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妳知道為什麽春分是個特別的節氣嗎?

妳知道為什麽春分是個特別的節氣嗎?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

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

——《七絕·蘇醒》

在春光無限好的仲春之際,迎來了壹個最為特別的節氣——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也是春季的第四個節氣,在驚蟄之後、清明之前。

今年春分是在3月20日17:37:19。

為什麽叫春分?

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記載:“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

意思是說,春分日在農歷二月中旬,此時春天的90天正好過去了壹半,所以叫“分”。秋分的含義也是這樣。

《春秋繁露》是這樣解釋的:“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意思是說,春分日這天陰陽各占壹半,所以晝夜平分,而且氣候冷熱程度也均等。

可見春分有兩層含義,壹是將春天平分為兩半,二是此時晝夜、寒暑平分。它幾乎是“平衡”與“對稱”的代名詞。那麽為何在春分日這天會平分春季、晝夜均等、寒暑等分呢?這跟地球的自轉與公轉有關。

我們知道,地球是在不斷自轉的,同時也在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自轉的平面叫做“赤道”,而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的平面叫做“黃道”。赤道和黃道形成的夾角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在每年春分日前後,這個角度達到了完美的0°,黃道和地軸形成了垂直關系,而且這時的太陽正好直射赤道附近。

於是,太陽對於整個地球所有地方的照耀不偏也不倚,壹切都達到了近乎精確的平衡。所以才會發生晝夜平分的現象,全球在春分日都是晝夜平分,白天黑夜都是均等的12個小時,當然我國所在的北半球也不例外。

這樣的現象壹年中只有兩次,分別是春分和秋分。

整個春季在此時剛剛過半,全國都彌漫著溫暖明媚、生機盎然的濃濃春意。

·三候與三番“花信風”·

為更好地反映春分期間的氣候變化,古人將春分節氣中的十五天分為以下“三候”:

壹候玄鳥至。

玄鳥指的是燕子,春分壹到,燕子就會從南方陸續飛回北方。

二候雷乃發聲。

驚蟄節氣雖然已經春雷漸響,但雷聲還比較微弱,直到春分之後,才會雷聲隆隆。

三候始電。

在春分節氣的最後五天裏,天空開始出現了閃電,常常都是電閃雷鳴的天氣。

三番“花信風”

春分節氣“千花百卉爭明艷”,很多花都會聞風開放,三番“花信風”分別是海棠花、梨花和木蘭花。

海棠花在仲春時節盛開,其花姿明艷,嫵媚動人,有“花中神仙”“花之貴妃”等美稱,向來深受國人的喜愛,尤其文人墨客更是對海棠花情有獨鐘,贊美海棠的詩句不計其數。

宋代才女李清照在醉酒之時依舊牽掛院中海棠,寫道“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蘇軾對海棠亦愛憐有加,有“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的奇妙佳句;陸遊曾盛贊“蜀姬艷妝肯讓人,花前頓覺無顏色”,看來蜀地最美麗的不是姑娘,而是海棠花。

《紅樓夢》中大觀園諸姐妹曾在海棠盛開的季節成立了“海棠詩社”,並以海棠為題吟誦了許多文采飛揚的海棠詩歌,其中“瀟湘妃子”林黛玉這首《詠白海棠》最為動人: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壹縷魂。

半卷起湘妃竹簾、半掩著房門,將冰塊碾碎作為泥土、以美玉作為花盆。它的三分雪白仿佛是從梨蕊偷來的,而那壹縷香魂又像是問梅花借得的。

再過五天,梨花也盛開了。梨花清新淡雅,以潔白的顏色著稱,是仲春時節壹道最美麗的景觀。尤其是在春雨連綿的時候,壹樹樹的“梨花帶雨”,實在是言不盡的清新動人。比起桃花的妖冶,梨花被賦予了更為高潔和純真的品質,所以黃庭堅贊道:

“桃花人面各相紅,不及天然玉作容”。

梨花開放之後,木蘭花也陸續盛開了,這壹節氣開花的木蘭主要指的是紫玉蘭,而白玉蘭早在立春節氣便已經開遍林野了。由於古代有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典故,因此木蘭又常常被用來指代女子。

這些春意十足的物候,無不在向大地宣告著,陽光明媚的春天已然全面到來。

“春分祭日”與習俗

古人對太陽的尊崇不言而喻,從兩千多年前的周代開始,春分這天都要舉行隆重的祭日儀式。這壹儀式直到明、清時依舊長盛不衰。

清代書籍有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足見其重要性。

除了官方,普通百姓也有自己獨特的祭日活動。在春分之前,人們會提前蒸好壹種叫做“太陽糕”的糕點。在春分之日的清晨,人們將太陽糕、香爐等物品擺放在供桌的中央,在太陽升起那壹刻,壹家老小朝著東邊虔誠祭拜。

如今,這些祭日活動早已取消,但太陽糕仍以其香甜長留餐桌,而世人對於太陽的敬畏也絲毫沒有消減,只是換成以更科學、有效的方式去探究它、了解它。

春分豎蛋

春分節氣,還流行著壹個古老又有趣的遊戲,甚至還流傳到了國外,那就是“豎蛋”。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挑選壹個表面光滑的、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將它輕放在桌子上,試著立起來。

“春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日,許多孩子都會聚在壹起玩這個遊戲,據說“豎蛋”成功的人這壹年都會有好運。

為什麽人們認為春分日的雞蛋可以豎立起來呢?其實這是有壹定科學道理的。

前面說過春分時地球處於完美的平衡狀態,晝夜、寒暑都平分,此時的引力也相對穩定,所以更容易將雞蛋豎立起來。而且雞蛋表面有壹些小凸點,可以幫助雞蛋穩定不倒。

花朝節

花朝節又叫做“花神節”,是紀念百花生日的壹個節日,各地的日期不盡相同,但都在農歷二月份,也就是春分節氣中。花朝節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壹個節日,據說花王掌管著人間的生育之事,所以古代女子尤其重視花朝節。

唐代時,花朝節就已經形成了。武則天身為女子,自然也是愛花成癡。每年的春天,百花盛開之際,她都要讓宮女采集人間百花做成花糕,並將花糕賞賜給大臣們;民間百姓也紛紛效仿,采花制糕。

在宋朝,花朝節更是十分盛行,各種節日活動也很豐富,不僅要祭花神、祝花誕,還要結伴郊遊賞花,女子都喜歡相約參加“撲蝶會”,男子們則喜歡在月下飲酒賦詩。

蘇軾這首著名的《春夜》描寫的便是花朝節美景:

春宵壹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沈沈。

春日良宵無限美好,時光壹刻可價值千金,花香彌漫、月影朦朧。遠處的樓臺歌舞不斷,歌聲細細傳來,飄入這夜幕沈沈的秋千院落。

食俗

春分節氣必吃的食物是“春菜”。嶺南地區的春菜指的是野莧菜,也就是當地人說的“春碧蒿”,春分前後長得最為茂盛。所以每逢春分,人們便趁著春光到野外去挖野菜,將野莧菜和魚片壹起做成“春湯”。而在北方地區,春菜指的是萵苣之類的蔬菜。

在壹些地區,春分還要吃湯圓。農家人吃飽之後,還會將剩下的湯圓插在竹竿上,立在田坎間,這種奇特的做法叫做“黏雀子嘴”,因為農民們希望這些湯圓能夠黏住麻雀的嘴巴,使它們無法再去田地裏偷吃莊稼。

除此之外,春分節氣還有釀酒、吃湯面、吃打鹵面等習俗。

春分節氣精確的平衡與對稱,完美地滿足了國人對於中庸美感的追求。時光流轉亦如斯精確,千萬年來竟從未出過絲毫差錯,於是地球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人類創造了輝煌的文明。

大自然在春分也達到了最佳的平衡,這鶯啼燕語、百花爛漫的仲春時節,壹切美麗多彩都恰逢其時、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