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壹個詩的國度,詩教有著悠久的傳統。2500多年前,中國就有了 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孔子說“詩可以興”, 兩千多年前他已經在探究詩歌壹個最本質的功能,即審美地培育人格的作用。
詩歌是心靈的文學,它有壹種特殊的功能,即詩的審美作用,可以使人們更精致地感受生活。 詩歌,作為中華美學精神的壹部分,早已把審美與人格塑造聯系了起來,它講究“身入”“心入”“情入”,正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中國是壹個詩歌的決泱大國,自古以來就有“詩教”的傳統。詩通過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人的心靈進行陶冶,使心靈得以凈化、豐潤和提升。 也就是說,詩歌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品質。同時,詩歌對培育孩子的語文素養,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亦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詩是文學中的貴族,詩是文學的種子、文學的靈魂,詩歌不僅不能在孩子的閱讀中缺失,而且還要放在重要位置。
在教育部制定的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已經把閱讀作為孩子的核心素養來培養,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愈來愈重要。可在孩子的閱讀中,往往把小說、童話等文體放在首位, 兒童詩逐漸被“邊緣化” ,淡出了孩子的閱讀領域。著名詩人金波認為,當下小讀者對詩表現出壹種冷漠態度,會直接影響到閱讀的質量。因為詩是最凝練、最精微的文學樣式,壹個孩子如果不喜歡詩,不會欣賞詩,那麽他對生活的感受是粗糙的,也很難讀出其他文學樣式的精華。
童詩這麽重要,可當前童詩教育現狀並不令人滿意。目前詩教已日見式微,面臨詩作和師資匱乏,學生不愛詩,不會寫詩等令人擔憂的局面。 兒童詩教學引起了文學界,教育界有識之士的重視,呼喚詩教的回歸。
2017年5月,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批準詩歌教育委員會正式成立。詩歌教育委員會壹成立,就致力於整合全國詩教資源,廣泛推動詩教發展。 在諸多詩人和教學專家的不懈努力下,詩歌教育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光明與契機。我們要抓住這壹大好時機,廣泛推廣加強詩歌教育,讓更多的孩子都來讀詩、寫詩,讓孩子都有壹個詩意的童年,長大了有壹個詩意的人生。
兒童文學作家樊發稼說:“詩歌,天然地和兒童有著壹種契合關系,他們的想象方式、表達習慣和認知渠道,都有著詩的品質。 ”所以對兒童進行詩歌的誦讀與簡單的創作,進行詩的熏陶,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播下詩的種子,無疑是壹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對學生進行童詩的誦讀與創作,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學校特色的形成。
課程說明
兒童詩,就是適合兒童閱讀的詩歌,可以是成人為兒童創作的詩,也可以是兒童自己寫的詩。兒童讀兒童詩就是讓兒童在閱讀童詩的過程中感受到語言的精美、想象力的豐富、意蘊的悠遠,讓兒童的世界擁有詩與遠方。
所謂兒童詩教育,是指立足於兒童的心理特點、生活實際、生長需求,以兒童詩的誦讀、欣賞與創作為研究對象,探索兒童詩教育的途徑與方法,開發兒童詩課程資源,不斷啟發兒童想象力,提高兒童的人文素養,增強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教育。兒童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能讀童詩、寫童詩,看得到詩意的生活,感受得到生活中的詩意。童詩影響兒童生活的方式,滲透到兒童的文化血液中,讓他們學會優雅而自信地生活。
開發兒童詩校本課程,將兒童詩課程作為語文課程的有益補充,引導兒童讀詩、愛詩,從而增強兒童的語言表現力,豐富兒童想象力,提高他們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文學鑒賞和表達能力,從而提升兒童的語文素養。
課程開發歷程
2018.2——2019.1? 嘗試開發 探索萌芽
2019.3——2020.1 撰寫綱要 規劃發展
2020.3至今 ? 紮實教學 繼續探尋
課程目標
1.通過誦讀童詩,讓孩子感受詩歌語言的精美、想象力的豐富、意蘊的悠遠,從而豐富孩子的情感,讓童詩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滋潤孩子的心田。
2.引導孩子讀詩、愛詩,從而增強孩子的語言表現力,豐富想象力,提高他們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文學鑒賞和表達能力,提升孩子的語文素養。
3.引導孩子學會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生活中的詩意,培養他們對美好事物的敏感,提高審美情趣。
4.通過誦讀和創作童詩,打開孩子們的思路,激活他們的創新思維和求異思維,發展智力。
三、課程實施
1.課程內容
學年 ? 教學主題 教學內容
第壹學年以讀為主簡單仿寫誦讀精美童詩
第二學年讀寫例話模擬場景形象組合創作
第三學年讀寫結合走出課堂尋找身邊的詩意
2.實施方法
每周壹課
宣傳展示: 學校公眾號
活動激勵:評選校園小詩人、最佳創作獎
文化創建:紫藤詩社、公眾號
參賽提升:王彥錕的《夏》在全國首屆“蓋蒼山”校園童詩大賽獲獎,他的《彩筆寶寶溜出家》以及李文靜的《失去自由》分別在湖南兒童文學雜誌《火花》第二期、第六期發表,孩子們創作的童詩有三十余篇在《臨沂日報》B4版發表。
3.課程評價
四、課堂展示
《走進秋天的詩行》課例
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
壹、創設情境 喚起詩情
1.談話導入
孩子們,妳們喜歡秋天嗎?最喜歡秋天的什麽?孩子們交流自己喜歡的事物:天更藍了、白雲像魔術師、果實成熟了、五顏六色的菊花開了……
2.課件出示壹組秋天景色的圖片
不知不覺,秋姑娘慢慢走來。她走過田野,田野就變得壹片金黃;她走過樹林,樹林就穿上了五彩的衣裳;她走過花園,菊花就換上了新發型……
這壹環節的設計,通過交流和觀看有關秋天美景的圖片,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引發孩子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喜愛之情。
二、欣賞童詩 感受詩情
1.看到風吹過樹林,葉子紛飛的情景,詩人林武憲寫了壹首童詩,出示:
秋天的信
林武憲
秋天要給大家寫信
用葉子做信紙
請風當郵差
偷懶的郵差
每到壹個地方
就把信壹拋
有的信,落在松鼠頭上
有的信,掉在青蛙身旁
趕路的大雁,也銜了壹頁回家
池塘裏,草叢中
到處都有秋天的信
動物們急忙準備過冬
(1)誰來讀壹讀?
(2)秋天的信是什麽?誰來送信呢?
是呀,秋天的信是落葉,風壹吹,壹封封信就出發了。動物們都收到了秋天的信,準備過冬呢!詩人把落葉想象成是秋天寫給大家的信,多麽形象生動有趣呀!
(3)我們壹起讀壹讀吧,要註意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
2.出示稻田的圖片,妳會想到什麽?地毯、海洋……出示童詩:
稻田
朱邦彥
稻田
這本書
風好愛翻
太陽好愛讀
風翻來翻去
太陽壹讀再讀
壹直讀到——熟
(1)聽老師讀,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2)詩人把稻田比作什麽?妳最喜歡哪壹句?為什麽?
(3)是呀,詩人把稻田比作壹本書,風兒吹動,就像翻動書頁,嘩嘩作響。特別是壹直讀到熟,好像孩子們讀書讀得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就讀熟了。這裏的熟既指稻子的熟,也指讀書讀到熟,壹語雙關,意味深長。
(4)請孩子們自己讀壹讀。
3.秋姑娘可真淘氣,把我們校園裏的荷花都采光了,只留下壹個個可愛的小蓮蓬。出示圖片:
(1)看到這些可愛的小蓮蓬,妳想到了什麽?
(2)詩人雪野又是怎麽想的呢?出示:
荷塘
雪野
夏日的荷塘
壹座影劇院
寬寬的荷葉
蜻蜓的舞臺
高高的蓮蓬
青蛙的話筒
長長的夏天
長長的歌舞匯演
秋天 演出散場啦
沒搬走的話筒
壹支支豎著
成了魚兒們
探望星空的望遠鏡
(3)誰來讀壹讀?
(4)詩人把蓮蓬比做什麽?
是呀,詩人把蓮蓬比作青蛙的話筒、魚兒的望遠鏡,多麽奇特的想象!想象就要別出新裁,富有新意。
(5)讓我們壹起讀壹讀吧,要註意讀出畫面感哦!
這壹環節的設計,重在指導孩子們讀詩,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韻味,讀出畫面感。減少瑣碎的分析,以免破壞童詩整體的美感,只是帶領孩子,進行簡單的賞析,讓孩子在賞讀中感受童詩語言的精美,想象的新奇,意蘊的悠長。
三、走出教室 尋找詩情
1.孩子們,我們的學校就像壹個大花園,壹年四季景色不同,每個角落都藏著詩的小精靈,想不想跟隨老師到秋天的校園裏尋找美麗的詩行?
2.聞壹聞,有什麽發現?桂花飄來的香味。
(1)聞著香甜的氣息,讓我們走近桂花,仔細觀察,桂花像什麽?妳還想到了什麽?用詩意的語言,說出不壹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