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木偶戲的開場詩

木偶戲的開場詩

通常木偶戲中每壹個重要的演員出場時都會有自己的四首詩,而這四首詩就是所謂的出場詩或固定詩;之所以叫“四念百”,是因為出場詩通常由福建古詩的“四句”、五句或七句組成。

就戲劇表演而言,出場詩其實是木偶戲表演的壹大特色。事實上,拉長發音,註重音準和旋律,不僅使戲劇人物自報家門,易於觀眾理解,而且他們的文言文詞句往往代表著木偶的角色、身份和性格。如木偶戲中,觀音菩薩角色的經典出場詩是:“南海普陀自在,說有三千世;佛法無邊,凡夫難登蓮花臺。”老學生的詩可以這樣寫:“月十五後少光,人到中年萬物休。兒孫自有兒孫。不要為子孫做牛馬。老先生姓魏,名姬。”小二在店裏寫的跑龍套詩可以是:“茶(酒、菜)迎三島客,湯送五湖客。如果不好吃,很難接近有錢人。小啊賣茶(酒,蔬菜)。”壹般來說,木偶戲用的是長音,介於口唱之間。除了花旦,只出現在定場詩裏。也就是說,除了出場詩,木偶戲的基調主要是講故事。

在臺灣木偶戲的發展過程中,詩歌“四讀”的傳統在1980年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仍保持著壹定的水平。比如臺灣省霹靂布袋戲中頗有人氣的知名人物建軍的《十二恨》,就有改編自清代作家張潮《困影》的出場詩《十二恨》。其實從1990開始,臺灣電視木偶戲的每個角色除了出場詩,還將其出場詩延伸發展成獨特的個人配樂甚至是主打歌,讓觀眾在聽完其配樂表演後,很快就知道是哪個角色來了。這種類型也可以稱為外貌詩的延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