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官員的正常退休被稱為“史鷙”。在古代,史鷙、至正和秀智的名字也很常用,這意味著官員辭職回家。這壹制度起源於周朝,形成於漢代以後。
壹般官員的年齡是70歲,如果有疾病,就會被推進。官員的官銜、俸祿的多少以及做官後是否會上朝,都與他原來的官品、政績以及皇帝的寵信程度有關。
擴展數據
根據65438年6月國務院發布的《工人退休退職暫行辦法》和《老弱病殘幹部安置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規定,有下列情形之壹的,可以辦理退休:
(1)男幹部職工60周歲以上,女幹部55周歲以上,女職工50周歲以上,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10年。
(2)從事井下、高空、高溫、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作的勞動者,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或者工作年限滿10年的。
(3)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作10年,經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
(4)因工致殘,經醫院鑒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勞動者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根據《工傷保險條例》(2004年6月65438+10月1日起實施),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壹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按月享受傷殘津貼;
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的,停止領取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百度百科-史鷙
2.文言文中有哪些表示“退休”的詞?1.退休後回家[?·胡·Xi]
【解讀】老年辭職,回老家。
【出處】明·淩濛初《始刻驚》卷二十:“西京洛陽郡有壹官,姓劉明炯,字溥。曾任青州刺史,六十歲退休。”
2.功成身退
【釋義】身:自我,自我。完事後,妳就退休,再也不回來了。
【出處】《老子》第九章:“成、名、退、天道。”
3.解除武裝後重返戰場
【解讀】解決方法:起飛;答:古代士兵在戰爭中穿的戰鬥服。脫下軍裝回家種田。從軍隊回家的士兵。
4.衣錦走在白天[yǐjǐnzh?u xíng]
【釋義】穿著華麗的衣服,白天出行。在舊時代,它被描述為壹個人在自己的家鄉做官,或在另壹個地方做官退休到自己的家鄉,這是壹種不同尋常的榮譽。同“日繡衣”。
【出處】石《崇佑官宦張大夫陳公墓誌銘》:“太上皇,與皇帝相愛,死有余辜,累朝臣子孫,累聖靈。幸好他已經破了魯。禪在裏間,特命立首,請退,不得不守鄉社。大家都誇他:‘所謂白日走衣錦之人也。’"
5.穿著衣服回家[yījǐn Huán Xiāng]
【釋義】舊稱,指致富後回鄉。意思是向村裏吹噓。
3.有哪些描寫「退休」的詩詞?1,老騎驢,誌在千裏。
烈士們在晚年充滿勇氣。——曹操《龜雖壽》解讀:老馬蹲在馬槽裏,心仍望馳騁千裏。雖然年紀大了,但他爭奪天下的野心並沒有停止。
2、老當益壯,寧可心動;窮則強,不墜青天。——王波《滕·王戈序》譯文:老了更有英雄情懷,能因為白發而改變人的願望嗎?形勢艱難,意誌更加堅定,我們永遠不會放棄登頂的雄心壯誌。
3.廉頗到了可以吃飯的年齡了嗎?——辛棄疾譯《永裕樂靜口顧北亭懷古》:廉頗老了,胃口如何?意味著妳晚年要為國家做貢獻。4、酒,胸膽尚開,太陽穴微霜,有何危害?馮唐什麽時候送來?——蘇軾譯《江城子》:當年,馮唐捧著文帝的傑夫去救戰將尚維,使他免罪復職。什麽時候朝廷才能派馮唐式的義士來為我求情,讓我像尚維壹樣得到重用,保家衛國?5、蛀牙和長期退休,毛亨貧瘠寂靜的秋天更是禁止。
——陸遊譯《老嘆》:牙齒脫落,頭發花白。我已經退休很久了。毛亨是荒涼和孤獨的,我不想提及秋天。6.我還是嘆了口氣,問我什麽時候退休。
——蘇轍譯《王詵杜威彩山卷題》:我將橫卷還妳,只留我壹人嘆息,問何時能退。
4.有哪些詞可以用來形容退休回家,白天走,成功後退休,成功後退休,退休後回家?
第壹,帶著衣服回國。
白話解釋:舊稱,指致富後回鄉。
朝代:唐朝
作者:宋琦、歐陽修。
來源:《舊唐書·江木傳》:“衣錦還鄉,古人猶榮。”
富貴之後回鄉,是人們從之前就壹直向往的。
第二,衣服和織錦是白天的。
白話解讀:白天穿著華麗的衣服去旅行。在舊時代,它被描述為壹個人在自己的家鄉做官,或在另壹個地方做官退休到自己的家鄉,這是壹種不同尋常的榮譽。
朝代:宋朝
作者:葉適
來源:《崇尤冠桓張邀大夫赴朝侍郎陳公墓誌銘》:“人皆贊曰:‘所謂白日走衣錦之人也。" "
人們稱贊這就是所謂的養老院,這是壹種非凡的榮譽。
第三,成功後退役
白話解釋:指功成身退,壹去不復返。
朝代:春秋時期
作者:老子
來源:《老子》第九章:“成、名、退、天道。”
翻譯:幹完就退休,符合天德。
第四,工作退休
白話文解釋:指成功後退官。
朝代:春秋時期
作者:老子
來源:《老子》:“退天之道。”
這是成功之路。
動詞 (verb的縮寫)退休後回國
白話解讀:老年辭職,回鄉。
朝代:明朝
作者:淩夢初
出處:驚世第刻,卷二十:“西京洛陽郡有壹官,姓劉明炯,字溥。曾任青州刺史,六十歲退休。”
西京洛陽縣有個官員。他姓劉名弘景,字溥。他在青州做刺史,60歲辭官回鄉。
5.古代有壹些代表退休的詞,如“做官”、“立業”、“從政”、“歸隱故鄉”。
中國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僅限於官員。常見的稱謂有“史鷙”、“史鷙”、“至正”。《春秋公羊傳》中“退而為官”,書中註明“為官,重登王位”,意思是與國王交換權利。
“退休後回鄉”是“病重不能辦事者”和“病重不能辦事者”主動辭職,提前申請辭職,回到家鄉,提前退休的情況。古代官員提前退休相對簡單。只要官員申請,皇帝壹般都會允許。
擴展數據:
古代退休待遇:退休後的待遇關系到退休官員的老年保障和尊重的大問題。歷代對此都比較重視。
首先是政治待遇,據《禮記》記載:清朝的官員稱為“國老”,將軍府的官員稱為“老人”,從稱謂上可以看出對老臣的尊重。到了唐代,對作官的官員進行告別儀式,敲鑼打鼓,送回老家。
雖然形式和現在發證書或者“光榮退休”的相框不壹樣,但是意義是壹樣的。三等以上的官員,做官後仍然允許在朝廷走動,參與朝政。
明代的官宦在禮儀上仍然受到尊重,在參加宴會、祭祀等活動時,仍然享受原職銜的禮遇。其次,在經濟待遇方面,退休後會有不錯的待遇。
按照漢朝的規定,年薪2000石以上的官員,退休時可以領取原工資的三分之壹作為退休金。魏晉時期的退休官員幹脆任命壹個“謀士”等閑職供養。唐代五品以上官銜的官員,俸祿減半,功臣元勛經皇帝批準,退休後可以保留全薪。
例如,當著名的方和宰相宋靖成為官員時,皇帝給予特別的許可。六品以下官員退休時,會分到壹定數量的田地養老。
宋代對退休官員的安置和優待達到了壹個高峰。特別是在宋神宗之後,妳可以帶著妳的職位退休。
官員壹上任,都是上壹層樓。做官之後,依然可以升官,參與國事。
與在職官員相比,他們只少了壹點實權。明初規定,三級以上的官員按現任職務退休,四級以下的官員在現任職務上任職滿三年,沒有重大錯誤的,可以晉升壹級官職。
明中葉改表現突出者,可升兩級官職。在養老金方面,明初規定官員領取原俸,但很快就取消了。
後來規定退休官員壹般情況下不發養老金,但也不讓妳喝西北風。如果家裏窮,不能自救,“還有壹個月的時間給彌爾士修復(最終)身體。”清朝基本上是按照明朝的退休制度執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