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大運河分為隋唐大運河和京杭大運河。前者南北走向,東西兼顧,對吧?人字?對,後者縱貫南北,臥於東南,顯?壹個字形?大運河變直的原因是什麽?
上圖_楊光(569-618),即楊迪皇帝。
大運河的前世。
大業元年(605年)三月,楊迪組織百萬民夫開鑿連接黃淮的永濟運河,拉開了隋唐大運河修建的序幕。整條運河全長2700公裏,以洛陽為中心,北起卓君(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橫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八省市,連接黃河、海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它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大的。
隋唐大運河貫穿華北平原、淮河平原、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是隋唐宋時期重要的經濟命脈。主要運輸水等商品,不僅節約了巨額物流成本,還促進了運河沿線城市的經濟發展。同時促進北方少數民族文化與中原漢族文化的融合,促進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形成、鞏固和壯大。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局部修復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從此進入歷史舞臺。雖然起點和終點相同,但全長1.797公裏,途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等6個省市。主要水源有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南四湖?補充。京杭大運河比隋唐大運河縮短了903公裏。至今仍是重要的航運水道,與長城、坎兒井齊名?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以上_隋唐大運河
政治重心轉移,隋唐大運河命運堪憂。
隋唐大運河惠及隋唐兩朝,輻射長安、洛陽、開封、杭州、揚州等世界級城市,為唐代開元的繁榮和宋代的經濟繁榮奠定了基礎。可以說,在隋唐大運河的滋養下,奠定了唐宋時期的長治久安和豐衣足食。
公元1272年,元世祖的忽必烈遷都後,隋唐大運河日漸陳舊。當時的政治中心在大都,而不是唐宋時期的中原腹地。隨著政治中心的東移,急需江南運輸的錢、糧、物。受隋唐大運河方向的限制,物資要經過反復的水陸轉載才能到達目的地,導致運輸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增加。江南地區在全國經濟總量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隋唐大運河難以滿足社會經濟交流的要求,必須進行升級、彎直。
上圖_隋大運河(左)和元大運河(右)
以上_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有所思。
統壹三年(公元1262年),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學水利,思維巧?這引起了忽必烈的註意。元二年(公元1265年),郭守敬升任都水哨監,成為當時水利建設的骨幹成員。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郭守敬受命巡視河北、山東的山川。他經過考察,提出了壹個初步的隋唐大運河的整治方案,並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上報朝廷。
至元二十九年春(1292),郭守敬作為水監,開始主持運河引水工程。十年間,該工程以江蘇省清江為依托,分南北兩岸建設。清江北岸開挖?洛洲河?然後呢。匯通河?沿江的天然湖泊補充了巨量的水量,船只可以直飛天津。與此同時,大運河的最北端已經挖好了。通惠河?運河從通州到大都積水潭,清江南岸穿過漢溝和江南運河,到達終點杭州。由此,京杭大運河初具規模。清中葉名臣朱軾稱贊郭守敬?陳水麗言不盡,功不可沒。。
大運河與元代水運
黃河水患頻發,隋唐大運河痛苦不斷。
從趨勢上看,隋唐大運河分為?壹巴掌壹巴掌?兩部分。壹圈是運河的下半部分。運河從揚州出發,向西北延伸,斜穿安徽,進入淮河流域,穿過河南,與黃河相連,到達洛陽。伊寺是運河的上遊,它從黃河轉向東北,流經河北,穿過海河,在卓君結束。
上圖_與黃河交匯的隋唐大運河。
由於與黃河相連,給隋唐大運河帶來了不穩定因素。黃河中遊穿過黃土高原,河水夾雜著大量泥沙。鬥水七沙?被稱為。據統計,黃河最大年輸沙量為3965438+億噸,多年平均輸沙量為1.6億噸。最高含沙量920kg /m,年均含沙量37.8kg/m,因此,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黃河被大量泥沙包圍,導致河道變窄,河床擡高,水利設施淤塞,形成地上河奇觀。發生洪水時,在巨量水沙的沖擊下,黃河下遊的堤壩容易發生決堤,嚴重威脅兩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從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2540年的543年間,黃河泛濫,共1590次。隋唐大運河受黃河洪水影響,下部舊路大部分已埋於地下。只有考古發掘才能證明它的存在。
上圖_黃河流域地圖
地緣政治的變化讓隋唐大運河難以力挽狂瀾。
隋文帝隋文帝實現南北統壹後,在江南推行了許多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引起了當地士紳與關隴貴族的矛盾。隋煬帝十年(公元590年)十壹月,江南地區陷入叛亂,暴露了隋朝內部的裂痕和不穩定。
其實江南經濟發達。傅出天下,江南十九裏?關中地區作為首都,是全國的政治軍事中心。楊迪通過隋唐大運河溝通南北,調動東南的錢糧,支持西北的軍需消費。雙方各取所需,達成戰略平衡,實現南北和諧。
上圖_淮河流域地圖
隨著政治中心的東移,新地緣政治應運而生。南宋詩人辛棄疾曾坦言:夫守河失淮,可見吳、陳、南唐之事。?可見淮河流域對長江以南的重要性。明代地理學家顧祖禹強調:南支以江淮為險,守河者勝於守淮者。也就是說,軍事上最好防守淮河。他還提出:?淮澱是國之唇,江南是國之齒。?從而確立了淮河與江南的戰略關系。
因此,將東西向的隋唐大運河改造成南北向的京杭大運河,無疑是壹項劃算的投資。既可以利用高效的航運進行戰略機動、人員調配、物資補給等軍事行動,又可以為南方提供軍事戰略屏障,使北方的政治軍事中心和南方的經濟中心有機結合,形成統壹的整體。
以上_明清時期的京杭大運河
無論隋唐大運河還是京杭大運河,都是封建王朝保持生機和活力的經濟大動脈,造就了獨特而豐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資源。隋唐大運河的修直順應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對時代的進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如果說隋唐大運河是弓臂,那麽京杭大運河就是弓弦。兩人壹起射出了中華民族大繁榮之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