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鯤的詩句

關於鯤的詩句

1. 和鯤有關的詩句

《同崔錄事哭鄭員外》盧照鄰

文學秋天遠,郎官星位尊。

伊人表時彥,飛譽滿司存。

楚席光文雅,瑤山侍討論。

鳳詞淩漢閣,龜辯罩周園。

已陪東嶽駕,將逝北溟鯤。

《贈宣城趙太守悅》李白

溟海不振蕩,何由縱鵬鯤。

《上崔相百憂章》李白

***公赫怒,天維中摧。

鯤鯨噴蕩,揚濤起雷。

《泊嶽陽城下》杜甫

江國逾千裏,山城僅百層。

岸風翻夕浪,舟雪灑寒燈。

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

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2. 帶有鯤詩句

1.傳說中的大鳥名。

語本《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鯤,後訛為“鵾”。常以“鵾鵬”比喻才能卓異、誌向高遠的人。

晉 葛洪 《抱樸子·守塉》:“鵾鵬戾赤霄以高翔,鶺鴒傲蓬林以鼓翼。”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詩之三:“仰笑鵾鵬輩,委身拂天波。”

明 張居正 《贈國子馬生行》:“鵾鵬跛躄風塵中,驊騮伏櫪鹽車下。”

梁啟超 《飲冰室詩話》九二:“海外鵾鵬憶鷽鳩,蟪蛄朝菌各春秋。”

2.指鯤和鵬。

唐 白居易 《禽蟲十二章》詩之二:“蛙跳蛾舞仰頭笑,焉用鵾鵬鱗羽多。”按,鱗指鵾言,羽指鵬言。鵾,當作“鯤”。

3. 帶有鯤詩句

1、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清 · 丘逢甲《元夕無月》 白話譯文:三年後的今夜天空不見月光,美麗的月亮大概在臺灣故鄉。

想到海復天之外去尋找明月,半夜裏做夢,神魂飛渡重洋。 2、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

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唐 · 杜甫《 泊嶽陽樓下》 白話譯文:留滯他鄉,有才無用,艱危時局,氣節彌堅。

圖南之舉未可逆料,但制鯤鵬變化是巨大的,將會飛向南天。 3、溟海不振知蕩,何由縱鵬鯤。

所期玄津白,倜儻假騰鶱。—— 唐 · 李白《贈宣城趙太守悅》 白話譯文:亂世出英雄,溟海不振蕩,鯤道鵬怎麽才能展翅高飛呢?期待妳有朝壹日身居高位,借妳的東風青雲直上。

4、不聞北溟鯤,壹舉三千裏。—— 明 · 王祎《雜詩(四首)》 白話譯文:不打聽也知道北溟有鯤,壹展翅便可飛三千裏。

5、斥鷃蒿蓬足,鯤鵬謾北溟。—— 宋 · 陳棣《無題》 白話譯文:鷃雀的腳站在草野之中,鯤鵬散漫的世界最北端遨遊。

4. 帶有“鯤,鵬”的詩句有哪些

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杜甫《泊嶽陽城下 》鯤鵬變化知難測,龍蠖升沈各有由。 ---- 殷文圭《和友人送衡尚書赴池陽副車》溟海不振蕩,何由縱鵬鯤。

----李白《贈宣城趙太守悅》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李白《臨路歌》大鵬壹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李白《上李邕》已陪東嶽駕,將逝北溟鯤。 ----盧照鄰《同崔錄事哭鄭員外》鯤飛今始見,鳥墜舊來聞。

----孟浩然 《曉入南山》鯤鵬路遠,鷗鷺盟寒。 ----《中呂普天樂 維揚懷古》鯤鵬屬中國古代神獸之壹,最早出現於道家學說《莊子·逍遙遊》。

書中記載“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常用鯤鵬比喻壹些宏偉之事,壹句俗語曰:“學做鯤鵬飛萬裏,不做燕雀戀子巢”。Pelagornissandersi是2014年7月7日美國研究人員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發掘的壹個史前海鳥骨骼化石,經分析表明,這種海鳥可能是地球歷史上曾經存在的最大鳥類,其翼展介於6.1米至7.4米之間,在天空中翺翔數公裏不用扇動壹下翅膀。

現在這種史前海鳥印證了鯤鵬的存在,只是誇張神話的描述和傳承了下來。這種史前海鳥印證了鯤鵬的存在,只是誇張神話的描述和傳承了下來。

5. 求帶有鯤 或 鵬的詩句

李白《臨路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李白《上李邕》

大鵬壹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冥水。

時人見我恒殊調,見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贈宣城趙太守悅》

溟海不振蕩,何由縱鵬鯤。

杜甫《泊嶽陽城下》

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盧照鄰《同崔錄事哭鄭員外》

已陪東嶽駕,將逝北溟鯤。

孟浩然 《曉入南山》

鯤飛今始見,鳥墜舊來聞。

6. 古詩詞中的“鯤”

鯤(kūn):本指魚卵,這裏借表大魚之名。

壹鵬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當屬《莊子》。莊周在其《莊子-逍遙遊》中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水擊 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莊周用汪洋恣肆、氣勢磅礴的筆調,寫出了壹只怎樣的巨鳥啊!且不說太平洋能否容得下鯤,那由鯤“化而為鳥”的鵬,壹旦飛將起來,那地球看起來豈不就是壹枚小小的鳥蛋了?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壹,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於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

“逍遙遊”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壹個重要方面。全篇壹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

在莊子的眼裏,客觀現實中的壹事壹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壹切順乎自然,超脫於現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壹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壹體;提倡不滯於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原文北冥有魚①,其名為鯤②。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③。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④,其翼若垂天之雲⑤。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齊諧者⑧,誌怪者也⑨。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⑩,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馬也(13),塵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16)?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17),則芥為之舟(18);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裏則風斯在下矣(19)。

而後乃今培風(20),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21),而後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22):“我決起而飛(23),搶榆枋(24),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萬裏而南為(26)?”適莽蒼者(27),三飡而反(28),腹猶果然(29);適百裏者,宿舂糧(30);適千裏者,三月聚糧。

之二蟲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靈者(35),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37)。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38),眾人匹之(39),不亦悲乎?湯之問棘也是已(40):“窮發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

有魚焉,其廣數千裏,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44),絕雲氣(45),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46):'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47),翺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48)。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49)。

故夫知效壹官(50)、行比壹鄉(51)、德合壹君、而徵壹國者(52),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53)。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54),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內外之分(56),辯乎榮辱之境(57),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58)。

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禦風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後反(61)。

彼於致福者(62),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63)。

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禦六氣之辯(65),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66)?故曰:至人無己(67),神人無功(68),聖人無名(69)。鯤(kūn):本指魚卵,這裏借表大魚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