世的時候也只有四十六歲,蘇軾在給她寫的這個墓誌銘裏邊,對她有兩個評價,第壹個是“ 婦職既修,母儀甚敦,三子如壹,愛出於天。”這評價很高。她做母親做得最好。對她堂姐留下來的這個長子蘇邁,她看待他就好象是自己的兒子壹樣,對三個孩子的愛完全是平等的,壹樣地深厚。這是第壹。第二說什麽呢?說“得失如壹,隨遇而安”啊,王閏之跟王弗不壹樣,因為王弗去世得很早,當時正是蘇軾還沒有完全在仕途裏邊展開翅膀飛翔的時候。王閏之不壹樣,她跟隨了蘇軾二十六年的時間,經歷了什麽呢?經歷了蘇軾在朝廷裏邊做官,後來怎麽樣呢?又被貶到黃州。後來又回到朝廷做官,經歷這麽好幾個階段,起起伏伏,那麽她跟著蘇軾的時候毫無怨言,而受苦的時候她沒有怨言。但當蘇軾回到朝廷發達的時候,她也沒有那種耀武揚威,始終保持壹顆很平常的心態。蘇軾在這壹點上對她評價很高,而且她對於維持蘇軾這個和諧家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王閏之肯定沒有她姐姐那麽聰明,這是可以肯定的啊,比如說吧,我們知道蘇軾在湖州的時候,不是被那個朝廷的官員抓走了嗎?後來蘇軾給他的朋友文彥博寫的信裏面說,說了什麽呢?說他被抓走了以後啊,王夫人非常憤怒,把蘇軾寫的那些書稿啊、詩稿都拿出來說,寫這些東西有什麽好處?幾乎把我們全部都嚇死。“嚓”打火機壹點,火柴壹點,就全燒了,所以等到後來蘇軾回來之後,壹查發現“十亡其八九矣”,燒掉很大的壹部分。但妳也不能怪她呀,就是什麽呢?她這個王閏之啊,她是壹個非常溫柔的非常體貼的很多情的這麽壹個夫人。但她受不起這種政治風浪的驚嚇。他的夫人(王閏之)去世的時候,蘇軾非常難過。因為這個王閏之啊,陪伴他的時間特別長。他在這個祭文裏面寫道“ 棄我而先,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已矣奈何,淚盡目幹。”說妳去世了以後再也沒有人站在門邊迎候我回家了,再也沒有人去照顧我們的田園了,嗚乎哀哉我非常地難過呀,為了妳,我流幹了我所有的眼淚。對於王閏之,蘇軾也是無比地留戀,表達出壹種非常深厚的感情。

畫外音:王弗、王閏之姐妹倆,先後陪伴蘇軾走過了人生的大部分歲月,王弗的聰敏智慧,幫助蘇軾走向成熟;王閏之的細心照顧帶給了蘇軾最溫暖的體貼。但是,在蘇軾的生命中,還有另外壹位值得書寫的女子,她的出現,完滿了蘇軾風流才子和多情美人的傳說。她的存在,豐富了蘇軾灑脫不羈的人生。那麽,她究竟是誰呢?

康震:在蘇軾的情感生活裏,還有壹個人也很重要。就是他的侍妾朝雲。這朝雲哪他要比蘇軾小二十五歲,原來是蘇軾在杭州做通判的時候,那時候朝雲才十二歲,收進來的壹個小妾。她跟蘇軾在壹起生活了二十三年。關於朝雲哪,民間的傳說很多了,應該說蘇軾關於朝雲,所留下來的文字,是最多的,紀念朝雲的文字,也是最多的。他給朝雲有兩個評價,兩句話,壹個叫“敏而好義”,壹個叫“忠敬如壹”。敏而好義是說什麽呢?就是說朝雲不但很聰穎,而且具有丈夫壹樣的義氣。忠敬如壹,是對我,對我這個家,始終保持壹顆忠心,換句話說,她做為壹個侍妾,她所應該給(這個)家庭承擔的責任,遠遠其實不應該是那兩位妻子所承擔的那麽重,但她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來了。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在北宋的時候,士大夫啊他可以招很多這樣的歌妓和侍妾,她們並沒有壹定的義務和責任,要為這個家庭付出什麽。那麽原來可能有壹些召進來的這個歌妓啊,她們主要的作用是什麽呢,有客人來了之後跳舞啊,或者給他們敬酒啊,但是如果這個家庭敗落了,很多這樣的侍妾都離開了家庭。但是朝雲沒有。朝雲曾經給蘇軾還生過壹個孩子,叫蘇遁。但是呢很快夭折了,這件事情對朝雲的打擊非常大,但是她也沒有離開蘇軾的家,包括蘇軾被貶到惠州,過著非常窘困、非常艱難的生活的時候,朝雲都始終如壹地陪伴在他身邊。那麽我們說,朝雲跟前邊兩位夫人,有什麽不同呢?有很大的不同。朝雲應該說,在蘇軾看來,更多的象是他的壹個誌同道合的知己。有壹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有壹天下午啊,這個蘇軾在院子裏散步,當時正是暮春時節,陽光普照,很舒服,家裏邊的人都忙忙碌碌地,蘇軾在院子裏轉,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拍了拍就問,妳們說,我這裏邊都裝的是什麽呀?旁邊有壹個奴婢就說,您這裏邊裝的都是錦繡文章。蘇軾壹聽,太俗了吧。本身就是壹肚子錦繡文章,還用得著妳說嗎?是吧,不對,另外壹個奴婢說,那都是滿腹的經綸哪,治理國家的滿腹的經綸。蘇軾壹想這也用不著妳說啊,這個也不對。最後只有朝雲說,您這壹肚子裝的都是不合時宜。蘇軾聽了哈哈大笑,確實是紅粉知己。所以朝雲對於蘇軾,在人生上、在信仰上,包括在政治上的坎坷,都更多了壹份理解。

這種理解跟壹般的家庭主婦在生活上的照顧和體貼,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們說,在惠州的時候,朝雲給予蘇軾的是什麽呢?就是當家安頓下來以後,她陪著蘇軾參禪悟道、談詩論文,在艱難困苦的環境當中,蘇軾這樣的大文人當然需要生活上的照顧,但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在精神上的知己,這是朝雲能夠給予他的。蘇軾寫過壹首詞叫《蝶戀花》,應該說這首詞跟朝雲沒有什麽直接的關系,但是在很多的史料筆記裏邊,人們往往喜歡把這首詞跟朝雲聯系起來。這首詞是怎麽寫的呢?說: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裏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是很典型的婉約詞,寫的是男女之間的那樣壹種很模糊的很敏感的很細膩的情感。那麽據說,蘇軾寫了這首詞之後,要請朝雲給我們唱壹唱吧,朝雲還沒開始唱呢,淚滿衣襟啊,蘇軾很奇怪,說,我就讓妳唱壹首詞,妳至於嗎,就哭成這個樣子。朝雲講了壹番道理,什麽道理呢?說:“奴所不能歌者,惟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 二句,”為什麽呢,因為這兩句表達了壹種人生無常的觀念。妳想想看,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眼見得柳枝上的柳絮,柳枝上的柳葉,壹年壹年的來,壹年壹年的少,作者又寫,天涯何處無芳草,可妳翻過來想呢,那就是說,今天妳是芳草,明天妳就不是芳草,既然何處都有芳草,那麽這壹刻的芳草,也許就不是那麽珍貴了。所以這裏邊透露出壹種什麽呢,對生命的深刻的壹種無常的感覺,正是這種無常的感覺,觸動了朝雲的心思,讓她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包括自己和蘇軾都將是生命中的壹個過客,因此她不願意唱,她覺得唱這個東西好象是唱自己的哀歌壹樣,沒過多久朝雲就去世了。所以這首詞,就好象是寫給朝雲的壹個讖詞壹樣。朝雲在三十四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去世了以後,蘇軾在寫給她的祭文裏邊,沒有壹句話表現出來男女之間那樣壹種非常柔情的、非常思念的兒女情長的話,壹句都沒有,他的那個祭文寫得更像是給壹個同道者,給壹個知己,給壹個朋友的壹個祭文,這非常充分地說明了朝雲在蘇軾心目當中的壹個重要的位置和獨特的位置。

畫外音:侍妾朝雲讓蘇軾的人生充滿了浪漫與多情,她雖然身分卑微,卻能夠帶給蘇軾精神上的理解和愉悅,蘇軾也因為朝雲的存在而為旁人所艷羨。蘇軾生命中的三位女子,各個不同卻又個個精彩,正因為她們對蘇軾的愛,蘇軾才得以成為我們今天所推崇的蘇東坡。

在前面幾集中,康震副教授為我們講述了傑出的眉山蘇軾三父子,蘇軾和弟弟蘇轍的成功,來源於從小受到父親蘇洵良好的家庭教育。作為中國古代文人傑出代表的蘇軾,追求儒家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至高境界,那麽在“治國、平天下”的道路上並不順利的蘇軾,將怎樣“齊家”呢,他的兒子是否也象他那樣才華蓋世、滿腹經綸呢。

康震:蘇軾這壹生啊,前後壹***有過兩位正妻,壹位侍妾,四個兒子。最小的兒子蘇遁夭折了。那麽他的這個三個兒子,老大叫蘇邁,老二叫蘇迨,老三叫蘇過。老大是在蘇軾二十四歲那年出生的,蘇迨是在他三十五歲的時候出生的,蘇過是在他三十七歲的時候出生的。蘇軾對待這三個兒子在教育方面啊,有個總的原則,這個總的原則是基於自己自身的教訓而提出來的。他有壹首詩怎麽說呢?他說啊: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壹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洗兒》。

這什麽意思啊?人家養了孩子,都說孩子多聰明啊,越聰明越好,但是我不,我不願意讓我的孩子聰明,我這個人壹輩子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希望我的孩子呀,笨笨的、慢慢的,不要顯示出聰明來,就這麽無病無災地長大成人最好。所以蘇軾呢他對孩子是這樣的要求,這就決定了,我前面曾經講過,他被貶惠州、被貶到儋州的時候,他都不希望連累孩子,他自己這壹輩子,遭受了很多很多的苦難,他再也不願意讓這種苦難讓自己的兒子來分擔,盡可能減輕他們的痛苦,(所以)這個就體現出什麽呢?就是壹個天才的人物,由於自己的這樣壹種在時代的天才的文學的文化上的才華而遭受的各種的厄運,反映到他兒子的教育上,卻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過分聰明,這真是時代和歷史跟蘇軾開的壹個很大的玩笑。我們先來看他的長子蘇邁有些什麽特點。這蘇邁是家裏的頂梁柱,為什麽這麽說呢?蘇軾在湖州被抓的時候,只有蘇邁被允許陪伴他到開封。後來蘇軾被抓到開封監獄裏邊,又是蘇邁天天給他送飯,後來,被貶黃州之後,又是蘇邁首先單獨陪伴他的父親先到黃州把家安頓好。等到蘇軾被貶到惠州之後,又是蘇邁到後來率領家裏二十多口人趕赴惠州與蘇軾匯合。所以他這個老大呀,是家裏邊的壹個頂梁柱。蘇軾對他這個老大有個評價,四個字,叫:天資樸魯。他很淳樸,很治實,不是那麽聰明,但是都幹的是實事。所以老大蘇邁給我們的印象就是非常地質樸,整體上他是家庭的總管,為人不事張揚,這是他性格的特點,也是蘇軾對他的期望。這個老二叫蘇迨,蘇迨從小發育有點慢,到四歲的時候還不會跑,所以蘇軾就很著急,請了個和尚叫辯才,專門為他落發摩頂,據蘇軾講壹落發摩頂這孩子立刻跑得跟別的孩子壹樣快了,這個孩子從小發育比較慢。後來他娶了誰呢,蘇迨娶了歐陽修的孫女為妻子,兩家是世交。

畫外音:長子蘇邁和次子蘇迨並沒有繼承父親蘇軾的滿腹才情,讓我們不禁有些失望。究竟是孩子本身的資質愚魯,還是蘇軾仕途上的坎坷,耽誤了孩子的培養呢?在三個兒子蘇邁、蘇迨和蘇過中,蘇軾最喜歡誰呢?

康震:蘇軾最喜歡的是誰呢?是老三,就是這個蘇過。蘇過有壹個外號,叫小坡。因為蘇軾號東坡,他叫小坡,這個孩子的性情最像蘇軾。又因為蘇過後來是唯壹陪伴蘇軾在海南度過了那幾年最艱苦的生涯,所以蘇軾對這個最小的兒子最有深情。在海南的時候,蘇軾對這個蘇過,有三方面的教育,壹個是人格修養,第二是學業文章,最後壹個是辦事的能力。妳註意啊,蘇軾對他幾個孩子的要求都很實在,並不過分,妳比如說在海南的時候,因為這個蘇過陪伴著父親,走過了很多艱苦的歲月,自己養成了壹種耿介不屈的壹種性格,他自己在詩裏邊說:不涉憂患那長生。壹個人要是不經歷點苦難,那怎麽能夠長大呢?蘇軾對他非常的賞識,說什麽呢,說:某既緣此絕棄世故,身心俱安,而小兒亦遂超然物外。非此父不生此子也,(哈哈。)什麽意思呢?說我自己歷經了生活的磨難之後,已經能夠做到身心兩安,不為外物所動。沒想到我這個兒子,也象我壹樣,能做到超然物外,這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他感到非常地欣慰。所以他在蘇過這個孩子的身上,總是能夠看到什麽呢,自己的影子。為什麽蘇過後來人把他叫做小坡呢,原因就在這個地方。但是遺憾的是什麽呢?他這三個兒子啊,由於蘇軾本人壹生顛沛流離,特別是到了後來晚期的時候,在政治上總是陷入到壹個又壹個的波濤當中,所以也影響了他孩子的仕途。他這三個兒子裏邊,都沒有誰做過很大的官,論起詩文創作,只有小兒子蘇過,後來很有壹些詩文流傳了下來,也成為他這三個孩子裏邊,應該說在文學方面才華最高的。

所以後人說什麽呢?說蘇軾是很幸福的。為什麽幸福呢?說他在少年的時候,有好父母;到他中年的時候、壯年的時候,有好的伴侶;到他晚年最倒黴的時候呢,有非常孝順的、而且很有才華的子女陪伴著他。但其實呢蘇軾也是很不幸的,為什麽呢?因為他年輕的時候、(那個)對他非常好的妻子,早早就去世了。到了中年的時候,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朝雲還有王閏之也都先後去世了。那麽到他晚年的時候,本來他這三個兒子在他的教育之下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但是事實證明,也正是由於他晚年遭到了政治上的很多的厄運,限制了孩子的發展。所以無論怎樣講,就是在蘇軾這個人的身上,我們從他的家庭裏邊能看出來,這個家庭的發展,這個家庭每壹個人的命運,其實都跟蘇軾的命運息息相關。但同時,雖然由於蘇軾在政治上遭到了很多的不測的風浪,可是這些孩子、包括他的妻子,也都從蘇軾的身上獲得了很多精神上的幫助。那麽應該說,在蘇軾的壹生的歷程當中,還有壹個人也扮演了壹個非常獨特而重要的角色。這個人呢,就是他的兄弟蘇轍。要講蘇轍呢,我們就要等到下壹集《手足之情》的時候,再給大家講。這壹集就是這樣,謝謝大家。

畫外音:蘇軾與蘇轍,北宋王朝的雙子星,兩個人深厚的兄弟之情,為什麽終生不變?是什麽讓蘇軾有感而發,寫出了流傳千古的中秋絕唱《水調歌頭》?民間盛傳,蘇軾有個聰明美麗的妹妹蘇小妹,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康震副教授繼續講述蘇軾的《手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