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年中孩子們最期盼的節日終於到啦!寶貝望眼欲穿,大人可不敢閑著。除了緊鑼密鼓地準備禮物,就是馬不停蹄地安排節日項目。相信不管哪個爸爸媽媽都不想在這壹天掉鏈子!那麽,到底給孩子送什麽禮物,才能俘獲他們的“芳心”呢?是他們心心念念了很久的玩具?還是去壹趟票價不菲的遊樂場?又或者是全家人壹起吃壹頓美美的大餐?這些都是不錯的主意。除此之外,最不可少的,當然還是給孩子囤夠足足的精神食糧。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麽比和爸爸媽媽壹起讀書更美好的事了。六壹兒童節,洪恩兒童樂園特別推出了壹期3到6歲親子***讀書單,從晚安繪本到創意童詩,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擁有美好的親子閱讀時光。其實,只要有父母的用心陪伴,每壹天都是孩子們的兒童節!
3歲+
NO. 1
最美好的晚安繪本:《壹切都在妳心中》
或許每個媽媽都曾凝望著孩子熟睡的小臉,陷入這樣的沈思:
孩子,妳究竟從何而來?
生命從無到有,是這個宇宙的終極奧秘之壹。孩子既屬於我們,又屬於深闊的時空。而每壹對親子關系,都締結著奇妙的緣分。《壹切都在妳心中》是壹本充滿詩意的晚安繪本,適合在睡前和孩子壹起來讀。
隨著壹頁壹頁翻過,妳會和孩子壹起從宇宙深處,旅行到燦爛的星河邊際,降落在蔚藍的地球上,穿過綠色的大地和風遊蕩的山谷,來到樹林中燈火溫暖的小屋;在壹張舒適的小床上,壹個孩子甜甜地睡著,他的心裏充滿了安寧和愛,他的夢裏是星河閃爍的宇宙……我們每個人的存在都很渺小,卻從屬於宇宙這個整體,在其中擁有獨壹無二的位置。
當我們心裏充滿愛的能量,便和整個世界相連。這本書榮獲2008年美國“媽媽的選擇”銀獎。
NO. 2
為情緒命名,妳就能克服它:《小情緒 大 情感 》
在童話故事中,那些可怕的怪物壹旦被說出真名,立刻就會失去威力。
對孩子的情緒來說,也是如此。
產生情緒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成長意味著我們對外界不僅僅是壹種應激反應,而是有壹定的自主性。當孩子能夠認識和分辨自己的情緒,並說出它們的名字,就完成了情緒管理的第壹步。
《小情緒大 情感 》幫助孩子為自己的情緒命名。什麽是憤怒?什麽是嫉妒?什麽是悲傷?當這些情緒被不帶評判地描述出來,孩子所感受到的是被深深地理解和接納。
值得註意的是,說到情緒,我們大多想到的是負面情緒。其實情緒無所謂對錯,也有積極的壹面,如快樂、喜悅、激動。
情緒是通往深層 情感 的前哨,小小的情緒中,其實蘊藏著大大的 情感 能量,這才是我們幫助孩子去認識情緒的最高目標:成為壹個有愛的人。《小情緒大 情感 》的圖畫稚拙天真,充滿了法式浪漫,譯者是著名的法語翻譯家樹才。
4歲+
NO. 3
生命教育:《蜉蝣的壹天》
蜉蝣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有翅昆蟲,甚至比恐龍還要早,而它們至今依然生活在地球上。夏天如果妳去到溪水或者湖邊,就可以看到它們輕盈曼妙的身影。盡管這個物種很古老,但對個體的蜉蝣來說,生命卻極其短暫:成蟲的生命僅有壹天。因此有“朝生暮死”之說。
那麽,蜉蝣的壹天是如何度過的呢?她並不因為生命的短暫而哀傷,而是心懷喜悅,讓這壹天 (也就是她的壹生) 過得充滿色彩。她生活在每壹刻的精彩之中——她聽見花開,她沐浴陽光,她品嘗甜蜜,她擁抱溫暖,她親吻彩虹,她翩翩起舞,她播下希望,她把最美的祝福留給她的孩子們。
很多孩子在四五歲會有生命意識的覺醒,他們會像哲學家壹樣追問生命和死亡的奧秘,《蜉蝣的壹天》就是最好的回答。
NO. 4
每個孩子都該被無條件接納:《鼻涕蟲想要壹個擁抱》
小鼻涕蟲發現媽媽從來不擁抱它,於是它開始悄悄琢磨,是不是自己不夠好,所以媽媽才沒有註意到它?朋友們給它提了各種建議:小貓建議它變得毛茸茸壹點,山羊建議它最好能有壹綹胡子,狐貍建議它最好有壹個蓬松的大尾巴……聽上去都十分有道理。小鼻涕蟲喬裝打扮壹番,出現在媽媽面前,期待著收獲壹個大大的擁抱。但令他失望的是,媽媽大吃壹驚,完全沒有認出它是小鼻涕蟲。小鼻涕蟲再也成受不了這種委屈了,向媽媽傾吐了全部的苦水。結局既出人意料,又令人會心壹笑。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媽媽的愛,《鼻涕蟲想要壹個擁抱》站在孩子的角度對大人說話,傳遞了每個孩子的心聲。和孩子壹起讀這本書吧,讓擁抱成為妳和孩子之間日常的語言。
5歲+
NO. 5
想象力的絕佳 遊戲 :《我是blop》
世界上原本沒有blop,直到壹個叫埃爾維·杜萊的法國人創造了它。曾經壹個孩子在讀完《我是blop》這本書後,非常神往地說:“我好想養壹只blop。”但blop可不是什麽寵物。它原本是壹個抽象的形狀,但卻被神奇地賦予了生命,像孩子壹樣慢慢成長,並擁有了壹個自己的世界。杜萊是如何做到的呢?色彩、線條、圖畫加上無窮的創意,以及壹顆永遠好玩的童心,那麽妳看到的世界就會總是不壹樣。
NO. 6
每個孩子都是詩人:《寫詩真好玩》
孩子們在年幼的時候,往往出口成詩,因為這時他們受外界語言的汙染最少,脫口而出的是直接來自內心的語言。在成年人眼中,世界往往單調陳舊,而每壹顆清澈童心的蒞臨,卻能將它壹次次照亮,帶給令大人們驚喜的新意。
樹才認為,童年是詩歌的黃金時代,孩子比大人離詩更近。教孩子們學習詩歌,並非是要掌握壹種寫作上的技巧,而是通過這種學習,引導孩子去發掘自己的個性,發現心靈的自由和靈動。
如果孩子們掌握了這種與心靈休戚相關的語言,他們便不會再輕易地被外界僵化、機械、空洞的語言所挾持。詩將帶領孩子們去向更開闊、豐富的生命之域,在漫長的人生中褒有壹顆柔軟、細膩的心靈。
6歲+
NO. 7
這世界有個魔法叫成長型思維:《敢於嘗試的勇氣》
對孩子來說,在壹個成人主宰的世界生活並不容易。幾乎所有的人都比他們大,比他們有力量。當他們受挫時,他們尤其會感到自己的渺小。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鼓勵,也許慢慢地就會形成固定思維,不再敢嘗試新鮮事物。
《敢於嘗試的勇氣》令每個孩子明白: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很渺小,但最重要的是,不要畏懼自己的渺小;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勇敢地去嘗試,錯了也沒有關系;要學會向他人求助,也要釋放自己的善意。
NO. 8
壹個小女孩如何長大:《諾麗的故事》系列
壹個小女孩如何長大?也許從她大膽地說出“不”字的那壹刻起。越是敏感善良的女孩越容易陷入人際交往的困局,同時在內心又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諾麗的故事》系列講的是壹個內向的小女孩諾麗的成長故事。面對朋友提出的過分要求,她終於鼓足勇氣說了“不”;面對全新的環境,她終於慢慢克服了自己的緊張;面對學校裏發生的不公,她勇敢地挺身而出。這中間她當然經歷了各種心理上的掙紮,而這就是成長——越來越堅定,越來越敢於直面困難。希望她能成為每個小女孩心目中的榜樣。
特約撰稿人:巴啞啞,北師大文學碩士,資深童書和人文圖書編輯,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