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之思”——讀謝朓的《遊東田》
我們同甘共苦,手拉手享受快樂。尋雲倦亭,望菇亭隨山。遠樹暖樓,炊煙無邊。魚玩新蓮,鳥散花落。不香春酒,猶望青山郭。
謝朓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詩人。他的字很高明,因為當過宣城太守,又被稱為“謝宣城”。冀東侯永元元年(499年),謝朓因被陷害下獄而死,時年36歲。謝朓在短暫的壹生中,留下了許多《墨山泛水》的詩篇。他的山水詩完全擺脫了玄言詩的影響,以清新淡雅的風格閃耀於齊梁詩壇。因與謝靈運同宗,山水詩與謝靈運齊名,故又有“小謝”之稱。但他的山水詩優於謝靈運,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贊美。梁世忠容《詩品》說,謝朓的詩“往往充滿警世”,“謝朓在近代獨樹壹幟”。杜甫在《岑史頌》詩中也說:“謝朓的每壹篇都可以諷刺。”李白更加欽佩謝朓。
《遊東田》是謝朓的代表作之壹。中山市齊王輝大廈附近風景宜人。這首詩以清新迷人的筆觸描繪了東田山水的自然之美。前兩句是“cóng,手拉手享受人生”。第壹,我寫我旅行的原因,就是我內心很壓抑,所以我會去大自然玩。不好意思,心情,這裏指的是喜悅。我們經常會有這種生活的感覺。心情不好的時候,挑個有山川有植物的地方走走,可以消除很多煩惱。看來謝朓也是這樣,所以很快就陶醉在自然風光中了。
“尋雲倦亭,望菇亭隨山勢”,這兩句話寫出了旅行的路線。我的意思是不斷提升。沿著重疊的梯田往上爬,回望遠眺,山腳下的亭臺樓閣如雨後春筍。這兩句話的妙處就在於打開了壹個大畫面,能讓我們想象到白雲飄動,亭臺疊閣的奇妙場景,甚至能認出詩人爬樓梯的身影。“尋雲”、“隨山”等詞,表現了詩人此時閑適自得的心情。“求”這個詞很有意思。是雲,不是水,不是風,也不是其他任何東西。當然,這意味著妳旅行的地方很高,但更重要的是,雲的空靈和遙遠的姿態能引起人們引人入勝的聯想。“尋雲”是對詩人內心欲望的偽描寫,“追山”是對詩人外貌的真實描寫。它來源於尋雲,卻又隨山而去,表現了詩人崇高的詩性思維和悠然的情態,具有語言淡而筆力迷的藝術效果。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在《抒情歌謠集》的序言中說:“詩人的思想對象無處不在;雖然他也喜歡用自己的眼睛和感官作為向導,但只要他發現移動的大氣可以展開翅膀,他就跟到哪裏。“隨著視野的不斷開闊,詩人敏銳地捕捉到大自然中的特色景物,進行巧妙的思考,生動地描繪出來。”樹遠樓暖,煙無邊”向我們展示了廣闊的前景。這時,詩人爬到了山頂,向遠處望去,只見遠處樹木叢生,周圍是壹層薄霧和輕煙。就像國畫中常見的山水,在霧和迷茫中偶爾顯出壹些山光或樹色。”千千”和“桑迪”壹樣,都是郁郁蔥蔥的意思荒涼”,蔓延的樣子。這兩組重疊的文字,既寫出了廣闊的自然空間,又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有茂密的樹木,濃密的炊煙,甚至連綿不斷的群山,雲朵的統壹。壹幅詩情畫意、美輪美奐的自然景觀畫卷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仿佛在和詩人壹起暢遊。
“魚演新角色,鳥散花落”,這是近景,也點出了節日。兩句話充滿了情感和趣味,壹直被人們傳誦。如果說前幾句像寫意山水,那麽這兩句就像工筆花鳥。詩人壹瞬間把握住了活動,生動細致地展現了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尤其是初夏的獨特風光。兩句話有層次,第壹句寫俯視,第二句寫仰視。只有幾個十字架,但有很大的藝術容量。“魚戲”中的“戲”字,描寫的是魚悠閑自得地遊來遊去的活潑神態;《新荷花樂章》讓清新荷花的婉約之風躍然紙上,“鳥語散”這句話微微打開了特寫鏡頭,向人們展示了鳥兒歌唱落入英倫的繽紛景象。花“盈”,故易灑,魚移新蓮。指出時間在春末夏初之交。兩句話裏的四個場景構成了壹個畫面,整個畫面是在壹瞬間的活動中寫出來的。字裏行間,詩人輝煌的情懷,洋溢著大自然的生機。
面對大自然的美好畫卷,詩人如醉如夢,完全忘記了初來乍到時的煩悶,這使詩人發出了由衷的感嘆:“不要春酒香,仍望青山果。”在詩人看來,再美的美酒,也沒有比山碼頭的水岸更令人神往的了。在文本結構上,這兩句與前兩句相呼應。在古代,酒和愁是連在壹起的,如曹操的《短歌行》、《何以解愁,唯有杜康》和李白的《但既然水還在流,雖以劍斬之,愁還歸,雖以酒溺之》詩。所以有“借酒消愁”的說法。在此時的謝朓看來,即使有壹大堆心事,也沒必要用酒來驅散。最好的方法是去大自然。詩人似乎從自然景觀中找到了與自己內心情感和諧的東西。
全詩表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的向往。也體現了詩人寫山水的能力。謝朓山水詩的最大特點是善於以清新自然的風格描繪大自然中的美景,給讀者留下馳騁想象的藝術空間,有壹種深邃含蓄的美。僅以有無意象、能否融合場景來衡量意境的深淺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作者應該能夠將讀者的“意義”與作品中的“環境”融為壹體。謝朓的山水詩就有這個特點。他雖然寫的是山川,但並不是以介紹性的方式羅列壹些景物,而是選擇壹些主要特征進行生動的描繪,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就像中國畫常常在斷水殘山之外留下壹大片空白,讀者可以在空白中感受到雄偉的群山和浩蕩的水氣。劉熙載《娛樂之約》曰:“山林深,望無限,探無止境,書不為好。”詩詞書法都是如此。謝朓的山水詩有空間感,與他偏愛疊字有關。所以往往會有壹種深邃迷人的思想。比如這首詩中“千千”和“陌陌”的重疊用詞,拉長了詩人想要描繪的畫面,空間極其廣闊。這種現象也存在於謝朓的其他詩歌中,如“秋江灰暗,寒島夜灰”(《暫作京師》);“李蒼山色,沈沈冷水波”(《出樊曲》);“離風日甚遠”(《祝丘曲》)等等。
謝朓清新淡雅的詩風在當時獨樹壹幟。接近他那個時代的沈約說,他的詩是“和石和石,思雲”(《傷寒論》)。謝朓的詩風對後世影響很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詩。李白短詩清新淡雅的壹面,在謝詩歌的沈浸感中也可見壹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