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國殤》(屈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國殤》(屈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出自:《九歌·國殤》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作品。原文:

九歌·國殤

先秦:屈原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淩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譯文:

手拿幹戈啊身穿犀皮甲,戰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

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雲,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

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

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鼓。

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屍首棄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

佩帶長劍啊挾著強弓弩,首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

實在勇敢啊富有戰鬥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國殤》之作,乃因“懷、襄之世,任饞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怒神怨,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屍膏野,以快敵人之意。原蓋深悲而極痛之”。

在秦楚戰爭中,戰死疆場的楚國將士因是戰敗者,無人替這些為國戰死者操辦喪禮,進行祭祀。於是放逐之中的屈原創作了這壹不朽名篇。

賞析:

作者描寫場面、渲染氣氛的本領是十分高強的。不過十句,已將壹場殊死惡戰,狀寫得栩栩如生,極富感染力。底下,則以飽含情感的筆觸,謳歌死難將士。

有感於他們自披上戰甲壹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壹刻他們緊握兵器,安詳地,心無怨悔地躺在那裏,他簡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緒奔進。

他對這些將士滿懷敬愛,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壹樣,在詩篇中,他也同樣用壹切美好的事物,來修飾筆下的人物。

這批神勇的將士,操的是吳地出產的以鋒利聞名的戈、秦地出產的以強勁聞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飾的鼓槌,他們生是人傑,死為鬼雄,氣貫長虹,英名永存。

作者介紹:

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後,屈原自沈於汨羅江,以身殉國。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

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壹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壹,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屈原的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主要表現是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風調激楚,是屈原楚辭風格。

屈原由於受霄小的排擠陷害,使曾經對他十分信任並依靠他變法圖強的楚懷王,對他產生懷疑以至疏遠放逐;楚襄王當政後,更為昏庸,朝政日益腐敗,楚國面臨亡國的危機。

而對屈原這樣的愛國誌士迫害有加。詩人正直的性格,高潔的人格,愛國的行動,反倒都成了罪過。他將自己滿腔憤激的情緒,發而為詩,形成了激楚的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