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認為端午節陽氣充沛,菖蒲和艾草繁盛,有辟邪防蚊的作用,所以有在門上掛菖蒲或艾草的習俗,所以端午節又叫菖蒲節。艾葉等驅邪物品都是爬山時收集的,爬山時可以遠眺,緬懷先人。
據我所知,在建德、珠海、遼寧、沈陽,都有端午節爬山的習俗。
此外,黃河以北地區還會有端午節出遊的習俗。壹般都是去郊區郊遊,上班也沒時間出去爬山,所以很多人利用假期去爬山。因為地理緯度的原因,北方的春夏比南方來得晚。黃河以南端午節很熱的時候,黃河以北相對涼爽,尤其是東北和內蒙古,出去玩非常適合爬山玩水。大家正好利用假期壹起去爬山。
爬龍舟節與白蛇有關。
傳說白蛇偷了錢塘縣的銀子為徐賢開藥店,被官府嚴查。於是她和徐賢帶著小青回到錢塘江,來到三江口建德,在那裏開了壹家藥店,安頓了下來。有壹年春天,建德地區發生了壹場小兒瘟疫,很難治愈。她決心和小青壹起冒險去峨眉山偷靈芝和仙草,以此來挽回壹個孩子的痛苦。他們偷了峨眉山,得到了仙草,卻被警告只準使用,不準私自種植,否則觸犯天條就麻煩大了。
為了防止瘟疫再次發生,白蛇教會了天下百姓仙草的修煉。然而,這個消息終於傳到了天堂。玉帝知道後,非常生氣。他派天兵去抓她,把她釘在南風塔下。因為白蛇是在端午節被殺的,所以每年端午節,孩子們都要爬上南風峰,去南風塔看望救命恩人。久而久之,形成了端陽獨特的爬山習俗。
每年端午節,孩子們都會穿上嶄新的衣服,戴上用五顏六色的絲線織成的香囊,脖子上掛著老淩(鉆飾),額頭上用雄黃畫上“王”字。他們在父母的帶領下,從南門碼頭乘坐吱吱嘎嘎的渡船,登上對岸的南峰,在天寧寺拜千手觀音,然後上塔。長輩會給他們講白蛇的故事,代代相傳。
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是我們的傳統文化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人們慶祝端午節也很隆重,慶祝端午節的活動也多種多樣,每個地方都有很大的不同。讓我們來看看端午節的其他習俗。
龍舟比賽:
這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代楚國的人們,對聖人屈原之死戀戀不舍,許多人劃船追趕救人。他們爭先恐後地互相追趕,到了洞庭湖就不見了。之後,我會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劃龍舟來紀念它。劃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免吃了屈原的屍體。比賽的習慣盛行於吳越和楚國。
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另壹個傳統習俗。粽子,又稱“粟米”、“粽子”。歷史悠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家家戶戶都要泡糯米,洗粽子葉,包粽子,花色品種更多。從餡的角度來說,北方有很多小棗的北京棗子餃子;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並傳播到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國家。
裴香包:
孩子們在端午節戴香囊,據說有避邪驅除瘟疫的意思。其實是用來裝飾內頭的。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絹布包裹,香氣四溢,再用五色絲線系成壹繩,做成壹串形狀各異,各種精致可愛。
菖蒲:
端午節也是自古流傳下來的“養生節”。這壹天,人們掃院,掛艾葉,掛菖蒲,灑雄黃酒,飲雄黃酒,攪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藥,是我國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共有的習俗。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壹。端午節也叫端午和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時節、崇武節、五月節、玉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拉節、詩人節、龍舟節等。雖然名字不同,但總體來說,各地人民的風俗是相似多於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