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領會文中所寫的黃河的偉大性格,激發熱愛中華民族母親河的感情。
二、感受課文獨特的寫景角度,把握所寫景的特點,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作者在枯水期遊覽壺口瀑布,得以走到河心,以獨特的角度欣賞壺口的水與石、河與溝。文中所寫景物以河水為主,既寫出了它的雄奇跌宕,又寫出了它的多姿多態;既正面寫水,又借石寫水。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構思與寫法,特別是要幫助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有眼前的景物自然地引發出悠遠的思考的。
三、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了解遊記的文體要素、各要素的特點及要素之間的關系。
作者以遊蹤結構全文的框架,選取寫景的角度,以對景物的描寫作為文章的主體,並自然生發出感想和思考。
四,仔細品味本文獨具特色的語言,體會課文的風格特點。
本文語言暢達、凝練而又帶有古典氣息,有韻味,耐咀嚼。教師要引導學生邊想象作者描繪的意境,邊反復品讀文章的語言,以體會作者的體物之細,繪景之精。同時,還可以指導學生學習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提高自己文學欣賞、語言運用的能力。
第壹課時:
1、生字詞
2、作者
3、整體感知
明確:兩次觀瀑布
作者為什麽著墨不壹樣?
重點寫枯水期的壺口,別出心裁,使文章體現出壹種新意,為後面具體的寫景和情思的抒發提供了壹個獨特的空間。
如何選景:寫人所未至之景,或許人雖曾至而未見之景。
所見可以是自然景物,人文景觀,也可以是風土人情,社會生活。
在遊記中寫的最多的是自然和人文景物,描寫景物要避免不加選擇,壹壹寫來,應當有所側重。要選擇最能觸動自己的景物,這樣寫出來的景物才有靈性,有生命。同時,要選擇景物的美表現得最集中,最典型的“點”,細加描寫。“大抵山水佳處,總是自然景物的美點發揮的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郁達夫《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賞》)。
4、看課本插圖,找觀察點。
發現移步換景和定點觀景。
5、小結作者的構思:
選擇枯水期這個獨特的季節和河心這個視角點;以正面寫水,又借石寫水。
第二課時(所見)
1、瀑布特點
雨季:不像瀑布,像壹鍋沸水,水勢浩大,濤聲如雷,令人害怕。
枯水期:真瀑布,景觀豐富多樣,有雄渾壯闊,有陡峭奇崛,也有多姿多彩。
2、枯水期
最讓妳感到奇特的是:
最讓妳感到震撼的是:
最讓妳感到驚險的是:
最讓妳感到舒緩的是:
妳如何理解“這壹切都隱在濕漉漉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壹曲交響樂,壹幅寫意畫”?
跌宕起伏、精致豐富,既有雄渾壯闊,又有陡峭奇絕,多姿多態。
3、這寫了瀑布之後,為什麽要寫“腳下的石”?
第壹,壺口瀑布是水和石***同造就的,文章以寫水為主,不宜對石不置壹詞;第二,從觀景角度來看,作者定點觀景遊目四顧,最後把視線,收歸腳下,轉換非常自然;第三,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壺口卻“壹下子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的奇景,正是產生於石頭對水的約束,因而接下來描寫腳下的石,也是很自然的。第四,寫被河水侵蝕的石頭,能夠展現河水的真正力量,為後面寫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個性奠定了景物描寫上的基礎。
4、枯水期的感受是什麽?
觀景時的直接體驗;
由景物引發的感想主要是作者觀賞了河水在湖口前的種種形態後發出的感嘆;
理性的思考主要是由腳下的巨石引出的,對黃河個性的解讀。
第三課時
1、出示三四段品味其語言的妙處。
在動詞使用方面很有特點。
第壹,選詞準確,詞語豐富。如描寫即將墜入深溝的河水,連用“擠、撞、推”等動詞生動準確的表現水的種種動態。
第二,適當重復形成特殊的表達效果,“跌”在這兩段中出現了六次,突出強調了瀑布飛流直下的動態,特別是第4段,在不長的語句中連續五次用“跌”,不僅強化了瀑布流水的力度,也因適當地重復,形成了獨特的音節效果。
第三,運用擬人手法,用人的動作寫水的動態。在這兩段中的動詞很多,常常用來表現人的動作,這些動詞是文章描寫更生動,形象更易打動讀者,引發讀者的聯想與想象。
2、播放沙沙河視頻,寫壹段遊記。
明確:所至(清晰分明)
所見(特點鮮明)
所感(獨特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