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每個人收養兒子都想聰明,我被聰明耽誤了壹輩子。
只希望這孩子憨厚老實,無災無難達公。
每個人都希望孩子生下來就聰明。但是聰明有什麽好處呢?就是因為我聰明,所以被別人羨慕,因為聰明錯過了壹生。我只希望我的兒子蠢,呆,無災無惡,能當官到公職。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任永璉副使閑職,壹幹就是五年。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朝雲生下壹子,小名甘兒,才氣橫溢,蘇軾欣然寫下《洗兒戲》詩。
西方有個所謂的愚人節,年輕人喜歡互相調侃取樂。另壹方面,中國有壹個愚人移山的故事,和壹種人生哲學。古往今來,大家都不喜歡被人說“傻”,更別說自己的後代了。但是蘇軾的這首詩並不有趣,也沒有什麽意義。過去習慣在嬰兒出生後三天或滿月時給嬰兒洗澡,稱為“洗兒”。
蘇軾結合自己人生的教訓,發出了別樣的感慨。經歷過生死大起大落的蘇軾,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愚忠”。這個“傻”應該不代表愚蠢,這個“老實”當然也不代表粗魯,只是很少會糊塗和愚蠢。
人要聰明機警很簡單,需要處處留心,事事小心。但是聰明人變得迷茫是最難的事情。所謂迷茫,就是保持初心。難得迷茫,難得有初心。
百度百科-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