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傳說中的"老黃縣八景",妳見過幾個?

傳說中的"老黃縣八景",妳見過幾個?

黃縣(今龍口) 在明代正德、嘉靖、崇禎年間 曾先後三修《黃縣誌》 「 ”可惜三種縣誌 皆因歷史變遷而軼失無存” 「 ”黃縣八景”之說 在明代三種縣誌中是否存在已無可考 現有可查資料 最早見諸清光緒《增修登州府誌》 八景是: 萊陰古畤、盧山勝景、文峰翔鳳、九峰仙跡、桑島蜃樓、姆屺收帆、寒泉滌暑、南樓環翠。 不知是何原因,「 ”黃縣八景”之說在清康熙《黃縣誌》、清乾隆《黃縣誌》和清同治《黃縣誌》中均無記載,也未見「 ”黃縣八景”詩。 1.萊陰古畤 萊陰,即萊陰山,又名之萊山,今稱萊山。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處所。明嘉靖《山東通誌》記載:「 ”萊山,在黃縣東南二十裏。《封禪書》雲,齊人祀萊山為月主。壹雲萊陰山。” 康熙《黃縣誌》記載:「 ”萊山,壹名萊陰山,縣南二十裏。《廣輿記》稱,仙靈宅窟。秦皇東封八主,此為月主。又《封禪書》雲,齊人祀萊山為月主,即此。中有延先月主真君祠,郡邑伏臘,走祀不絕。雨旱誠禱,屢應。” 清光緒《增修登州府誌》記載:「 ”萊山,在縣東南二十裏。壹名之萊山,為邑鎮山。秦皇、漢宣俱嘗祀之。《史記》齊八神,六曰月主,祀之萊山,又名萊陰山。”元代黃縣縣尹孔文貞《題萊山》詩曰:「 ”延光廟古惜無碑,青史思來可定誰。惟有鄉民酬重德,時招香火到靈祠。流傳祠後有孤墳,何代王侯是此君。社散荒壇人跡靜,啼鳥聲噪日將曛。” 明弘治三年(1490)庚戌科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刑部尚書的黃縣人王時中《謁萊山祠》詩曰:「 ”山圍壹廟鎮萊東,正際登臨瑞靄中。古柏淩雲含晚翠,野花流水帶殘紅。碑傳封號贏秦世,村走香煙伏臘翁。指顧海天晴日近,太平萬國樂薰風。”明嘉靖年間黃縣知縣賈璋《謁萊山祠》詩曰:「 ”廟建倚青嶂,山靈已慣聞。記傳萊月主,封肇祖龍君。石竅出流水,松頭穿亂雲。我來壹拜謁,回首看菁芬。” 2.盧山勝景 光緒《增修登州府誌》記載:「 ”盧山,在(黃縣)縣西南二十五裏。盧童子得道於此,故名。” 康熙《黃縣誌》記載:「 ”盧山,西南二十五裏。建延真宮,乃盧童飛升處。……山色蒼巉,水光冷沁,春松濕翠,秋柿赭紅,仙跡點綴,神會駢集,為壹邑之勝。觀禱雨有應。”又曰:「 ”延真宮,在盧山之陽,即盧童升仙之所,隋曰升天觀,唐曰仙君觀。宋僖寧間,郡守李良輔因歲旱屢禱有應,疏請封號盧仙曰沖禧真君,賜額曰延真宮。” 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進士、官至內閣首輔的黃縣人範復粹《盧山》詩雲:「 ”古徑區區通壹線,古松瑟瑟參差見。山頭月上碧華微,壹片松風千徑散。畫幛遙開翠色籠,壹泓橋水任西東。雲山低樹風花穩,摩壁吟詩興未窮。輕風細細淡雲飛,道籟壹聲送落暉。橋畔溪花笑向石,野人峰上采薪歸。碧巘蒼煙 *** 新,壹聲笛曲散花津。移尊掃石若為客,又伴青山作主人。” 康熙年間黃縣知縣李蕃《遊盧山》詩雲:「 ”盧仙曾住此山顛,跨鶴飛升信有緣。石洞尚留行道影,清泉猶似煮芝年。多因塔上留消息,想是松陰有汞鉛。怪煞道人渾不醒,亂吹橫笛破蒼煙。” 3.文峰翔鳳 此景指鳳凰山。康熙《黃縣誌》記載:「 ”鳳凰山,南三十裏。形如鳳喙,壹名鳳嘴山。” 西起怪石聳秀的萊山山麓,東迄波濤翻滾的鴉鵲河濱,山勢蜿蜒,群峰起伏,東西綿延十余裏。登上鳳凰山主峰玉皇頂極目遠望,壹只騰飛的鳳凰便盡收眼底。玉皇頂為鳳首,飛檐淩空的玉皇廟形似鳳嘴,向西北延伸的玉皇頂余脈為鳳凰右翼,向東的太乙峰為鳳凰左翼,放糧頂與天馬山好像鳳凰雙爪,鳳凰山背由玉皇頂向東北逶迤而下形成色彩斑斕的鳳尾。 古人視鳳凰山為文峰筆脈,是黃邑文運所關之風水寶地。同治《黃縣誌》載有「 ”鳳凰山圖”。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歲貢、黃縣人遲廷柏《鳳凰嶺》詩雲:「 ”人言此處是丹山,威鳳托身意自閑。閃灼嵐光五色秀,叢生草木九苞斑。高岡壹嘯江天曉,雲漢齊飛日月攀。幸際虞廷韶樂奏,蹁躚回舞玉階還。” 4.九峰仙跡 此景指掇芝山。乾隆《黃縣誌》記載:「 ”掇芝山,東南四十裏。中為潛唐庵,九峰環拱,四壁竦翠。其上有仙人掌、狀元峰、掛榜、雲臺諸名勝。茂樹清泉,花香鳥語,別有天地。” 光緒《增修登州府誌》記載:「 ”掇芝山,在縣東南四十裏。九峰環拱,有菩薩洞、仙人掌、狀元峰、掛榜石、雲臺石諸勝。中為潛塘庵,其前有泉仰出,匯而為池。北流裏許,九伏九見,至兩峰之峽,石坳如盆,渟註其中,名石盆泉。”潛唐庵,初為草庵。 相傳唐代初年,李世民征東途經黃縣曾避難於此,後大軍凱旋,遂下令重修庵廟,故名潛唐庵。清乾隆十七年(1752)壬申恩科進士、官至安徽天長知縣的黃縣人姜重霱《潛唐庵》詩雲:「 ”九秋尋勝白雲端,詰曲行來日已殘。百澗瀑飛壹水急,千峰影合半天寒。翠拖殿閣重重碧,霜染林嵐處處丹。聽徹鐘聲煙欲起,窗前北鬥望闌幹。”清廩貢生、黃縣人王國紳《潛唐庵即景》詩雲:「 ”此處非人境,飄然憶有仙。僧從林隙出,犬向石陰眠。峭壁危擎足,長松翠壓肩。回頭峰掩寺,壹縷見茶煙。撩撥雲千叠,狂歌下翠微。崖欹楓倒長,澗狹鳥高飛。移樹歸僧舍,傾壺倚寺扉。仰看同憩處,問是此峰非。” 5.桑島蜃樓 桑島,在黃縣城北四十裏海中。康熙《黃縣誌》記載:「 ”桑島,北二十五裏抵海岸,又水路,四十裏至島。其中多山桑,有石田可耕。春夏之交,?翅搖紅,蜃樓市幻。” 乾隆《黃縣誌》記載:「 ”桑島,北二十五裏抵海岸,又水路十五裏至島。其中多山桑,有石田可耕。春夏之交有蜃樓幻市,為城郭、人物、舟楫、旌旗,飈回倏變,眩人耳目,與登州同。”乾隆十八年(1753)舉人、黃縣人戚綸祖《海市說》雲:「 ”海市稱天下奇觀,尚矣。蓬萊有之,黃邑亦然。登朝宗門樓憑眺而寓目焉,往往可得也。……竊以為海市之觀,地氣所氤氳者耳。每逢春夏之交,微風徐動,淡日掩映,非陰非晴,似霞似煙,此海市時也,非時則否,且其市也不在。汪洋水面,無際平流,皆倚山傍島而成,俱為地氣升而陽和聚無疑矣。當斯之會,或結而為樓閣,或錯而為村廬;或若人物 *** 之狀,或若木石森列之形;忽而眾島連為壹景,忽而各島自成壹像;忽而散則島之本色呈,忽而聚則島之真跡變,以意會之,無乎不有。余嘗親見其然。他日執島中人而詢之,彼殊不自覺也。且曰居此島之中,望他島之市,亦猶是耳。” 乾隆十七年(1752)壬申恩科進士、官至永寧知州的黃縣人賈煜《觀海市》詩雲:「 ”微風催動海東霞,飄渺蜃樓日影斜。城市依稀天外迥,煙雲出沒望中賒。無端戀態因心出,有像神奇轉眼差。自是瀛洲多妙用,人間無路覓仙槎。”範復粹《海上行》詩雲:「 ”長空雲盡海天秋,瑤島平聯紫氣悠。指點仙蓬遙萬裏,望回野霧滿千陬。通明廣殿晴亦潤,縹緲蜃城沈也浮。我壹摳衣風在禦,於心常憶濟川舟。” 6.?屺收帆 ?屺,即?屺島,今稱屺姆島。康熙《黃縣誌》記載:「 ”?屺島,西北二十裏,抵海岸有壹線沙路,約二十裏,可通於島。四面皆海水於田茅屋,亦萊人作牧之地。相傳為明勛臣牧馬場。” 屺姆島三面環海,壹面連陸。古時煙波浩渺的海面上,櫓聲搖月,帆影隨風,千舟競渡,百舸爭流。島南為來往船只錨泊之地。範復粹《遊屺島》雲:「 ”秋色雲高瀚海涯,潮回點岸露新沙。思期大棗尋仙寶,羨謂壹絲直釣家。津雪摩雲千碧疊,閑鷗若性幾翎斜?此身擬作乘槎客,泛入鬥牛看織花。” 明弘治六年(1493)癸醜科進士、官至同知的黃縣人《遊姆屺島》雲:「 ”上到西山大上頭,昂然橫絕帶東牟;環圍今古成三海,蕩漾乾坤載壹舟;削壁懸崖沖巨浪,波心雲影合閑鷗;從今便似招黃鶴,也學周莊汗漫遊。” 7.寒泉滌暑 乾隆《黃縣誌》記載:「 ”寒泉,東南三裏。自石竇流出,湍湧不竭,清冽逼人,盛夏臨此,暑氣頓消。” 寒泉所在東溝,南北走向,是壹條既寬且深的峽谷,南抵鳳凰山,北通五裏溝。當時這裏陰翳清幽,綠樹繁茂,鳥語花香。夏日來此,喝幾口寒泉,清涼舒適,沁人心脾。 8.南樓環翠 南樓,即黃縣城南城墻上的魁星樓,又名環翠樓。光緒《增修登州府誌》記載:「 ”南城上魁星樓,東南諸山,環列如屏。” 康熙《黃縣誌》記載:「 ”魁星樓,在文廟東。知縣張匯選創建。”乾隆《黃縣誌》記載:「 ”魁星樓,在文廟東。知縣張匯選創建。今移於城東南角文昌閣東壁。”登南樓遠眺,屏列南山祥靄動,帶環北海瑞雲浮;絳水匯流於左,矯河瀠洄於右;山水之間,阡陌縱橫,村莊錯落,草木青翠,田疇遼闊。壹派旖旎風光,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康熙年間知縣李蕃《登環翠樓野望》詩雲:「 ”公余無事便登樓,海色天光壹望收。山徑有緣通紫極,人間無路覓丹丘。勞生已自甘蟲鼠,入世雲何計馬牛。喜得倦來清夢足,四郊煙火正悠悠。” 圖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