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遊華山記》的文言文翻譯是什麽?

《遊華山記》的文言文翻譯是什麽?

譯文

由宜君縣向西南走四十裏,有山夾道而來,這就是玉華山。山的南面叫野火谷,那裏有常年燃燒的山石,遠遠望上去(山上)如同有炊煙,但沒有人知道它來自哪裏。野火谷的西面叫鳳凰谷,就是唐朝建造宮殿的舊地。

現在連壹小段墻壹片瓦也沒有保存下來,經過那兒看,只見都是野田荒草,長滿了荊棘。鳳凰谷的西面叫珊瑚谷,大概曾經有正殿以外的宮殿在那兒。珊瑚谷的北面叫蘭芝谷。

蘭芝谷的中間有塊高而險峻的天然巖石,下面有人工開鑿的石室,可容納數十人,有瀑布從高處垂落,就像從天而降的大雨;有十八棵松樹環繞在巖石的周圍,松樹都生長在石頭上,差不多有十八丈高,端正得像立著的筆。

它的西南方向有石崖叫駐鑾,我們剛進去的時候,看到雙壁高聳直立,如同削石而成,到了那個地方壹看,就像看到甕壹樣。旁邊有泉水飛瀉而下,有的像懸掛的瀑布,有的像噴灑的珍珠,它的名字叫水簾。稍微向北,有崖與泉,也像這樣只是規模稍小點。

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日,我和六個人壹同來遊玩,就壹起坐在松樹遮蔽下的石上,聽泉聲並品飲泉水。不久,遊覽前代的宮殿而流連忘返,向田間老人詢問舊事。興致很濃鬧嚷嚷的不想回去,但我與這六人,有的居官守職 ,有的因為有事牽制,那情勢不能久留,就住了壹夜離開了。

但是,大家互相瞅著都有不滿足的神色。我對他們說:欣賞山林泉石的樂趣,奇特壯美的景觀,經常在那些荒遠偏僻、人跡罕至的地方,然而因為人跡罕至,所以壹定被雲遊的和尚、求仙的術士以及隱士壹類人占據並享有。

但是隱士知道這些地方優美並喜歡它們,而他們的能力不足以經營這些地方,只有佛教和道教的學說、教義足以打動人心,所以他們的信徒經常獨來獨往並且有勇力,因而這些聳立的亭子、寬廣的大廈(的建造),登高覽勝的快樂(的享受),沒有不被他們搶先的。

憑借唐朝的強盛,耗盡天下的財富,在此修造宮殿,隨後就廢棄湮沒了,而杜甫就是那個時代的人,經過那兒尚且有悲傷之感,以致用詩歌表現出來。唯獨寺裏的和尚這類人,交替相傳而不停息,直到現在還留存下來,(這樣看來)即使擁有整個天下力量的帝王,也有不如這些和尚的地方麽?

憑借唐太宗的賢能,使國家達到太平盛世的美好境況,(他的事跡)應該時間過得越長而流傳得越久;現在向老人詢問太宗的政績與往事,卻沒有聽到什麽贊揚的話。而玄奘只是壹個和尚罷了,但是講述玄奘故事的人甚至用荒誕怪異的話,來誇大他的事。

難道喜歡放誕偏邪是人之常情,而容易忘記中正之道嗎?又難道事物的盛衰興廢也各有它的時運,而這段歲月只是佛教的興盛時代麽?這真值得為此嘆息啊。像唐太宗這樣賢能,擁有天下的能力,尚且不能長期擁有這些,那麽我們這些人可以看壹眼就滿足了,又何必因為不能長久地留在這兒而遺憾呢?

但是荒涼幽深險峻的崖谷,廢棄倒塌蕭條的宮殿遺址,雖然過了很多年,沒有壹兩人來這裏遊玩,而我與六人同時而來,也可稱得上是盛事了!

宋.張澍《遊華山記》賞析:

開頭第壹段,先引經據典地說明華山的歷史地理沿革,並表明作者久慕其名而未登山:“余往來京師,至華陰縣,遙望三峰,未嘗壹登陟也。”這就吊起了讀者的胃口,急欲知道此山有多美。

第二段又先渲染山的險峻:“時欲登椒,而憚其峻,恐發昌黎之慟,遲回者久之。”想登山又怕山險,還恐怕成了唐代的韓愈上去了下不來而遺書絕望地慟哭。

但是,當來了劉瑞符、王葵圃兩個旅伴後,三個人就知難而進地準備了鞋帽腰布等登山器材,於十六日開始登山。此段的議論與登山器材的準備,其目的仍然是渲染華山之險峻難行,為其正式登山作鋪墊。

第三段正面寫其登山:“四十裏至青柯坪,宿焉。”四十裏無險可寫,所以壹筆帶過。“夜靜,時聞鳥聲泉響。步廣庭,星懸樹杪,銀河掛檐際,月大如盤,金波欲瀉,信靈境也!”這是入山的第壹夜。通過鳥聲與泉聲、星星與月亮的描寫,把壹個山中的月夜寫得很靜謐,很空靈。

接下來,就寫天明上路,進入了險境。“歷百尺峽 (應為百尺峽)、 千尺?、 蒼龍嶺, 鐵緪直掛,攀之而上,隨長短皆可受趾。幽窅深壑,窺不見底。”使人仿佛聽見了鐵索的叮當和深谷的可怕。“水激石為雷霆,風入松作江濤。”兩個比喻很優美,概括出險峰的無限風光。

這風光只有頑強攀登,不畏險阻的人才領略。“洎上南峰,回睇西峰、仙掌、赤壁、霞駁,高擎九霄,想見巨靈贔屭之烈。”這是“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遊人上了南峰,回頭看西峰、仙掌、赤壁諸峰,壹個個高出雲霄之外,從而又想起了巨靈神手推華山,腳蹬中條山,給萬裏黃河劈山開道的神話,又何其壯烈動聽呵! 壹天的頑強攀登,終於在月亮出來之時,住進了郭道士修仙的精廬。

山上的月景如何呢?作者只用了八個字:“觀諸穹碑,不火而明。”不用燈火就可看到諸多石碑,足見月色之皎潔可愛了。

第四段寫人在山頂的活動:“次日至玉女洗頭盆,無所謂十丈蓮花。而清流涓涓,直奔巖下,因與諸友詫山之奇。”玉女洗頭盆指的是秦穆公女兒弄玉,與吹簫引鳳的肖史同居華山,留下了壹個洗頭的石盆。十丈蓮花指的是山峰的形狀如十丈長的蓮花。

韓愈《古意》:“太華峰頭玉並蓮,花開十丈藕如船。”晨起山頂觀日出,方是作者描寫的重點,也是全文的高潮:“五鼓初即披衣,催諸友起,急登山巔。見日初出,大於車輪,作紺赤色; 少選則漸紅,珠如球數十百,起於日下,跳躍不定。”

這種細微的變化,不是登臨華山之頂是很難看到的。“久之,海水噴湧,日紅如焉支; 又久之,日漸黃,球珠隱沒。遠村雞亂鳴,天乃曉。”初升的朝陽由紺赤漸紅,到紅如胭脂,直至漸黃的色彩變化,描摹得何其瑰麗壯觀!?

特別是雲彩如“海水噴湧”、“球珠隱沒”、“遠村雞亂鳴”的萬千氣象,歷歷如繪的傳神妙筆,令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使人想起了宋人寇準詠華山的詩:“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第五段寫下山:“早食後即下山,仍憩青柯坪。”已經成了尾聲,壹句話即收束了。“次晨晴霽,澗間水聲盈耳,古樹翠色滴人衣裾。”真是“山行本無雨,蒼翠濕人衣。”末了,還用水聲與翠色給人留下壹個最後的印象,讓人久久難忘。

第六段按語,是作者考證華山的高度,雖然超出了文學的範圍,比較枯燥乏味,但也說明了作者壹絲不茍的認真精神,從另壹方面論證了作品記敘的真實性。

華山天下險。作者形象地寫活了這壹個險字。讀完此文,使讀者領略到這壹天險風光,從而產生了前往旅遊的強烈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