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在漢字演變的漫長歷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是初學書法者不可或缺的練習體式。楷書對漢字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這也是楷書至今被廣泛使用的內在原因。
01,楷書的起源
楷書概念:楷書名稱中的“楷”意為法、楷。因其形狀方正,筆畫直順,可作為模型,故名楷書。楷書的名稱最早出現在南朝。楊信《古能書摘名》曰:“單薇字急,趙婧人擅楷書。”其實在古代,楷書的概念比現在更廣。在唐代以前,楷書也同時指八股文和隸書,但秦漢時期的隸書是古文字,不能稱為八股文或隸書。從初唐開始,隸書先改為八分,再將八分與隸書混為隸書。西漢時期,隸書曾被稱為真跡,包括隸書、八股文和隸書。直到北宋時期,隸書的稱謂才被楷書所取代。
楷書起源:關於楷書的起源,眾說紛紜,如西晉魏衡《四書》:“官書家兼篆書之首,上谷王慈中使楷書之法。”這句話是不準確的,就像張懷瓘說行書是王慈忠創立的壹樣。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都是壹大批人集體努力的結果。關於楷書的起源,目前有四種學說:
1.楷書起源於曹彰。
2.楷書起源於行書。
3.楷書起源於曹麗或古力的母親。
4.楷書起源於隸書。
楷書的類型
1.通過時代的劃分
古往今來,楷書大致可分為三類:魏晉楷書、南北朝楷書、唐代楷書。
魏晉楷書簡稱“金凱”,主要指漢末至魏晉時期東晉以鐘繇、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的小楷書法。
南北朝楷書又稱“渭北”、“北碑”、“渭楷”,主要指北魏碑刻楷書。清中葉以後,魏碑再次發揚光大。渭北的主要特點是:壹、整體造型“方”“密”。第二,大部分不受法令約束。第三,刀刻的成分比較重。
唐代楷書主要指初唐以後成熟的楷書。它取自魏晉南北朝及隋時期的碑文並加以創新,使楷書達到了頂峰。
2.通過字體大小的劃分
按照楷書的大小。將楷書分為大、中、小字。
“大楷”壹般指字徑兩寸以上至拳頭大小的楷書,大字成“邦書”,意為木屑,引申為匾額,古稱“部”,所以邦書的名稱古稱“部書”。
“仲愷”就是通常所說的“寸楷”,字徑約壹寸。
“小楷”是指直徑小於兩三厘米的楷書。練字的時候不能用正楷寫,也不能用印刷體寫。
楷書的發展,楷書的萌芽階段;
東漢末年,楷書初具雛形,方興未艾。三國時期,不僅隸書轉化為楷書,其他文字也在發展。1984年,三國左司馬右軍事家朱然及其家族墓地發現墨跡。從這些墨跡中,可以看出楷書筆畫的端倪。三國魏代鐘祐的楷書《申報表》和《薦季表》是隸書向楷書轉變的代表作品。
楷書發展階段:魏晉南北朝是楷書的發展時期,這壹時期篆書、隸書、楷書、行草也已基本定型。
三國魏的代表人物是鐘繇,其代表作有《顯靈表》、《河節表》、《薦季表》、《力命表》、《墓帖》等。鐘繇小楷的特點是用筆法直下延伸,改變了蠶頭的燕尾,弱化了隸書的筆意。
金代楷書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王羲之和王獻之。王羲之的黃庭靖是小楷中的上品。對於學習小寫的人來說,這個帖子是不能繞過的。王獻之的《洛神賦》也是小寫的經典。雖然只有13行,但靈活美觀又不失父性。
南北朝書法遺存多為碑刻、摩崖石刻、墓誌銘、造像、經書等。總的來說屬於楷書不完善時期,因為字體大多介於隸書和隸書之間,隸書字少義多。代表作有《顏龍碑》、《劉懷民墓誌銘》、《肖丹碑》、《鄭文公碑》、《師像》、《張夢龍碑》、《元稹墓誌銘》、《雕尊墓誌銘》等。隋代著名的楷書碑文有《龍藏寺碑》、《董墓誌銘》、《蘇詞墓誌銘》等,隋代著名的墨跡有《智勇真草千字文》。
楷書的成熟階段:如果說晉代達到了中國書法史發展的第壹個高峰,那麽唐代就是第二個高峰。
唐代有許多著名的楷書作家,包括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和初唐的薛琦。中唐時期,有徐浩、顏真卿;晚唐有劉公權、裴秀。
唐代楷書的總體特點是法度嚴整,體態端莊。歐陽詢的代表作有《九成宮》、《花都寺》、《愚公宮》、《皇甫生日》等。余世南代表作《夫子廟碑》;褚遂良代表作《大雁塔聖訓序》、《大字印符經》;雪姬代表作《信行禪師碑》;徐浩的代表作《陳尚賢墓誌銘》;顏真卿代表作《顏李沁》、《自白書》;劉公權代表作《神秘塔》《神策碑》;佩修《圭峰禪師碑》。
學習楷書的意義:有人認為楷書不是學習書法的基礎。他們認為楷書之前有隸書、篆書、甲骨文,我們應該從更老的字開始。這是壹個誤解。
唐代張懷瓘的六體書說:“真書、行書、草書的比例很大。”張懷瓘的用人之舉,壹定要寫劇本,寫臺詞,寫草。楷書如孩童爬行站立,行書如行走,草書如奔跑。不能站,就不走。爬山呢?楷書包容性很強,行書的基本筆畫和結構都和楷書差不多,但在筆畫的連接和省略上要快很多,說白了就是“捷徑”。
孫的書譜也強調了草書與楷書的關系:“我真的不懂畫,但我會迷上學草書。”楷書是很嚴謹的,學好楷書以後學其他的會容易很多。
?建議初學者從楷書開始練習書法,其次是隸書,因為隸書和楷書的結構基本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