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題我會!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全詩: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這首詩的出處是《登飛來峰》,作者是王安石。
譯文:
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雞鳴時分在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雲遮擋我遠望的視線,是因為自己站在飛來峰的最高層。
註釋:
飛來峰:有兩說:壹說在浙江紹興城外的林山。唐宋時其中有座應天塔。傳說此峰是從瑯琊郡東武縣飛來的,故名飛來峰。壹說在今浙江杭州西湖靈隱寺前。
千尋塔:很高很高的塔。尋,古時長度單位,八尺為尋。
聞說:聽說。
浮雲:在山間浮動的雲霧。
望眼:視線。
自緣:壹作“只緣”,自然是因為。緣,因為。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封為舒國公,後又改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慶歷二年(1042年)進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熙寧九年(1076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謚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註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壹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沈》等。
創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詩人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裏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詩人只有三十歲,正值壯年,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壹抒胸臆,表達寬闊情懷,可看作實行新法的前奏。
賞析:
這首詩以“登高”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人生和國家的前途的思考。首句“飛來山上千尋塔”,寫出了作者所處的環境,即紹興城外的寶林山。第二句“聞說雞鳴見日升”,寫出了作者在這裏所見到的美景。第三句“不畏浮雲遮望眼”,表達了作者不畏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最後壹句“自緣身在最高層”,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地位的自豪和對國家前途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