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上善若水出自哪裏

上善若水出自哪裏

問題壹:上善若水出自哪裏?全文是什麽,意思? 10分 上善若水是壹個成語,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壹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註意地方或者細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無色無味,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無所滯,它以百態存於自然界,於自然無所違也。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在道家學說裏,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作品名稱:《道德經》

作品別名:《老子》《五千言》

創作年代:春秋時期

作品出處:《道德真經》

文學體裁:詩歌

作者:老子(即李耳)

問題二:“上善若水”出自哪裏?什麽意思呀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第壹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它的字面含義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壹樣, 可以滋養與造福萬物,卻不與萬物爭任何東西……。說到這其中所涵蓋的思想意義,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釋了。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他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象水壹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壹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遊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麽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不見其形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我們知道了“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

老子還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

“道”是產生天地萬物的總根源,是先於具體事物而存在的東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規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知與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於“道”的,“道”無處不在,因此,水無所不利。它避高趨下,因此不會受到任何阻礙。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養萬物,洗滌汙淖。它處於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靜,但卻深不可測。它源源不斷的流淌,去造福於萬物卻不求回報。這樣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問題三: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出自哪裏 “上善若水”是《老子》中的話,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U第四聲)故幾於道。” “厚德載物”是《易傳》中的話,原文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先說厚德載物,什麽是“德”,其實很簡單。幫助別人要求回報,叫做交易。幫助別人不要求回報,就叫做“德”。如果有很多人得到妳的幫助,而妳都不要求回報,那妳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稱作德高望重了。 再說上善若水,上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處世方法就象水壹樣,水是怎樣的呢?水善利萬物,也就是水給萬物帶來益處。而不爭,爭就是爭利益,所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就是幫助別人而不要求回報。 但是老子認為這還不夠。老子接下去說,處眾人之所惡。有壹句話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所惡的是什麽呢?是低位。所以處眾人之所惡講的是要處於低位,也就是講的是謙虛謹慎。所以妳不但要幫助別人,不要求回報,還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不要以為人家受了妳的恩惠,妳就趾高氣揚的了。如果能做到這些妳就“幾於道”。也就是獲得了接近於道的處世方式了 簡潔篇: 上善若水:上善也就是極高的道德。這種道德像水壹樣無形,但又無處不在。 厚德載物:大地袒露的氣勢和順厚實,君子要像此壹樣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問題四:“上善若水,獨善其身”這句話出自哪裏?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壹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在貧窮的時候不慕榮華富貴,,能安貧樂道,註重個人修養,不做有損道社會德道義的 事情。

問題五:“上善若水”出自哪裏 上善若水是壹個成語,指的是: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壹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註意的地方或者細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無色無味,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無所滯,它以百態存於自然界,於自然無所違也。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在道家學說裏,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沖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