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首詩出自劉禹錫的《揚州初會賞樂天》和《樂天見痛詩》。
1,“沈船邊上的千帆,病樹前的萬木春。”:仍有成千上萬艘來自千千的帆船從傾覆的船旁經過;枯樹前有千樹欣欣向榮。
劉禹錫把自己比作沈船和病樹。雖然他感到失望,但他相當達觀。在沈船的壹邊,有千帆在競爭;病樹前,萬物皆春。他從白居易的詩中挖掘出這兩句話,反而鼓勵白居易不要為自己的孤獨和虛度而悲傷,表現出對世事變遷和仕途興衰的虛懷若谷。
二十三年的保級並沒有讓他消沈。他的病樹還需要重新振作,迎接春天。因為這兩首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被引用,被賦予新的含義,可見新事物會代替舊事物。
2.“芳林新葉催老葉,流水前浪作後浪。”香林中的新葉不斷推老葉,流水中的前浪總要給後浪讓路。
這兩句話最能體現劉禹錫的哲學思想。本義是指春天茂密的森林中長出的新葉,催老葉老葉換;在這條河裏,奔流的河水讓位給了隨後而來的海浪。在這裏,“陳野”和“錢波”可以指已經去世的朋友,如魏徵、敦實和惠叔叔,也可以指舊事。“新葉”“後浪”可以指“年輕壹代”,也可以指新事物。這幅對聯,我想,至少包含了這些哲學思想:
(1)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消亡都有其客觀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無論是個人、國家還是民族,都沒有例外。說明劉禹錫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發展是必然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2)既然法律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人們就應該去適應和利用法律。人類既不能創造法律,也不能破壞法律。劉禹錫感受到朋友的去世,除了悲痛,他想到的可能是尊重逝者,善待生者,生者要珍惜生命,好好活著。
(3)沒有老葉就沒有新葉,也就沒有前浪和後浪。新舊事物並不是絕對對立和不相關的。新事物包含了舊事物中的優秀成分,舊事物又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它們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統壹的。又見劉禹錫的辯證思想,與對立統壹規律不謀而合。他在《酬樂天揚州第壹會》中的名句“沈船邊上的千帆,病樹前的萬木春”也體現了這壹規律。
擴展數據:
1,寫作背景:
《揚州首會賞樂天》:此詩寫於唐太宗景宗二年(826),劉禹錫罷州刺史回洛陽,白居易從蘇州回洛陽。兩人在揚州初遇時,白居易在酒席上贈劉禹錫壹首詩,劉禹錫寫下這首詩作答。
2.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漢族,中國唐代彭城(今徐州)人。他祖籍洛陽,唐代文學家、哲學家。他自稱是漢中山景王的後代。他曾是王變法派的監事和成員。中晚唐著名詩人,有“大詩人”之稱。他家是儒家世代相傳的書香門第。
主張政治革新是王派政治革新活動的核心人物之壹。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郎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司馬郎州,其間撰寫了著名的《漢壽春望》。
百度百科——揚州第壹次見面就獎勵樂天
百度百科-樂天見悲,詩幽幽,慧叔分歧深。這是壹首送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