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梅花是國花嗎?

梅花是國花嗎?

目前不會,因為牡丹和梅花之爭從未結束,牡丹占據傳統優勢地位。

國花的選擇必須滿足四個條件:壹是分布廣泛;第二,外觀要漂亮;第三,要有深厚的文化內涵;第四是要有壹定的經濟價值。

20年過去了,國花評選從來沒有成功過。有人叫好,有人反對,有人質疑。最近,中國林業學會再次開始組織評選國花,並已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這壹次,鹿在競爭,海浪再次上漲-

國花空缺

世界上大約有30000種花,中國本土的花有1000-20000種。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都稱贊“中國沒有花,就沒有花園”。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建立了自己的國花,中國是唯壹壹個尚未建立國花的大國。

因為沒有國花,在2001年的APEC會議上,新聞報道中出現了“以中國國花牡丹為背景”的段子;19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國花的空缺成為古國的世紀遺憾。

其實中國的花文化情結由來已久。中國人賞花,不僅僅是欣賞花的顏色和外觀,更是欣賞花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林景和的《薄影斜》、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孔子的《蘭應王香》、蘇東坡的《我怕花夜裏睡著,所以點高燭照紅妝》...中國的畫壹半以上是花。有些人用壹生的時間,只為畫好壹朵或多朵花。畫好壹朵花不容易。中國有多少女人是以花命名的?中國有多少花被女性用作名字?在外國人看來,這簡直不可思議。

中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栽培牡丹。在唐代,被譽為國色天香的牡丹,契合了當時社會的審美心理,被譽為花中之王。“唯有牡丹是真國色,花開時京師動”,“家家三季訪牡丹”。從這些詩詞中,似乎可以隱約看出唐人對牡丹的迷戀和偏愛。在清朝,慈禧通過詔令正式指定牡丹為國花。在文學藝術史上,梅詩畫的數量足以讓任何壹種花望塵莫及。《辭海》1915版載:“牡丹為中國國花”。1929年,梅花曾被國民政府確定為國花。從花的角度,我們可以解讀壹部中國史,壹部中國文化史。

因此,有網友將選擇國花的原因總結為:中國悠久的花卉文化及其對中國人深刻的精神影響;國花的選擇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國際交流的不斷擴大需要通過壹種媒介來表達友好的意願;有助於推動我國花卉產業的發展。

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國花,作為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海外旅行者看到中國的梅花和牡丹,自然會有壹種自強不息的自豪感;外國朋友看到中國的國花,會說中國。

國花反對

不久前,壹位名叫楊的先生在《人民日報》上撰文說:“難道我們還要對國花、國樹、國鳥評頭論足嗎?在文章中,他反對評選,認為“有許多比評價國花、國樹、國鳥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許多事情“比評價實際意義不大的國花、國樹、國鳥重要得多”。

“自然界的物種是平等的,我們人類不需要對它們進行分類。無論選擇哪壹種國樹、國鳥、國花,肯定都會讓壹大批人不高興,尤其是知識分子,因為他們的偶像落選了,他們不可改變的思想感情受到了傷害。如果說我們選擇國樹、國鳥、國花是為了追求美,或者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那麽在評價了國樹、國鳥、國花之後,我們還會評價國魚、國蟲、國鳥、國獸...永遠。”壹位學者這樣評價新華社。com。

沒有國花,對國家主權、民族精神、民族未來都沒有壞處。

相反,幾乎任何選擇都是由巨大的經濟利益驅動的。各地和行業協會如此熱衷於爭奪“郭”這個名字,也是考慮到“郭”這個名字會給行業和地方經濟、聲譽帶來不可估量的價值和影響。

80年代梅花第壹,牡丹在亞洲。另壹方面,牡丹為王,梅花排第二。在1994的評選中,兩者的競爭達到了白熱化的階段,甚至從鮮花之間的競爭演變為省市之間的競爭。河南省洛陽市成立了由市長親自掛帥,北京市、Xi、陜西省、山東省荷澤市等參加的“國花牡丹領導小組”。,共同成立了“全國牡丹評國花辦公室”,四方遊說牡丹為國花。最後專家確定的兩個候選方案是壹國壹花(牡丹)和壹國四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評選小組組織31省市自治區投票,牡丹以18票勝出。

壹場普通的國花評選,幾乎變成了八仙過海,妳方唱罷我登場。時隔近10年的今天,問題依然值得我們反思。

花卉基地歸誰所有?

20多年來,為什麽從未有過海外花的評選?

根據中國林業學會的規定,國花的評選必須滿足四個條件:壹是分布廣泛;第二,外觀要漂亮;第三,要有深厚的文化內涵;第四是要有壹定的經濟價值。

馬上有學者質疑“分布廣”的要求不妥,看似合理但過於主觀,因為大家喜歡的不壹定是分布最廣的物種,大熊貓分布不廣,但卻是人人喜愛的國寶。同樣的道理,也不應該把“長相漂亮”作為硬性規定,因為“漂亮”與否並沒有統壹的標準,而且由於中國幅員遼闊,人口構成復雜,民族傳統差異大,這樣的要求尤其沒有意義;無論是“國樹”,甚至是“世界樹”,都只是樹,沒有太多內涵。“宋慶以雪為榮,顯示其實力”只是壹種文學語言,這是不充分的。更何況傳統文化的內涵博大精深。比如講“中庸”的儒家是壹種文化,反中庸的法律也是壹種文化。怎麽用幾種花鳥魚蟲來表現呢?

誠然,中國幅員遼闊,花文化積澱極其深厚,壹個國家很難代表整個國家的自然、植物、人文狀況。

據了解,在過去中國的國花評選中,牡丹、梅花有很多聲音。陳俊宇教授是中國大陸最早倡導國花評選的專家。早在1982,他就提出了以梅花為國花的建議。後來又提出“壹國兩花”(牡丹、梅花)的主張,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

許多專家認為,壹國兩花更合適,梅花可以代表長江流域,牡丹可以代表黃河流域的花,壹樹壹灌木,象征精神文明,象征中國人民勤勞和不屈不撓的性格,象征物質文明,象征繁榮與和平。尊梅花牡丹為國花,可以激勵各族人民和海內外中華兒女繼續自強不息,為牡丹所象征的幸福繁榮而奮鬥。1994年,中國舉行了盛大的國花評選,牡丹入選國花,蘭花、荷花、菊花、梅花為“四季名花”。但人大認為各方分歧太大,無法做出決議,最後不了了之。可以說沒有達成共識。

畢竟國花的評選是壹件很嚴肅的事情。我們寧可慎重,也不要草率決定,否則會造成永遠的遺憾。

相比較而言,那些國土面積小、歷史短、文化單壹、民族結構不復雜的國家,很容易選出自己的國花,比如澳大利亞的相思樹、荷蘭的郁金香、法國的香根草鳶尾、德國的矢車菊、泰國的睡蓮...人不多,容易統壹意見,全面照顧,得出大家都接受的結論。

中國的花卉基地不太受歡迎。

全國花卉評估

為什麽壹定要全國人大決定國花的評選?

國花的評選不會發生在戰亂動蕩的年代,也不會發生在饑寒交迫的年代。國花的選擇是壹個繁榮的舉動,表明中國社會已經走向和平與繁榮。

但是國花的評選壹定要報人大嗎?以此類推,今後國酒、國宴、國竹、國果、國草等所有“國”字號的評選,都必須報全國人大決定。全國人大不會變成行業評選委員會嗎?而且國花顯然不能和國旗、國徽、國歌相提並論,因為後者是壹個主權國家的象征,國花沒有這樣的象征意義。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代表全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其職權是立法、監督、任免等。顯然,國花的評選不在其職權範圍之內。

既然是“國”這個名字的評選,就應該真實地反映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哪些動植物品種能夠贏得“國”這個名字的光環,就不應該由有關機構或專家首先決定,而只能由人民群眾以適當的方式決定,因為這樣的評選並不具有任何科研效果。這種選擇不應從屬於經濟或其他目的,如發展旅遊業等。——這也不同於前段時間的“中國十大名山”評選,十大名山的評選真正承擔的是“提升中國山地資源整體形象”的責任。這時候適當考慮旅遊也無可厚非。國樹、國鳥、國花、十大名山都有不同的附加值。

中國社科院陶博士認為,國花具有國家名片的象征意義,評價標準的制定是壹件事關方方面面關系和利益的大事,直接影響評選程序和結果的公正性。不能隨意剝奪公眾在評選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和投票權,隨便授予中國林學會。

在挑選國花的問題上,最重要的是要有壹套公開公正的程序和標準,同時還要有舉國上下的廣泛參與。試想壹下,如果像1986那樣,公眾的參與熱情根本沒有被調動起來,十幾億公民只投了可憐的15萬票,卻要把這樣壹個沒有廣泛參與的評選結果作為全國公認的“國民x”向全世界介紹,這樣的評選活動是在凝聚還是在瓦解公眾的愛國熱情?

陳俊宇教授曾說:“各國憲法只規定了國旗和國徽,沒有壹個國家把國花列入憲法。可見國花要大眾化,要廣泛征求群眾意見。”

因此,國花的評選雖然莊重,但其政治或經濟意義十分有限,不宜從事政治活動。我們應該以平常心對待,標準的確定和最終的結論應該尊重民眾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