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故鄉今夜思千裏,霜鬢明朝又壹年《除夜作》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遊子吟》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回鄉偶書》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渡漢江》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次北固山下》入春才七日,離家已兩年《人日思歸》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春夜洛陽城》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並州是故鄉《旅次朔方》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登黃鶴樓》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水調歌頭》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雜詩》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悲歌》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十九首》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十五夜望月》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回鄉偶書》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古詩十九首》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是離愁。
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浪淘沙令》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贈衛八處士》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與浩初上人》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題大庾嶺北驛》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渡荊門送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望月懷遠》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八月十五日》不知何處吹蘆管,壹夜征人盡望鄉《夜上受降城》。
2.思鄉詩詞的由來或起源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故鄉今夜思千裏,霜鬢明朝又壹年《除夜作》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遊子吟》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回鄉偶書》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渡漢江》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次北固山下》入春才七日,離家已兩年《人日思歸》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春夜洛陽城》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並州是故鄉《旅次朔方》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登黃鶴樓》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水調歌頭》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雜詩》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悲歌》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十九首》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十五夜望月》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回鄉偶書》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古詩十九首》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是離愁。
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浪淘沙令》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贈衛八處士》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與浩初上人》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題大庾嶺北驛》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渡荊門送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望月懷遠》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八月十五日》不知何處吹蘆管,壹夜征人盡望鄉《夜上受降城》。
3.我要思鄉的古詩,詩歌起源,詩人表現手法都要寫出來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傳頌的名篇,其中“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備受稱贊的名句。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江南景象,但時近春節,頭頂大雁,發出了“鄉書何處達”的感嘆。全詩意境優美,情景交融,抒發了詩人旅居外地時深切的思鄉之情。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是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表達的是思鄉之情。這首詩雖然只有區區二十個字,但就流傳的廣泛程度來說,還沒有壹篇作品可以與之比肩,它幾乎是全世界華人耳熟能詳的壹首名篇。在我國最廣為流傳的《靜夜思》版本是明朝版本,與宋朝版本個別字有出入。
4.古詩的起源和發展古典詩詞的發展簡況
為了便於大家了解詩詞的藝術特點極其體裁的分類,首先介紹壹下古典詩詞的發展歷史。
在中國文學史上,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詩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詩經》,這是我國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壹***三百零五篇,古稱《詩》或《詩三百篇》。其內容有“風,雅,頌”三個部分,這是從音樂角度上分的。在表現手法上有“賦,比,興”三種。因此前人把“風,雅,頌”和“賦,比,興”稱作《詩》的六義。在語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個字壹句。
繼《詩經》之後,公元前四世紀,在楚國出現了壹種新的詩體,叫“楚辭”,它的創始人是屈原。後來,漢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寫的作品編成壹書,叫《楚辭》。《楚辭》突破了《詩經》的四字句,發展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個字壹句)變為奇字句(五個字以及七個字壹句),不但能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而且韻律和節奏也更富於音樂性。
到了漢代,出現了為配合音樂而歌唱的詩即“樂府詩”。在語言上有四言,五言,雜言,但多數是五言的。這以後曹操父子以及陶淵明為首的文人們發展了五言詩。同時,七言詩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在魏晉南北朝以前,詩的格律和聲韻還沒有形成大家***同遵守的規律,只是由作者按照個人的內容需要和聲韻感覺來進行寫作。到了魏晉,由於受到了印度(古稱天竺)的梵音學的影響,我國的聲韻學得到了發展。齊梁的周喁和沈約總結了漢字的發音規律,提出了“四聲”“八病”之說,使詩歌創作由自然的聲律發展到講究追求聲律,出現了作詩要註意平仄和韻律的性質,形成了格律詩的主要內容。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是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在繼承前代詩歌的基礎上,唐代的詩歌有了進壹步的發展,並且形成了固定的分類。其分類有兩種,壹是古體詩,也叫古風;所謂古體詩,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傳統詩體,沒有壹定格律,篇幅可長可短,用韻平仄都比較自由,句子的字數有整齊的,也有不整齊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體和七言古體兩種。二是近體詩,也叫今體詩(這個“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們所說的格律詩;近體詩不象古體詩那樣自由,在篇幅,用韻,平仄,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為兩種:律詩和絕句。律詩和絕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過八句的律詩稱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詩派生出新的體裁,這種體裁到了宋代最為發達,這就是詞。由於詞是由詩派生出來的,所以詞又被稱為“詩余”;另外,由於詞的句子字數長短不壹,古人也稱為“長短句”。
到了元明兩代,又出現了壹種新的體裁,叫曲,也稱散曲。曲可以說是詞的另壹體。那麽它跟詞有什麽不同呢?除了詠唱時的伴奏樂器不同以外,在語言上更加接近口語。最突出的特點是可以加襯字。如張養浩的《閑居三首之壹》“昨朝楊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鴻(忒)疾苦。(不是)濁醪有味,(怎)消磨(這)日月東西。”其中括號內的字就叫襯字。
上面簡略地介紹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發展歷史
參考資料:
1、起源
詩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它來源於上古時期的勞動號子(後發展為民歌)以及祭祀頌詞。詩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壹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歐洲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吉爾、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2、發展
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 這500多年的時間中,我國古代詩歌取得了卓越成就。產生於這壹歷史時期的《詩經》,***收存詩歌305篇,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最古老的壹部詩歌總集。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風”是當時十五個諸侯國帶有地方色彩的的民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的樂歌;“頌”是宗廟祭祀用的舞曲,也叫做廟堂音樂。
6.關於思鄉的詩歌的創作背景故事靜夜思 『李白』
“靜夜思”是詩人離開家人後,寫出的詩句。全詩僅短短四句,每句五個字,***二十個字,卻意味深長地表達出壹位遠在他鄉的遊子對故鄉那深深的懷念之情。
題目“靜夜思”點出了這首詩特定的寫作背景:寂靜的深夜,作者躺在床上,遲遲不能入睡。潔白的月光透過窗灑滿床前,那潔白的顏色讓人覺得又像是地上鋪滿了片片銀霜。這壹比喻十分貼切而巧妙。詩人擡起頭來看到那壹輪掛在空中的明月,不禁勾起了心中想家的情思:明月照在遊子(離家的孩子)的窗前,也壹樣地照在故鄉的土地上。故鄉的親人啊,他們是否平安幸福?詩人無法回到故鄉,與親人團圓,只好借這壹輪***有的明月寄去自己對他們的思念之情。想到這裏,詩人已經不知不覺地低下頭來,陷入深深的沈思之中……
“靜夜思”是詩人離開家人後,寫出的詩句。全詩僅短短四句,每句五個字,***二十個字,卻意味深長地表達出壹位遠在他鄉的遊子對故鄉那深深的懷念之情。
題目“靜夜思”點出了這首詩特定的寫作背景:寂靜的深夜,作者躺在床上,遲遲不能入睡。潔白的月光透過窗灑滿床前,那潔白的顏色讓人覺得又像是地上鋪滿了片片銀霜。這壹比喻十分貼切而巧妙。詩人擡起頭來看到那壹輪掛在空中的明月,不禁勾起了心中想家的情思:明月照在遊子(離家的孩子)的窗前,也壹樣地照在故鄉的土地上。故鄉的親人啊,他們是否平安幸福?詩人無法回到故鄉,與親人團圓,只好借這壹輪***有的明月寄去自己對他們的思念之情。想到這裏,詩人已經不知不覺地低下頭來,陷入深深的沈思之中……
7.詩歌的產生 起源 簡介 發展和歷史中國的詩歌產生於文字發明之前,它是在人們的勞動、歌舞中漸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甲骨文字的發現,使中國古典散文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甲骨蔔辭。殷商時期的《尚書》篇章,結構和表現手法相當成熟,理所當然成為中國古典散文之祖。
西周時期,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的出現,是古代文學史上頭壹件大事。《詩經》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多年間,三百零五篇詩。
它按音樂標準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樂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的樂歌,“頌”則是宗廟祭祀時的樂舞曲。
《詩經》的思想內容反映的社會生活非常廣泛。有的詩篇揭露了統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剝削,反壓迫的呼聲,如《碩鼠》、《伐檀》;有的詩篇表達了對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於役》;有的詩篇歌頌了男女之間真摯的愛情,和對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如《靜女》、《蒹葭》;有的則表現了婦女婚姻的不幸,如《氓》。
總之,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詩經》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人民性。
在藝術上,《詩經》音調流暢,語言樸素,常用賦、比、興的手法來表情達意。賦的手法是直陳其事,比即打比方,興是感物起興,先詠它物來引發情意。
後世把《詩經》奉為學習的最高典範。 (補充:《詩經》是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詩歌總集,也是中國第壹部詩歌總集,***305篇,按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
“頌” 詩是統治者祭祀的樂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農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於宴會的典禮,內容主要是對從前英雄的歌頌和對現時政治的諷刺“風”是《詩經》中的精華,內容包括15個地方的民歌。
戰國後期,公元前4世紀,在南方的楚國,楚國以其自身獨特的文化基礎,加上北方文化的影響,孕育出了偉大的詩人屈原。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詩人,在學習楚民歌基礎上,創造了具有楚文化獨特光采的新體詩——楚辭。
楚辭體詩句式以六言、七言為主,長短參差,靈活多變,多用語氣詞“兮”字。詩歌充滿著神奇瑰麗的想象,洋溢著楚地特有的文化浪漫。
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運用這種詩歌形式,創作了古代文學史上第壹抒情長詩《離騷》,優美動人的《九歌》十壹篇,言誌述懷詩《九章》九篇,以及《天問》等,***25篇楚辭作品。屈原的後繼者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離騷》作為楚辭藝術的顛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學史上與《詩經》並稱“風騷”,垂範於後世。它打破了《詩經》的四言形式,從三、四言發展到五、七言。
在創作方法上,楚辭吸收了神話的浪漫主義精神,開辟了中國文學浪漫主義的創作道路。詩經、楚辭之後,詩歌在漢代又出現了壹種新的形式,即漢樂府民歌。
漢樂府民歌流傳到現在的***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寫成,後來經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晉時代成為主要的詩歌形式。漢末魏初,在“世積亂離,風衰俗怨”的社會背景下面,文人詩歌創作進入了“五言騰踴”的大發展時期。
這壹時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劉楨、陳琳等所謂“建安七子”組成的鄴下文人集團,創造了“建安文學”的輝煌。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氣”這種***同的時代風格,其中曹操的詩歌,沈雄悲涼,反映了動亂的社會現實,表露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統壹天下的雄心壯誌,如《蒿裏行》、《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都是較為成功的篇章。
曹植的文學成就最高,人稱“建安之傑”。他的詩歌“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白馬篇》、《贈白馬王彪》分別是他前期和後期詩歌的代表作。
他的散文和辭賦也表現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著名的〈洛神賦〉美不勝收。“七子”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七哀詩》、〈登樓賦〉等篇章,是建安文學中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傑作。
魏晉之交,隨著世風的變易,詩歌創作呈現出與建安時代不同的風貌。阮籍、嵇康的作品,或沈郁艱深,或風調峻切,他們繼承了建安文學的優秀傳統,進壹步推動了五言古詩的發展。
西晉太康時期詩歌繁榮,詩人有“三張二陸兩潘壹左”之稱,但多數作品流於華采繁縟,唯左思的詩歌骨力遒勁,承傳建安文學的精神。其〈詠史〉詩開啟了詠史和詠懷結合的新路子。
東晉在玄學的影響下,“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的玄言詩泛濫壹時,能夠超越流俗的大詩人便是陶淵明。陶淵明的時代,“真風告逝,大偽斯興”,他因貧而出仕,目睹官場黑暗,不願同流合汙,決心辭官歸隱,保持自我的人格精神。
他的田園詩描繪自然風光的美麗,歌頌田園生活的平和,也表現了親身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的喜悅和辛勞。創造了情、景、理交相融合,平淡和醇美統壹的藝術境界。
《歸園田居》、《飲酒》是他的田園詩的代表作。陶詩的風格自然沖淡為主流,但《讀山海經》(“精衛填微木”)、《詠荊軻》等也顯示了詩人“金剛怒目”的壹面。
可以看出詩人內心並不靜穆,他沒有忘懷世事。陶淵明詩對後世影響很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派受其直接影響。
陶淵明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
8.中國詩詞發展史及起源中國古典詩詞發展史 似乎有點多 嘻嘻 詩歌在中國源遠流長,綿延數千年,取得了光輝燦爛的成就。
早在西周至春秋時代,我國詩歌就已產生了大批輝煌篇章,其標誌是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的出現。《詩經》收詩305篇,分“風”、“雅”、“頌”3部分,都是可以配樂演唱的。
《詩經》的篇章大都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人民性,善用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句式以四言為主,多用重章疊句,為後世文學創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礎和藝術底蘊。 戰國後期,在南方的楚國產生了壹種具有楚文化獨特風采的新詩體——楚辭(騷體)。
楚辭句式長短參差,以六言、七言為主,多用“兮”字。楚辭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運用這種形式創作了《離騷》、《九歌》、《九章》等不朽詩篇,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第壹位偉大詩人。
其代表作《離騷》,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為宏偉瑰麗的長篇抒情詩。屈原之後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辭作家。
楚辭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從民間集體歌唱發展到詩人獨立創作的更高階段。《詩經》和楚辭,是後世詩歌發展的兩大源頭,在文學史上並稱“風騷”,***同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並駕齊驅、融會發展的優秀傳統,並垂範於後世。
漢代前期,文人詩壇相對寂寥,民間樂府頗為活躍。“樂府”原指國家音樂機構,後代將樂府所收集與編輯的可以配樂演唱的歌辭也稱為“樂府”。
漢樂府民歌是漢樂府的精華。漢樂府民歌繼承《詩經》民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傳統,多“感於哀樂,緣事而發”,通俗易懂,長於敘事,富有生活氣息,句式以雜言和五言為主,體現了詩歌藝術的新發展。
《陌上桑》與《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民歌中最優秀的作品,也是敘事詩的代表作。《孔雀東南飛》是我國詩歌史上第壹篇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統壹的長篇敘事詩,凡353句,1 765字,被稱為“長詩之聖”、“古今第壹首長詩”。
在漢樂府的影響下,文人五言詩逐漸發展成熟,其標誌是東漢末年出現的《古詩十九首》。這是—組由寒門文人創作的抒情短詩,情調感傷,言短情長,委婉含蓄,質樸精練,被譽為“壹字千金”、“實五言之冠冕”。
漢末魏晉時期,文學進入自覺時代。建安時代,“世積亂離,風衰俗怨”,文人詩歌卻呈現了“五言騰踴”的大發展局面,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為中心組成鄴下文人集團。
他們的詩作大多反映時代動亂和人民疾苦,抒寫個人理想抱負,具有“慷慨以任氣”、“誌深而筆長”的風格,此即後世稱道的“建安風骨”。建安詩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為傑出。
魏晉之交,世風變易,“竹林七賢”是正始時期的代表詩人群體,其中阮籍、嵇康名聲最著,成就最高。阮籍的82首《詠懷詩》是我國第壹部規模較大、內容豐富的個人抒情五言組詩,嵇康則開拓了四言詩的新境界。
西晉太康年間,詩壇上有“三張二陸兩潘壹左”之稱。陸機、張協、潘嶽等人的作品追求麗辭縟采,開中國詩歌雕琢堆砌的流風;左思則獨樹壹幟,繼承建安文學傳統,其《詠史》8首借詠史來抒懷,情調高亢,筆力矯健,有“左思風力”之稱。
東晉玄言詩泛濫壹時,直到東晉末年陶淵明的出現,才使詩壇驟添異彩。陶詩多寫田園生活,風格自然沖淡,“質而實綺,臒而實腴”(蘇軾語),對唐代山水田園詩派有直接影響。
南北朝時期,南方的代表詩人有謝靈運、謝、鮑照等。謝靈運開創了山水詩,實現了玄言詩向山水詩的轉變。
謝受其影響,正於描寫山水,與謝靈運合稱為“大小謝”。鮑照擅用七言古體抒發憤世嫉俗之情,風格俊逸豪放,為唐代七言歌行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北方最有成就的詩人是由南入北的庾信,他以剛健之筆寫鄉關之思,融合南北詩風,成為六朝詩歌的集大成者。南北朝樂府民歌足與漢樂府前後輝映。
南朝民歌清麗婉轉,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獷剛健,代表作是《木蘭詩》。 唐代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詩體完備,流派各異,名家輩出,成就卓著。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和稍後的陳子昂,上承漢魏風骨,力掃齊梁宮體頹靡詩風,發出清新健康的歌唱,為唐詩的發展鋪平了道路。盛唐時期首先出現兩大詩歌流派:壹是以王維、孟浩然等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多摩山範水,抒寫閑情逸致,風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等為代表的邊塞詩派,多寫邊塞風光和軍旅生活,或慷慨悲壯,或雄奇瑰麗。
接著李白、杜甫橫空出世,被稱為我國詩歌史上雄視古今的“雙子星座”。“詩仙”李白繼承和發揚中國詩歌的浪漫主義傳統,歌頌祖國大好河山,表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感情奔放熾烈,風格豪放飄逸。
“詩聖”杜甫繼承和發揚傳統的現實主義精神,其詩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代風貌,被譽為“詩史”,感情內在深沈,風格沈郁頓挫。李、杜分別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成就而成為澤被百代、彪炳千秋的偉大詩人。
安史之亂後,進人中唐時期,經過短期的過渡,唐詩呈現第二次繁榮。以白居易、元稹為代表,倡導了壹場新樂府運動。
他們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