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河北三絕”指誰

“河北三絕”指誰

    三絕之稱古已有之。東晉畫家、文學家顧愷之,多才而癡呆,故世傳其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唐代的李揆,“鎂風儀,善奏時,帝嘆曰:‘卿門第、人物、文學,皆當世第壹,信朝廷羽儀乎!’時稱三絕”;唐代張旭的狂草,李白的詩歌與裴旻的劍舞,也號稱“三絕”;南朝詩人謝瞻曾作《喜霽詩》,由謝靈運手書、謝混朗誦,也為當時人稱為“三絕”。     《水滸》“公孫勝芒碭山降魔晁天王曾頭市中箭”壹回,宋江與北京大名府龍華寺僧人大園交談中,猛然想起盧俊義說道:“妳看我們未老,卻恁地忘事!北京城裏是有個盧員外,雙名俊義,綽號玉麒麟,是河北三絕,祖居北京人氏,壹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對!” 盧俊義何稱“三絕”呢?是屬於顧愷之、李揆壹人具有三種特征的“三絕”呢,還是屬於張旭、李白、裴旻及三謝三人各自的壹個特征而合稱為“三絕”呢?如果如宋江所說的盧俊義“壹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對”算壹絕的話,其他二絕又指的是什麽?或說又是誰呢?歷來無人談起。筆者認為《水滸》乃古典名著,施耐庵乃小說大家,絕不會虛置壹筆,書中壹定有蛛絲馬跡。     細細尋查,我發現在第六十八回盧俊義活捉史文恭後,宋江為實現晁天王的遺言,建議盧俊義為山寨之尊。其理由有三:壹是盧俊義堂堂壹表,凜凜壹趣,有貴人之相;二是盧俊義出身豪傑之家,又無至惡之名;三是力敵萬人,通今博古,天下誰不望風而降。這就是儀表、出身和本領。這三點能否算是盧俊義的“三絕”呢?本領無需多說,儀表勉強可算。為什麽說勉強呢?因為梁山之上,儀表堂堂的不少。武松也“身軀凜凜,相貌堂堂”,宋江壹見武松這類人物,心中甚喜。還有盧俊義家仆人——燕青,《水滸》裏還專門有壹篇“沁園春”詞誇燕青:    唇若塗朱,睛如點漆,面似堆瓊。有出人英武、淩雲誌氣、資稟聰明。儀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馳名。    雖說身材矮了壹點,也有六尺以上,壹身雪練似的白肉,加上長相是人見人愛。書中有表述,連京城名妓李師師見了他也動春心,“親與燕青回酒”,以致最後“把諺語來調他”,“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 燕青不是儀表堂堂,有這等艷福?宋江見了李師師,加上多喝了幾杯,這平日裏不太近女色的人,此時也春心躁動,花了大把大把的銀子,李師師也不買賬。換了盧俊義,我看李師師也不買賬。因此這個儀表作為壹絕實在是勉強。這個出身就更難說是壹絕了。梁山之上,出身比盧俊義顯赫的大有人在。鳳子龍孫的柴進,他沒法比,就是楊誌、關勝、呼延灼,他們的出身也遠比盧俊義顯赫。故此筆者認為這“河北三絕”非指盧俊義壹人,而是指三人。     那麽,另外的二絕又是誰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河北”的範圍。河北乃宋代的路名,是宋至道十五路之壹,治所在大名府。《辭海·河北》介紹:“轄境相當今河北省易水、雄縣、霸縣和海河以南及山東、河南兩省黃河以北的大部。”《水滸》中能數得上“絕”的,除盧俊義以外,還有戴宗的神行、張清的飛石、花榮的箭、燕青的廝撲、張順的潛水及安道全的醫術。在這六人中,戴宗是江西人,花榮籍貫不明,張順是安徽人,安道全是江蘇人,張清是河南彰德(河南安陽)人,燕青是河北大名府人。前四人完全可排除在外,燕青是地道的河北人,張清的彰德在黃河以北地區,正屬於當時的河北路,故張清也是河北人。     燕青“小廝撲天下第壹”,又有鵓鴿旋的絕招。別說李逵怕他三分,就是天下無對的任原也敗在他的手下,不可不說是“壹絕”;張清憑手中飛石,連打宋江手下十五員大將,令梁山軍馬見之膽寒,也可稱得上“壹絕”。這樣,“河北三絕”的謎底終見天日。他們應是:盧俊義的棍棒、燕青的廝撲、張清的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