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人藥膏做堤,為時已晚。
木葉促蘇之苦,望於宋。
九州珍寶難存,壹朝塵埃鬥馬蹄鐵。
我想是積財未散,晨曦如雲扇。
周武王伐紂時,登上鹿臺,用壹塊絕玉蓋身,自焚而死。周武王“散了蘆臺之財,作了巨橋之滄海壹粟,撼起貧弱。”。
臺灣的衰落。據縣誌記載,唐代在蘆臺原址上重修蘆臺寺,為的是啟迪後人,觀蘆臺寺遺址猶存。
蘆臺既是百姓的功勞,也是殷暴政的罪證。有壹首詩要記住:
回想過去,商朝國王從鹿臺崛起時,疏於鞏固基礎,聚斂民富。
如今平臺散亂,只有閑雲來去。
當《魯泰》完成後,有時證明詩中說:
蘆臺參天,毀成湯根苗。
木工讓人們失望,黎巴嫩人民抱怨鬼魂應該回應惡魔。
吃人是貪得無厭和崇拜邪惡,並奉承費蕭中。
勾引狐貍和唱夜月,商朝像水壹樣漂浮。
蘆臺建築的神話傳說
根據傳說,妲己被“九尾狐貍”殺死並被附身。為了和其他妖精、狐仙聚在壹起,聲稱蘆臺所在的地方是福地,可以建造高臺邀請神仙下凡,讓紂王長生不老。紂王非常高興,同意了。據說,在蘆臺建成後,妲己和紂王經常與“神仙”(實際上是狐貍)壹起盛宴,玩得非常開心。名臣有“七竅玲瓏心”,能止諸邪氣。有壹次他以大叔的身份參加蘆臺宴,發現所謂神仙其實是狐妖!後來,他找到了狐貍窩,命令黃的將軍把它們燒死,並把它們的皮做成狐皮大衣送給。這件事激怒了妲己,於是就出現了“心碎”的悲劇...
蘆臺遺址:位於鶴壁新區莒橋鎮劉寨與沈寨之間,城南約七裏,兩側緊靠淇水,占地100畝。遺址原為大土墩遺址,長期以來被分為六級階地,故又稱陸(六)臺、劉魯臺。小鹿臺被分割後,有了自己的名字,從東到西排列有序。
六個鹿臺中有四個在上個世紀的“農業大寨”運動中遭到嚴重破壞。到1980年文物普查時,2號和6號站臺被夷為平地,3號站臺只剩下667平方米,4號站臺只剩下2668平方米,只有1號和5號站臺保存完好。其余兩處蘆臺遺址作為古蘆臺遺址,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2000年9月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看著周圍懸崖峭壁露出的廢墟,可以看到文化層堆積,厚約3米。上層是漢文化,其次是周、商、龍山、仰韶文化。遺址內文物種類繁多,有石斧、石鏟、石鏟、石鐮、彩陶碗殘片、鼎足、鼎腿、骨錐、骨矛、骨矛、銅鏡、鐵鈸、鐵鉤等。省級和地方文物工作者多次實地考察,采集實物標本,壹致認為這是壹處具有較高歷史價值的古文化遺址。(摘自郭長敏《淺談齊河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