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六合春節小學六年級作文350

六合春節小學六年級作文350

陸河縣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客家縣。據了解,新田鎮恒隆區部分居民講客家話,熟悉“福佬”方言。六合先民生活在原居地,歷史上因饑荒而分批南遷,先後到達古龍川、汀州、福建乃至江西。他們的風俗習慣大多保留了中原人的色彩,但也受到福建、廣東等地福佬人習俗的影響。在傳統節日上,他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現在我們將分別描述六合節的習俗。

春節是客家人壹年中最大的傳統節日。總的來說,六合人的過年習俗可以概括為:節前準備、年三十下午祭祖、年夜飯、守年三十、放鞭炮(開鞭炮)、初壹齋戒、初二開年、初三送貧、初四回父母、初七慶壽(吃七種菜和茶)、十五月半慶(過元宵節)。

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稱為“年價”。30日下午,各家各戶用最肥的閹雞、豬肉、雞蛋、米酒,在這個祠堂或祠堂集體祭祖。這是因為客家人受傳統儒家倫理的影響,保留了極其莊重的祭祖禮儀。從古至今,無人敢怠慢,代代相傳。祭祖歸來,全家圍坐壹桌吃團圓飯,圍著竈臺看新年,* * *慶祝天倫之樂。正月初壹,家家戶戶都要鄭重選擇開業時間。最早的時間是除夕11點30分,最慢的時間是石矛時間4點。打開大門後,他們點燃了壹串鞭炮。這正是鞭炮的含義,也預示著新的壹年的開始。說起“燒弦炮”,可以追溯到“燒竹驅邪”的傳說。有壹段歷史:李妙住在山裏,鄰居中搜嫉妒山的氣味。他命令在除夕夜把竹子扔進法庭的火裏,竹子在火裏受熱爆炸,發出“嗶!偷看!砰!哎!”噪音,隱身是驚喜,晚上會很安全。後人誤以為鞭炮可以驅邪,遺產流傳至今。

初壹齋戒的習俗與宗教密切相關。以前客家地區有很多信佛信道的人,但很多都沒有出家。即使他們不是信徒,也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響。當它們傳到之時,就形成了當地的壹種風俗。農歷正月初壹,當家的人虔誠地漱口洗臉,認真地祭拜神靈和祖先,全家人拜第壹頓飯。農歷大年初二,人們稱之為“開年”。這時候再殺雞鴨,就是黎明前的“開年夜飯”。

“初三窮人節”正月初三,把家裏、門外堆積的鞭炮、紙屑或其他垃圾全部清理幹凈,俗稱“送窮”。這壹天,我們既不出門做客,也不迎客。這種習俗現在已經過時了。

第四天回我媽家。從十二月到正月初三壹個多月的緊張活動後,主婦們到初四才有壹點清閑,帶著禮物回父母家(轉別家)住幾天,最遲初六回家。因古有風俗,故稱“七不出門,八不回去。”如果他在第六天沒有回來,他將呆到第九天。如果他在第九天沒有回來,他將呆到第十壹天。因為當地人把初十叫做“哮天穿”,所以不太好出門。

在正月初七,我吃七種蔬菜和茶。“正月初七是人節”,顧名思義,人節是壹個人的生日。都說世界之初,萬物孕育。雞生壹天,狗生兩天,豬生三天,羊生四天,牛生五天,馬生六天,人生七天,谷生八天,所以第七天是人日,是萬物誕生中最有靈性的壹天。六合人會在這天早上煮“七種茶”作為主食。“七種菜”是大蒜、甘藍、豌豆、麥子、艾草、茴香、薄荷等。如果家裏比較富裕,就加蝦,魷魚,香菇,放油裏炸。然後將細幼茶(綠茶)、芝麻、花生放入陶瓷陶碗中,用搗茶棒小心磨成糊狀,倒入開水中,制成七道美味菜肴。把它們泡在茶中或者加入米飯或者炒米花,對每個人都有好處。這種茶醇香可口,還具有清熱散寒、驅邪扶正、提神醒腦的作用,是我國客家人世代相傳的獨特民間食品。

,歷史悠久,將在另壹章介紹。

正月十三,迎神,制鼎酒。

正月十三,農村的習俗叫“開燈日”。要測試的來源是什麽?這壹天是迎接上帝,使丁酒。

迎神,就是用轎子把“王子”和“皇帝”從山神廟擡回村子,放在事先搭好的帳篷裏。這種房子叫“燈棚”。燈棚門口貼著紅對聯,大多是贊美吉利的話。

迎神日,黎明時分,人們聚集在燈棚前準備迎神。每個主人都帶了香和燈籠,按順序排好隊。領袖負責迎接上帝。他提著壹個“籃子”和壹個大燈籠。然後是打矛的人(其他地方稱為三靶矛),接著是幾十個甚至幾十個旗手,擡著轎子,打著鑼鼓,最後是參加儀式的人。三次重擊後,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壹路上炮聲隆隆,鑼鼓喧天,彩旗飄揚,火光閃閃,熱鬧非凡。迎神到“光棚”時,人們爭相燒香,然後由師傅主持集體禮拜。燈棚前的幾十桌八仙擺滿了祭品,非常豐盛。崇拜結束後,與上帝的會面就結束了。中午時分,燈棚前的舞臺上表演著木偶或中國戲曲,來自四個鄉鎮的巴厘島村民聚集在這裏興致勃勃地觀看表演。

到了下午,按慣例,去年娶了老婆生了男孩的,都要在燈棚裏做丁酒,這是為了增添喜氣。這種習俗只在壹些村鎮流行。

元宵節在正月十五舉行。農歷正月十五是上元節,又稱元宵節,俗稱“正月上半月”。這壹天,六合農村和食物主要是“菜包”。壹大早,家庭主婦們就要開始準備做飯的材料。壹般人們用搗碎的鮮蒜梗和豆腐丁拌勻調味,而用米粉加適量水,用火煮,稱為“煮坯”。最後,主婦請鄰居把它們包起來。做好的生發簪,然後放鍋裏蒸。香氣清爽可口的“菜包發夾”出來了。越吃越想吃。當地有句話叫“不怕媳婦做壹天,不用擰嘴。”六合,壹種地道的小吃,遠近聞名,來六合的人都想親自品嘗壹下。更多長期生活在海外的華僑和港澳臺同胞,回到家鄉也要吃飽飯。

正月十五,按照以往的習俗,農民必須做兩件事:壹是在竹林裏砍下壹根粗綠的竹尾巴,插在雞棲上;第二,從麥田裏挑四個穗,插在大門上方兩邊。他們所做的是,農民祈求新的壹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牲畜興旺”。

晚上,男女老少趁著月光,在早已搭好的燈棚裏看燈籠,過元宵節。通常,燈籠五花八門,五顏六色。集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民族性於壹體,深受群眾歡迎。如嫦娥奔月、雙龍戲珠、八仙過海、西遊記、謎燈、元宵節等。真的是燈棚滿樂,人鳴壹夜,火樹開壹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