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朝花夕拾》讀後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

 當讀完壹本名著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麽妳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朝花夕拾》讀後感1

 最近,我看了壹本散文書——《朝花夕拾》。這是壹本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滿了個體生命的童年時代與人類文化發展的童年時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氣。書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視為魯迅的雜文筆法向散文的滲透,不僅使其中的韻味更加豐厚,而且顯示了魯迅現實關懷的壹面,這也是真正的魯迅。這本書確實非常好看。

 《朝花夕拾》與壹般的自傳或回憶錄的寫法不同,它不是個人生活的編年史,而只是從生活回憶中選取壹些有意義的片斷,寫出壹組既各自獨立又具有連續性的系列散文。魯迅的生活閱歷相當豐富,即使在本書中所反映的青少年時代,可寫之事也很多,但他只從中選取了十個題目,這與他壹貫主張的“選材要嚴,開掘要深”的嚴謹的寫作態度有關。這十篇散文,每篇都有很深的思想意義和很高的藝術水平,在眾多散文中,可以稱得上是上乘之作了。

 這本散文中,我覺得最好的壹篇是《阿長與〈山海經〉》,這壹篇散文裏,魯迅曾懷著真摯的感情為長媽媽呼喚:“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妳懷裏永安他的魂靈!”這種刻骨銘心的人間摯愛,顯露了魯迅心靈世界最為柔和的壹面。還有那《二十四孝圖》中的“臥冰求鯉”、“老萊娛親”,被魯迅斥責了壹頓,好有趣!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筆調記述了魯迅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斷,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摯誠懷念,寄予了對現實的思考。希望大家多多去看《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讀後感2

 這本是魯迅先生所寫的,魯迅先生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因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所以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壹。

 書題中“朝花”是指散文記述的對象——孩童時期和青年時期,“夕拾”是指魯迅主體的寫作時間與方式。這本“朝花夕拾”每篇都帶有導讀,能讓讀者更深層的鄰略文章的精華。

 《狗·貓·鼠》中表達了魯迅對貓的仇視,書中有壹段道“現在說起我仇貓的原因來,自己覺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壹、它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壹口咬死,定要盡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不是和獅虎同族麽?可是有這麽壹副媚態!”從這裏面可以看出魯迅仇恨貓是因為貓對弱小的欺淩。這是壹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以貓的特質諷刺某些人壹旦抓住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折磨別人。

 這本書裏我印象最深的是《風箏》,講述的是魯迅小時候不太懂童心,認為玩風箏的小孩長大後沒出息,從而折斷了弟弟辛辛苦苦做的蝴蝶風箏。長大以後在壹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籍上看到,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悔及想去彌補時,可他卻也長出了胡子。問及此事,他已全然不知,不怨了。遺憾深深地埋在魯迅心裏。現在也有這樣的事情,大人認為對學習無用的東西都是垃圾,扼殺了孩子們的天性。

 《朝花夕拾》是壹部很棒的散文集,我買的是同心出版社,封面很美,能讓人靜下來慢慢品味書香。

《朝花夕拾》讀後感3

 寒假中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的優美。在這組文章裏,作者追懷青年時代的往事,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懷念,又真實地書寫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前後作者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所經歷的種種生活。其中寫了許多關於少年兒童的事,使我在讀文章時,仿佛也在品味著自己的生活。,

 其中有壹篇《藤野先生》讓我讀來十分地感動,讓我懂得了知識是沒有國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學醫學時的老師,對作者非常關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大講究,但為人卻誠懇、公正,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壹絲不茍。他壹壹糾正作者筆記上的錯誤,“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壹壹訂正。這樣壹直繼續到他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在知道中國人很敬重鬼時,還擔心作者不肯解剖屍體。藤野先生真摯的愛給了在異國的魯迅極大的鼓舞,是十分無私和偉大的。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在中國抗日戰爭以前,有壹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來到了中國,他兢兢業業的工作,“救死扶傷”成了他的最高使命。在面對即將爆發的戰爭時,他也毫不退縮,絲毫沒有回國的意願,而是堅持留在了中國,最終在為病人手術時不幸被感染,不久便離開了人世……

 藤野先生和白求恩醫生,他們都為了自己的使命拼搏著、奮鬥著,而且有著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這不僅讓我感動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們現在作為壹名學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利用這青春的大好時光好好的學習嗎?就像作者說得那樣:“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有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再繼續寫壹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在想要放棄時,我們應想想身邊辛勤的老師時、我們應想想身邊含辛茹苦的父母時,便更應該努力的學習,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這讓我再次感到了好好學習的重要性,朋友,就請妳從現在做起,用雙手去放飛理想的翅膀!

 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戶曉的。讀到他的文章,卻是在課本裏,課文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壹篇文章。魯迅在我的心目中,壹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戶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有點恐懼,不敢輕易讀他的書。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過魯迅那《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壹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壹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

 首次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說是人間比地獄。因為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而魯迅正家境不錯,所以過上了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不及閏土的生活有鄉土樂趣。而今,我們生活的2世紀。再與魯迅的生活相比,可謂是天上人間啊!生活條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凍,有暖氣;不用在大熱天流汗,有空調。可以吃到很多魯迅哪個時候有的人壹輩子也無法吃到的東西。但想壹想,比起《百草園》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有端詳過麻雀,不知道什麽是叫天子,何首烏似乎聽說過……被嚇唬到的神話故事總算是聽到過幾個,但是卻再也想不起來。至於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連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紛飛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們南方現在是難得看到飄雪的。記得小時候,上海的某壹年冬天,下過壹場大雪,壹場有積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當時出家門的時候,壹定是手上戴著手套,頭上頂著帽子,裹得嚴嚴實實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醫院。卻似乎沒有沾到半點雪。印象裏是出租車窗外綠化帶上的壹層雪。還有初次見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剛快碰到就被壹旁的'大人攔下來。這是“不乖”的表現。回想起來,如果現在的我,仍能想起當年的冰涼,哪怕是透過手套得來的濕嗒嗒的冰涼,或許也能像魯迅先生壹樣,成為落筆的資本。只是現在,倒寧願忘記那場雪了呢,因為沒有樂趣,只有被約束的難受!

 與我們的生活相比,私塾裏的生活,又或許要難過上許多倍。能在百草園爛漫多年,也許是好事,但是突然有壹天,壹天的大多時只能呆在書院裏讀書,會覺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實,相對於以前的孩子,我們已經是站在金字塔的較上方了,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思想品質。有朦朧的思想,看著實事的動蕩,體味著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裏也有無數的活力。又相對於那個封建的年代,現在生活是多麽的寬松。可是,也不得不說,以孩子們當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我正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壹點興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麽才是我們的快樂

《朝花夕拾》讀後感4

 利用寒假時間,我讀了壹本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裏面的文章有很多:“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壹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餵螞蟻,靜靜靜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裏去了?!’……”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壹聲,從後竅噴出壹陣煙霧……”

 讀著這些語句,我仿佛看到了小時候的魯迅,在百草園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壹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魯迅的童年真是有趣!我們的童年也壹樣有趣。

 還記得我上三年級時,媽媽帶我去她的同事家,到午飯時間了,我嘗了嘗第壹道菜,好淡,然後把自己的感受毫無顧忌的說了出來,弄得大人很是尷尬,最後壹道菜上來時,總算合口味了,但總覺得缺點什麽,於是就說:“要是再放點木耳就好了!”當時阿姨只是微笑說:“我知道妳的口味了,下次來給妳做好吃的。”我也跟著笑。現在回想起來,年幼的我是多麽天真啊。

 然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壹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回味我們的童年,發現處處是風景,壹切都是那麽天真爛漫。

《朝花夕拾》讀後感5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裏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裏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則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裏就是寫他的童年和

 青年的回憶。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魯迅唯壹的壹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說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童年裏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則是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改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裏。他要告訴我們,在童年中的無奈釋放出來。同時也給家長們壹個理解和同情的心態對待我們像魯迅在童年裏那種不被長輩重視的警鐘。

 在“朝花夕拾”中,給我最深的壹篇則是“狗,貓,鼠”。在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題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內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魯迅在童年裏與壹只仇貓的敘事。作者與貓的關系和對貓的討厭。這說明魯迅在童年裏的不知與單純。也寫出作者在童年與壹只貓的搏鬥。

 從魯迅寫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過的,但這也時時刻刻充滿著美好的回憶。

 魯迅的童年 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們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魯迅壹樣的。童年和青年過得好或壞它都會留給予們回憶,

 所以魯迅和我們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

《朝花夕拾》讀後感6

 壹個黑暗的時代,在文中透出,壹個時代的飛躍,對比十分明顯,令我驚嘆又感慨萬千。——題記

 閱讀《朝花夕拾》,新中國成立以前的社會情景不禁浮現在我的腦海之中,其中《父親的病》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令我印象深刻。

 《父親的病》中講述了魯迅先生的父親重病的時候,魯迅先生先後請了兩位“名醫”,可這兩位“名醫”並沒有真才實學,只看重錢財,根本沒有醫者應有的仁心。並且為遮掩事實,故意開壹些難找的藥,是不折不扣的庸醫。

 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教書先生,有問不答,只會上學生背不理解文章,並不會就體罰的教育制度令我十分討厭。體現出的是兒童人性的壓抑,好奇心的打擊和,知識的陳舊腐朽。孩子還沒有長大,就已經被摧殘,這是什麽社會?

 以上二篇文章都可以體現出舊社會各個角度都十分不合理,都運用的是古代封建社會的制度與做法,使更多家庭受到重創。使像魯迅小時候壹樣的兒童受苦受難。

 而時光飛快,中國也在日新月異的飛快發展,與舊社會相比,醫與養育已經截然不同,醫生中不會再有庸醫,學習中也不會有舊社會時期,只會讓學生死記硬背的老師,不禁讓我感到幸福,在這背後也不可缺少像魯迅先生壹樣的文學革命者。

 《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發出了很多情感中,令我感受最深就是對封建教育與醫的批判,時代的飛躍後,這已經不可能發生。我相信,這是魯迅先生想看到的。

 壹個時間的飛躍,兩個時代的對比,令我頗感幸福,與對舊社會人們的同情。

 ——後記

《朝花夕拾》讀後感7

 魯迅我知道,我如今又壹次見到他的作品《朝花夕拾》。不敢讀,是因為讀不好辜負了這書。現在讀完了我應該可以在這兒小說壹下自已的感受。

 首先,我無權去評價這本書的好壞,因為壹有人幫我定奪了著本書—十足十的好書。其實我覺得最愚蠢的是在這裏大加贊美這本書,不管從內容、語言、形式等。因為它是好書,沒必要。把別人的話再倒騰壹遍沒意思。

 其次,我沒資格去評價作者,也就是魯迅先生,因為我沒見過他,他所寫的事我沒經歷過,還是那句話:我生活的年代非常好、我的人生還很短、沒有生死離別、沒有封建迷信,我總不能在這裏瞎說吧。

 在這之前我便認定它是好書。好書有好書的讀法:拿根筆,看到好詞就劃,看到好句就描,看到好句就註,就這樣,再簡單不過了。可是,還有壹種讀法。

 將早晨最美好得時光獻給此書,搬壹把椅子,最好有靠背,放在陽臺上,準備清醒的大腦、良好的心態、最好的狀態、美麗的微笑,最好有敢於發現的心、善於思考的頭腦。王椅子上壹坐,開始讀書,讀好書,其余的任何事都拋在腦後,讀完書再說。、

 這些就是讀完《朝花夕拾》的後感,稍稍有些抽象吧!希望讀者妳還能接受,謝謝!

《朝花夕拾》讀後感8

 《朝花夕拾》,以前總覺得是本詩歌集,名字清秀,婉約。但只有讀過才知道披著散文集大衣下的辛酸與快樂的故事。華麗的故事都反映出了社會的黑暗,也許這就是魯迅先生寄托感情的方式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老先生形象,《阿長與山海經》的真實農村婦女形象,《藤野先生》的黑瘦先生形象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不起眼的人,不起眼的事物,在魯迅先生看來都是深遠的回憶。當時黑暗遍布中國大地,人心的虛偽與醜惡是無法掩飾的。也正經歷如此,魯迅先生寫下了他的童年生活,不經讓我們明白了童年的逝去與黑暗帶給人類的災難。

 小時候,我們會因為壹點小問題而舉手問老師,經管是那麽的幼稚,但不到理解決不罷休。如今,即使老師問還有沒有問題時自己都不會有壹點動作。小時候,因為壹次小測驗沒拿滿分就會痛哭不已,如今拿著不及格的卷子也只會說下次努力。為什麽時間會使人有那麽大的變化曾經童年的單純、無知以悄悄離去。它們都跑去哪了?還是被我們故意丟棄?隨著歲月的流逝童年以悄然離開,伴隨妳的唯有那些歡樂的、苦澀的記憶。

 我們可能比較幸運,沒有魯迅先生當時社會的黑暗。我們也可能比較悲催,沒有他們當時童年那麽歡樂。童年已經漸漸走遠,留下的只有零散的記憶,倒不如細細品味《朝花夕拾》體會作者的童年。不同時代的童年夢也是不同的,讓我們沈浸其中,感受當時社會的黑暗,當時人民復雜的心情,也許能在作者的童年中找到自己遺失的記憶,回歸童年,慢慢回味。

《朝花夕拾》讀後感9

 《朝花夕拾》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所寫的壹本回憶性散文的結集。這本書的文章篇幅雖短,但是卻都很有意思,耐人尋味。

 魯迅先生在此書中運用了大量的對比和諷刺的手法來描寫,不僅記敘了自己在童年時在故鄉的生活片段,而且也記敘了自己背井離鄉的求學歷程。

 其中魯迅先生通過寫自己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的童年的回憶,來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熱愛和留戀。同時,魯迅先生也謝了自己後來在三味書屋內學習的乏味與枯燥,與其在百草園內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進行對比,也進壹步說明了魯迅先生對於自己童年生活的無限眷戀以及對於私塾的封建制度的諷刺。

 同時,魯迅先生也記錄下了自己在日本求學時所遇見的壹位讓他受益匪淺的導師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平時戴著壹副黑框眼鏡,不喜歡打領結。在魯迅先生在日本的求學期間,藤野先生雖然很嚴厲,但的確飛了魯迅先生很多的幫助。在魯迅先生筆下,藤野先生與那些只會譏笑中國留學生的日本學生相比,可以算是真正的正人君子。

 還有幾個人的形象讓我印象深刻。像在《狗·貓·鼠》和在《阿長與〈山海經〉》中出場的阿長媽媽。雖然阿長身上難免會有些封建的思想,有些許的預付,愛打小報告,甚至還踩死了“我”最心愛的隱鼠。但是長媽媽還是會為了哄我開心,想方設法買來“我”日思夜想的《山海經》,可見魯迅先生還是非常愛戴和尊敬阿長媽媽的。與之相反的就是在《父親的病》出場的衍太太,她表面上對孩子很“好”,給孩子在冬天買冰棍吃,還讓他們比賽誰吃得多;孩子頑皮摔跤不告訴他們的父母;給“我”看不健康的書;唆使“我”

 偷母親的首飾去變賣……但是如果自己的孩子犯了錯,她必定會打他們壹頓,從而也可以看出衍太太是壹個自私自利、虛偽的人。

 魯迅先生的這部作品不僅回憶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批判了當時社會所存在的壹些陋習,是我成長途中的壹位良好導師。

《朝花夕拾》讀後感10

 人,無非是生老病死,但是,在讀了《朝花夕拾》的壹篇文章——《父親的病》中,我對“病”這個字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文中講述了魯迅的父親生病時找名醫來治,卻被他治死的事。魯迅在文中用了壹句話來說明:“這就是中國人的‘命’連名醫也無從醫治的。”是啊!這就是舊中國的命!這種命是來源於病,中國人心靈上那種封建、迷信和愚昧的病!這種病無從醫治,只能靠自己,打破“建設,封閉社會”的鐵籠,才能重獲新生。

 父親的病,雖然不算特別嚴重,但在這些所謂的“名醫”眼中,卻是無所謂對待,終究是害死了父親。其實,名醫自身也有病,這病不會至人於死地,但會讓人心慢慢墜落,變得狠毒、無人性。所以,只有正直人才是真正健康,其實心中有偏見,有不善的人,都是有疾病的。

 醫人先醫己,無醫治自己的心靈,再去醫治他人。只有壹個心靈健康,不持偏見,開放的人,才能有真正的健康,真正的幸福與成功。

 魯迅的時代是個迷信,狠毒與封閉的時代。衍太太在父親即將逝世時還叫魯迅叫喊,讓父親不得安生。陳蓮河珍金奇貴,卻毫無本領。在看到醫治不得時,還說需查查有什麽冤愆,說是前世的事。在這個紛亂而殘忍的世界中,父親在這些有“心病”的人中痛苦逝去,令魯迅十分痛恨封建,痛恨心靈中的病,痛恨那些虛有其名的無能者。

 病,心病,在封建中壹壹體現了出來,心靈的病,比壹切更加殘酷,更加地絕情。

 醫能醫病,卻醫不了心病,只有自己,能讓心靈之病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