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們住在主要由木頭制成的房子裏,這非常容易著火。所以當時人們的救火意識也比較強。古代人壹般不會把易燃物品放在自己附近,所以古人對燃放鞭炮有非常嚴格的規定。
更重要的是,每家每戶都配備了防火工具。普通人經常有壹個生活用水和防火的大桶。有錢人家就不壹樣了。大家庭開始用水袋滅火。如果發生火災,會有人安排抓竹子往火點註水。關於古人的防火措施,值得壹提的是,宋代還出現了專門的消防隊。巡邏的士兵接受了嚴格的訓練。滅火時,戰士們齊心協力,各司其職。有的負責運水,有的專門滅火,有的在搶救居民。除了救火,巡邏隊還負責防火。每天晚上,士兵們都會沿街檢查火情,提醒人們註意防火。南宋時,有人能看到街上有專門的救火部隊。在這支軍隊中,有著嚴格的獎懲制度:聽從指揮,努力滅火的人,將酌情給予獎勵;滅火過程中受傷的人,會安排回家休假休養;而壹些不聽指揮的人也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其實古代人早就知道防火是必須的。如果火星要出現在天空中,負責用火的重要人物會敲木瀆,沿街提示。類似影視劇中“天氣幹燥物燥,小心蠟燭”的口號,提醒大家安全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