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姆
遠至寒山,石徑斜,人在白雲生。
駐足坐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慕星在山上,看著楓葉紅,感受著自然秋天的美,寫下了這首絕句。
晚霞中,楓葉流光,林海盡染。真的是滿山雲霧,如鮮艷的彩霞。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絢爛!
這是壹首秋天的贊美詩。詩人不會像古代壹般文人壹樣,在秋天到來時感到悲傷和嘆息。他贊美秋天的自然之美,這反映了詩人大膽向上的精神。
這首詩描繪了秋天的顏色,展現了壹幅五彩斑斕的山林秋色圖。詩中描寫了山路、人、白雲、紅葉,構成了壹幅和諧統壹的畫面。這些場景並不是並排在同壹個位置,而是有機的聯系在壹起,有主有從,有的在畫面中央,有的在襯托位置。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語,第四句是主語,前三句為第四句描述背景,營造氣氛,起到鋪墊和烘托氣氛的作用。
“遠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壹條蜿蜒的小路蜿蜒通向山頂。“遠”字形容山路的長短,“斜”字與“上”字相呼應,寫出高而緩的山勢。這樣,從題目上看,寫的是“走”的特點,而從構圖上看,通過勾勒盤山公路的特點,很自然地把人們的目光吸引到白雲生的人家,深邃而平緩。
《白雲生有人》,寫的是雲和人。詩人的眼睛壹直沿著這條山路向上看。白雲飄過的地方,有幾間石屋,用石頭砌成的墻。這裏的“人”照顧的是上壹句的“石徑”,是那些家庭上下的通道。這樣,兩種景色就有機地聯系在壹起了。白雲仿佛從山中誕生,四處飄蕩,既能表現山的高度,又能在山的綠色映襯下,顯出雲的淡白,色彩鮮艷。詩人運用了穿雲破山的手法,讓這壹片片白雲遮住了讀者的視線,卻留下了想象的空間:白雲之上,雲外有山,必有別樣的風景。
詩人只是在對這些景色進行客觀的描寫。雖然用了“冷”字,但只是把下面的“晚”、“霜”等詞梳理出來,並沒有表現出詩人的情感傾向。畢竟,它只是為下面的描述做準備——概述林峰所處的環境。“停下來,在楓林裏坐到很晚”是不同的,這種傾向已經非常明顯和強烈了。山路、白雲等人沒有打動詩人,但楓林的晚景讓他驚喜難抑。為了停下來欣賞這片山林的風景,我也不在乎繼續開下去了。前兩句寫的風景已經很美了,但詩人愛的是楓林。通過背景,為描寫楓林做好了鋪墊,做好了準備,於是水到渠成,引出第四句,指出熱愛楓林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