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寄酬》的譯文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寄酬》的譯文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我們常常眼高手低,對別人的勞動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即使是雞蛋也要給妳挑出骨頭來,還美其名曰“尖銳的批評是出於真誠,是在促使妳改進,是為了使妳不自於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各種比賽中,成功的明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評委,有些修養的評委對參賽選手稚拙的表演,先是王顧左右而言其他,說幾句不著邊際莫名其妙的話,然後指出選手的缺陷和不足;那些缺德的評委則不顧選手的尷尬,不顧選手的顏面,極盡諷刺挖苦嘲笑之能事,雄赳赳,氣昂昂,誓把選手逼得跳樓跳河抹脖子。我就納悶了,為何非得說別人的缺點呢?難道他人就真的壹無是處嗎?難道這些批評真的能幫助他人進步嗎?傻子都能回答這個問題。

稍微有點兒理性的人都清楚,任何壹個事物,只要我們全面的辯證來看,它都是缺點與優點***存的。前年我校對全市開公開課,不少人對授課的青年教師提出了各種批評,似乎這些老師根本沒有能力開公開課,要知道這些老師也是我校通過層層選拔推薦出來的,可以說是代表了我校的師資水平,我校再差,也不至於差到推薦出來的老師都上不了臺面吧?活動結束後,我寫了壹個評論發表在市報教育專欄,我對每壹位參賽教師都給與了高度的評價,我相信我的評價會給他們帶來成功的信心,會使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後來,我聽了其他幾個學校的公開課,其中也包括省示範學校的老師上的課,課後的反應居然和我校壹樣。看來我們的老師和專家們的確“眼”夠高的,大家都上得不好,妳豈不是上得最好的?

眼高手低是壹種齷齪的心理,有時是出於炫耀,貶低他人,擡高自己;有時是出於嫉妒,吃不到葡萄就講葡萄酸;有時是出於打壓,圈子就這麽大,要是讓妳出來,豈不要來分我們的蛋糕?

前段時間,十位博士(確切地應該是8位博士、1位碩士、1位學士)聯名天涯論壇發了壹個名為《我們為什麽要將反對於丹之流進行到底》的帖子,火藥味極濃,大有當年大批判的味道。此帖壹處,頓時引起了轟動,各家媒體爭相報道,十位博士的大名也壹夜之間為眾人知曉。博士們到底在批判於丹什麽呢?我且截取文中“精彩”的片斷加以評析。

中國文化所面臨的最大禍患不是來自外來文化的侵蝕,而是來自於那些打著振興傳統文化旗號的無知者。他們荒悖無知,對傳統文化殊無敬畏,他們的壹切行為,往往都是在有意無意地對中國人進行文化基因改造——把人的基因改造成老鼠的基因。媒體對於這類人的狂吹熱捧,等於是把廁所當客廳。

博士們的學問就是高,壹眼就看到了基因,這真我等近視眼佩服之至!博士的嗅覺就是靈敏,壹下就嗅出了廁所的味道,這真讓我等慢性鼻炎患者敬仰之至!

某些編輯記者缺乏起碼的文化良知和基本的人文素養,於此更是表露無遺。如果主流媒體都對意淫、猥褻中國文化的行為唱起贊歌,那麽,不待外來文化的侵略,中國文化註定了必將覆亡。

編輯記者之流都是文化流氓,只能欣賞褲襠文化,我們的博士將來是不會去媒體謀職的,哪怕是年薪百萬,我們的博士也不能去。

中國文化已經到了最危急關頭。同鴉片戰爭時期、新文化運動時期相比,中國文化所面臨的形勢更嚴峻,也更隱蔽。因為,這壹次她所面對的是那些打著要“開掘中國傳統文化這座富礦”的旗號的人們,他們巧言令色,諂視媚行,實際卻偷偷為中國文化掘好了墳墓。

革命重擔重,文化的苦難深。民族文化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當今能夠肩負起挽救民族文化這壹重任的,除了我等博士還能有誰?

現代民主社會,在文化上往往發生許多不健全的現象。那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學問充盈的人士會變得很窮,而那些最淺薄的作者,卻可以通過廉價推銷作品獲得大大的財富。當然,在民主時代,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學者雖然沒有錢,但是學問自身的愉悅足以補償壹切;如果在社會生活比較有標準的地方,於丹之流會很富有,但沒有社會地位。因為主流的聲音會告訴世人,他們有錢但並不值得尊重。

貧窮是光榮的,富有是可恥的。咱窮,咱有學問,有社會地位,咱的精神是高貴的;妳富,妳卻淺薄,世人都瞧不起妳,妳的精神是空虛的。好壹個安貧樂道!好壹個窮且益堅!別再說咱們在國際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少,咱是不想要美元的稿費;別再說咱們得不到諾貝爾獎,咱們是不屑那百萬美元的獎金。

想想看,像於丹這樣壹個古漢語知識連初中文化水平都達不到的“影視學博士”,僅僅靠耍嘴皮子就可以獲得社會榮譽,誰還會關心那些引導我們靈魂向上的力量?誰還願意從事那些艱辛的然而卻是真正有益於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研究呢?

不公平呀!不公平!央視的編導莫非都是豬腦子,放著我們這些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文學大博士不請,非去請壹個外行?觀眾們也是,跟著瞎起哄幹嗎?妳們把贊美的鮮花和掌聲,更重要的還有票子都獻給壹個胡說八道的女人,豈不是傷我們博士的心嗎?今後還有誰會引領妳們的靈魂呢?還有誰願意致力於科學文化研究呢?愚昧啊!愚昧!

那些把人文理論庸俗化和媚俗化的人們,要麽是因為別有用心,要麽是因為極度無知。於丹是後者。當無良媒體人吹噓於丹的書賣到二百五十萬冊時,他們也許忘記了飯島愛的性愛光碟的發行量遠不止這個數。

我們的博士的確有嚴謹的學風,廣博的研究視野,為證明於丹的吹牛,歷經千辛萬苦,冒著被女朋友懷疑偷看黃色錄像的嫌疑,以科學求實的態度弄清於丹的書和飯島愛的性愛光碟的發行量,這才是作學問的境界!

“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我們謹此呼籲,所有有良知的媒體人,應對社會輿論予以正確引導,我們更希望,《百家講壇》應立即讓於丹下課,並向全國人民公開道歉。只有這樣,中國人才能夠重建我們的精神家園,中國文化才能在新世紀裏重鑄輝煌,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和諧。!

只有於丹認了錯,“中國人才能夠重建我們的精神家園,中國文化才能在新世紀裏重鑄輝煌,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和諧。”多麽鮮明的觀點!多麽深刻邏輯!博士就是有學問,有責任感啊!佩服之至,慚愧之至!我們怎麽就傻乎乎的聽任於丹在那忽悠呢?

博士揭竿而起,轟轟烈烈的“倒於運動”拉開了序幕,《解毒於丹》、《孔子很著急》、《莊子很生氣》等壹大批“正義的專著”呼啦啦站滿書櫃,和《於丹說論語》、《於丹說莊子》這兩部“廁所書籍”無聲對峙著。那些“正義的專著”恨不能跳起來,去煽它們的臉,把它們撕碎,扔進垃圾桶。只可惜愚昧的讀者太多,這些“正義的專著”只能眼巴巴看著人們掏腰包把壹本本“廁所書籍”帶回家,而自己卻壹天天落滿了灰塵……

多麽可怕的心理!是嫉妒使人喪失了理性呢?還是真的如人們所說的“金本科,銀碩士,破銅爛鐵是博士”呢?偏執和無知在這封公開信中暴露無疑。這就是我們的博士,我們的文化的精英,作為教師我感到莫名的悲哀!

然而,就在博士們“倒於”的壹片喧囂中,九十多歲的任繼愈老先生在接受山東衛視《新杏壇》欄目組采訪時說,

欄目可以多講故事,講故事比講課有趣。要講真人真事,這樣聽眾也長能知識,也是壹個不錯的普及角度。

在文化宣傳的過程中,媒體要做好“導遊”,導遊就是要引導觀眾去自己讀原著、去思考,永遠不能拋棄原著。同時,講解也不要和社會割裂。

普及傳統文化可以找群眾易於接受的方式,比如,於丹講課,就重在了普及。

任繼愈是誰,相信博士們應該知道吧?或許“術業有專攻”,他們還真的不知道,我把任先生的簡介抄錄在此:

1916年生,山東平原人。1938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此後任教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64年被委任籌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世界宗教研究所,後任該所所長、研究員,兼任中國無神論學會會長、中國西藏佛教研究會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1985年任北京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館長,兼宗教所名譽所長。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五、六、七屆代表。現任國圖名譽館長。專著有《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中國佛學論文集》(合著)、《中國哲學史論》,主編《中國佛教史》、《中國道教史》、《宗教辭典》、《中華大藏經》等。

為何任先生和博士們對待於丹的態度迥然不同呢?這是因為人的道德境界不同,越是有學問的長者,越是贊美獎掖後輩;越是銀樣镴槍頭的偽學者,越是喜歡貶損詆毀別人。贊美不僅需要仁厚的胸懷,更需要道德學問的支撐。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贊美是自信的體現。贊美如送人玫瑰,芬芳了別人,也芬芳了自己。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韓冬郎,名韓偓,是李商隱連襟韓瞻的孩子。十歲的孩子能像東晉的袁虎壹樣,走馬之間出口成詩,而且孩子做的不是順口溜,他已經懂得了剪裁,是真正意義上的詩,的確不簡單!

“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丹山路上梧桐花燦若雲霞,梧桐樹亭亭如蓋,鳳凰鳥在樹間飛翔,歌唱,那雛鳳的聲音清脆嘹亮,響徹雲霄……

李商隱在這裏把自己和韓瞻比喻成老鳳,把韓偓比喻成青春年少,朝氣蓬勃,才華橫溢,獨領風騷的雛鳳,贊美之情,溢於言表。

後來,韓偓成為了唐末政壇和文壇的風流人物,在唐末昏暗的天空裏留下了壹個明亮的身影,書寫壹段精彩的人生。誰能說這與當年李商隱的贊美無關呢?

批評只會扼殺天才,贊美卻可以激發人的最大潛能。我們厭惡那些自以為是自作高明的批評,讓贊美來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