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位於關中平原,是Xi長安城的所在地。北臨渭河,西臨灃河,東臨巴河和浐河,南接鐘南山。這裏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山川秀美,風景秀麗,是中國經濟區的重點。秦朝統壹六國建立第壹個統壹的封建國家,首都鹹陽位於關中平原渭水河北岸。西漢的都城長安在渭河南岸。隋朝統壹中國後,西漢在長安東南建新都。隋文帝(541-604)隋文帝命當時著名的建築師凱文(555-612)負責規劃、設計和監督。開帝二年(公元582年)六月動工,次年三月,遷都宮城,取名大興城。大興城占地84平方公裏,約為Xi安城(建於明清)的7倍,規模空前。唐建國後,其首都仍在這裏,並改名為長安。唐代長安城的規劃布局沒有大的變化,只有局部的新建和擴建。唐朝的經濟文化繁榮,對外貿易交流頻繁,比隋朝有了很大的發展,長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城市。如此大規模的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自唐代以來就引起了眾多中外學者的極大關註,並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對長安遺址進行了發掘。如今,當年長安城的形制和布局已基本勘測清楚,為進壹步研究長安城提供了依據。
管城和皇城
長安城的建設程序是先建“宮城”和“皇城”,再建“外郭城”。
宮城是天皇居住的地方,位於長安城中心的最北部。據實測,宮城東西寬2820米,南北長1492米,周長8.6多公裏。據記載,當時宮城的城墻有三尺五高。宮城有城墻,分為三部分:中、西、東。在西方,“冶亭宮”是宮女們學習技藝的地方。東邊是“東宮”,是專門為親王居住和處理政務的。中央部分隋代稱為“大興宮”,唐代改稱“太極宮”,也稱為“西內”或“大內”,是皇帝居住、工作和朝見大臣的主要宮殿。太極宮裏的正殿叫太極殿,北面有兩個儀殿和甘露殿,此外還有幾十個亭子。宮城南面的正門是承天門,皇城南面的朱雀門,外郭城的明德門。恭城北面有玄武門(西)、安力門(東)。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就發生在宮城北門(西)。
這是隋朝唯壹的宮殿建築,到了唐代,擴建了大明宮(東內)和興慶宮(南內)兩座宮殿,合稱“三內府”。
長安城內高低不平,東西方向有六座丘陵和丘陵,俗稱“六坡”。宮城所在的地方比較低矮潮濕,於是李世民(599-649)在宮城東北角的貞觀八年(公元634年)修建了永安宮,供其父李淵(566-635年)居住。次年改名為大明宮。隆碩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李治(628-683年)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其規模超過了太極宮。自李治以來,皇帝經常住在大明宮(又稱東內)聽政。大明宮的正殿叫漢元殿,是大多數國家儀式舉行的地方。漢元堂北面有鄭玄堂和陳子堂,常超在此聽政。此外,還有30多個大廳,如晏嬰廳和林德廳。其中林德廳規模較大,宮中宴會、使節接待都在此廳。從發掘的遺址來看,可以算是唐代宮廷建築的傑作。
興慶宮,又名南內,原是唐玄宗李隆基(685-762)晉時在興慶廣場的故居。李隆基即位後,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建為宮殿,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建興慶宮為宮廷,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竣工。此後,玄宗基本在此居住,聽政。
皇城又稱子城,建在宮城的南部,是中央政府辦公區。東西面積等於宮城2820米,南北面積1843米,導演9公裏多。南面有三門,中間是朱雀門,東面是安門,西面是漢光門。東面有兩個門,北面是燕喜門,南面是景峰門。西面有兩個門,北面是安福門,南面是順義門。皇城有五條南北向的街道和七條東西向的街道,最北的東西向街道,在宮城和皇城之間,叫做橫街。據文獻記載,橫街寬300步,即441米。據實測,只剩220米了。它是長安最寬的街道,實際上是成武前舉行重大慶典的廣場。
隋朝大興城的規劃中,宮城皇城集中在壹處,布置在中軸線的北端。這無疑比過去皇宮混雜的都城規劃分區更加明確,也更能滿足統治者防禦的需要。宮廷官員都集中在城市的中軸線上,也是為了顯示封建帝王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威。
“百家如壹盤棋,十二條街如菜地。”
郭城又稱“洛城”。它的東、西、南三面被宮城和皇城包圍。城市的形狀不落俗套,東西長,南北略窄,平面呈長方形。據實測,外郭城東西寬9721米,南北長8651米,壹周長36.7多公裏。城墻有10英尺(6米)高。郭城外有十二座城門,每邊三座。北中部被宮城占領,北三門開在宮城以西的位置。正門南面為明德門,東面為棲霞門,西面為安化門:西面三門中,北面為金光門、開元門,南面為延平門;東三門中有春明門,北有通化門,南有燕興門。北三門是景堯門,西是光華門,東是芳林門。其中南面的明德門,因為位於中軸線上,比其他準備好的門都要大。其他門三開,明德門五開,門樓五觀,比較壯觀。進出規則?quot從左邊進,從右邊出”,街道根據右側交通分為上下兩條路。這個城市有十壹條南北向的街道和十四條東西向的街道。其中,南北方向的中街,南起明德門,經皇城朱雀門,北至宮城承天門,就是著名的“朱雀街”;因北端起於承天門,故又稱“天街”。朱雀大街寬the north and south米,是貫穿北京南北的中軸線主幹道。通往其他城門的街道實測寬度超過100米,順成街沿城墻最窄處約25米。
每條街的兩邊都有排水溝。以挖掘的朱雀街排水溝為例。這條溝寬3.3米,深2.1米。這些縱橫溝渠解決了長安城的排水問題。因為溝很寬很開,路口都有橋。街道兩旁和排水溝旁都種了樹。這些行道樹以榆樹、槐樹為主,行距均勻,縱橫成行,養護及時。如果有任何樹木不見了,他們將被重新種植。這些寬闊筆直的林蔭大道為長安城壯麗的景色增添了獨特的色彩。
十壹條筆直的南北向街道和十四條筆直的東西向街道在長安城內縱橫交錯,形成網格布局。街道之間形成的廣場是(隋稱“裏”,唐稱“坊”)。唐代有110方兩城(* * *占四方)。因為城市東南角的壹個廣場被納入曲江池,實際上只有109個廣場(文獻多稱之為108個廣場,誤以為有兩個廣場被納入曲江池)。每個正方形都有壹個正方形的墻,剩下的墻基寬約2.5至3米。據此推測,方墻的高度應該在3米左右。皇城南面的三十六坊比較小,只有東西兩個門,廣場裏有壹條東西街。皇城兩邊的廣場都是四面開的,裏面有壹條十字街。除了壹條街或十字街之外,廣場的圍墻邊還有精心規劃的縱橫曲折的小巷和街道。除了普通市民的住宅,這些方莉中還有許多官僚住宅和寺廟,它們往往占據靠近官方法庭、政府辦公室和市場的繁華地區或風景區。
唐代統治階級非常重視宗教的麻痹作用。唐代長安城有許多宗教建築。幾乎每個廣場都有佛寺或道觀,有些廣場內有三四座寺廟。還有波斯廟和胡奧廟,是雷和尚和中亞、阿拉伯國家的商人到長安後修建的。長安城內的寺廟規模宏大,建築宏偉,如朱雀大街兩側景山坊的興山寺和崇業坊的杜宣寺,都是長安城內著名的寺廟和兩大旅遊景點。傳播密宗(2)的Seiryuji,建在東城雁行門新昌廣場。寺廟遺址位於風景秀麗的高爽。日本高僧空海、任遠曾在此寺學習佛法,回國後傳到日本,被稱為“東方神起”。大多數寺廟都有寶塔,如現存的慈恩寺大雁塔和建福寺小雁塔,它們仍是Xi的旅遊景點。
每個作坊裏也有很多小商業店鋪,比如飯店、酒店、酒樓、各種手工業作坊等。比如精工坊有壹條叫“氈曲”的胡同,是氈作坊的集中地。北房已經成為壹個獨立的居民區,就像壹個小城市。長安由100多個小城市組成,這些小城市整齊地排列在寬闊筆直的林蔭大道上。當時的詩人白居易?quot“百校如壹盤棋,十二街如菜地”這句詩形象地描繪了長安城的這種布局。
長安城的商圈主要分布在東、西城,即隋代的“都邑”(東城)和“裏仁城”(西城)。分別位於皇城的東南和西南,位置東西對稱。東市有220種產業,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奇貨可居。日本高僧任遠在他的《唐朝求法記》中記錄了東都的壹場大火。“東市半夜失火,燒了東市曹門以西24線,4000多戶。”由此可見城市的店鋪密度。據文獻記載,西方市場上有各種行業,如“大衣行”、“絲綢行”、“稱重行”、“麩行”、“秋行”等。商業比東部市場更繁榮,西部地區的商人大多在西部市場。這兩個城市都有官方的夏天——“城市夏天”和“穩定局”,負責管理市場交易。
市場內“井”字橫跨四條街道,將整個市場分成九個長方形區域,店鋪按行業沿街排列。每邊之內,都有壹米左右的小巷,有的小巷下面還有磚砌的排水涵洞,通向街道兩邊的明溝。因為大部分商業都集中在東西城,所以這裏不僅是當時長安的經濟活動中心,也是市民們玩樂的地方。
長安城的手工業也很發達。除了各種官方的手工業作坊,還有很多個體的手工業作坊散落在各個作坊裏。所以當時長安已經有相當數量的手工業工人。近年來,長安城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特別是在宮殿和官僚住宅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金銀器皿,不僅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的剝削和奢侈的寄生生活,也反映了當時手工業的發展和手工業工人的偉大創造和智慧。
煙波浩渺的曲江池
長安城東南角地勢變化較大,樹木茂盛,景色優美。秦漢時期成為著名景點,被統治階級占據。秦稱“宜春園”,漢稱“樂遊園”,隋稱“芙蓉園”。水面因其彎曲而被稱為曲江。唐朝繼承了隋朝的舊稱。考古測量表明,芙蓉園遺址南北長約2公裏,東西長1400多米,周長約7公裏。唐代又疏浚了曲江。據勘探,水面面積南北約1,360m,東西500余m,周長近4km。康篇在《劇談》中記載了唐代曲江池的景色,說:“開元疏鑿,妙不可言,花爛漫,煙波水明,眾和節樂。”江邊庭院蔥郁,柳蔭四合壹,碧波紅,湛然可愛。再加上曲江池周圍亭臺樓閣眾多,所以杜甫《哀江頭》(712-770)中有“岸上宮闕自封千門”的詩句。當時的唐朝皇帝為了好玩,從大明宮沿著外郭城的東墻修建了壹條通道,以便往來於興慶宮和芙蓉園之間。
曲江池的水向西北流入金閶廣場的吉恩寺和寺南的“杏園”,也是長安城的旅遊景點。
除了曲江湖,為了解決長安城的給排水(居民飲用水主要靠水井,城市雨水排水靠溝渠)和航運交通問題,同時便於綠化和改善小氣候,修建了幾條渠道引水入城。程楠開鑿了永安運河和清明運河。永安運河將水向北引入城市,經西施東側流出城市進入花園,然後向北流入渭河。運河兩岸種著茂密的柳樹。王建(約767-約830)寫《早春五門望西》詩:“宮城松樹葉出墻,渠中柳條隨水平,描寫永安渠兩岸植柳,宮城松樹之情。清明渠位於永安渠以東,引水經安華門西側向北入城,再入皇城,再入宮城,標為三海(“南海”、“西海”、“北海”,均在太極宮以西)。
在城東修建龍頭渠,將上海河水引入市區。龍首渠分為兩條支流,壹條從東城春明門向北流向市區,西至興慶宮標為“龍池”,再向西流向皇城,再向北流向太極宮標為“山池”,再向北流向“東海”。另壹條支流在東市外向北流,經過東市東北角,向西拐,流入大明宮東內院,標記為“龍首池”,再向西流出,經大明宮丹鳳門向西離開大明宮,進入西內院,在光華門以東與永安渠匯合,向北流入渭河。這些運河的挖掘和引入,大多是為了美化統治者的宮廷。同時,由於運河水的便利,當時的許多官僚、貴族和商人家從各種運河引水,修建私人山塘。因此,長安城內有許多著名的私家園林,成為官僚和文人擺宴的場所。以上三條運河都是隋朝建城後挖的。唐朝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城西修建了壹座“草渠”,從金光門北到西施東街入城為池。這條清澈的運河是專門為長安城的需要,從南山向西施東街的水潭運送木柴和木材而設計的。
軍事控制下的城堡
唐朝的首都長安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約壹百萬。除了居民,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官員、留學的學者、做生意的商人等。此外,還有日本、朝鮮、中亞、阿拉伯國家等周邊國家的商旅人士和友好使者。在這些流動人口的高峰期,不下數萬人。此外,還有近萬名僑民居住在中國,其中許多人與漢族人結婚,並在朝廷任職。
對於這樣壹個人口結構復雜的國際化城市,尤其是作為封建帝國的首都,有著嚴格的管理制度。這些方莉反映在城市規劃中,是軍事管制的基本單位。長安城管理的最高機關是“京兆府”,設1名“京兆尹”和2名“少尹”,主管行政和軍事。下轄長安、萬年二縣,分別為東起朱雀銜、萬年郡以東五十四坊,西至朱雀街、長安郡以西五十五坊。準備車間裏有壹個“李四”(也叫“李政”)。宮城和皇城附近駐紮有大量軍隊,長期達到十萬人以上,全城戒備森嚴。每個門巷都有“武侯鋪”駐防,“城門郎”負責北京、皇城、宮城的城門開關,還有“門仆”輪流值班。城門、廣場、城門的開關也有嚴格的制度。直通城市的六條主要街道上都有街鼓。天壹亮,城門和廣場的門就要在鼓聲過後打開,打開的時候是先外後內。黃昏時分,鼓聲過後,關上門,先裏後外。黃昏敲鼓之後,街上的行人必須回到廣場,關上門。夜間有“街頭使者”巡邏,所有“武後鋪”的士兵都有巡邏和監控。夜間違反規定者將受到嚴厲處罰,有些人甚至被當場抓住棍子打死。所以有“六街鼓滿,行人不歇,九街空望月”的詩句來形容長安宵禁的情景。每年只有正月十五到十七會開三天。所有廣場和城市的門都可以大開,街道上裝飾著燈光,所以人們可以整夜參觀和觀看。
長安城的繁榮與崩潰
唐朝都城長安的規劃建設在隋朝基本完成,這是中國歷史上又壹次大壹統的重大改革時期。
隋代大興城的規模為古代世界之首。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壹次規劃中如期完成的;這不是盲目的擴張,而是周密的計劃。建設這樣壹座城市,需要考慮地形、水資源、綠化、交通、軍事防禦、城市管理、城市經濟文化生活等諸多復雜因素。從當時的歷史條件來看,這個計劃可以預見到統壹的封建國家的首都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並給出了比較成功的安排。這種規劃的周密程度當然被認為是壹個民族科學文化發展的重要標誌,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標誌。當然,隋代大興城的規劃水平之高並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壹千多年來中國社會發展在城市建設方面積累經驗的結果,特別是東漢洛陽、曹魏鄴城、北魏洛陽的經驗,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結晶。
宮城、皇城、方時分立,實行夜禁的城市制度和方立制度,是隋朝大興和唐代長安為了統治階級的控制和防禦而采用的,前提是滿足統治階級的利益。它的布局本身就顯示了城市的階級性,反映了封建社會階級矛盾的對立和鬥爭。
唐代的長安城,建築壯觀,建築整齊典雅,道路寬闊筆直,綠樹成蔭,運河河流縱橫,人口密集,百貨商店林立。經濟文化的繁榮堪稱典範,引起了周邊國家的羨慕和模仿。其發達的手工業和商業經濟孕育著新的城市生活。它是中國古代城市體系的分水嶺,也是方立城最高和最後的典範。
隋朝大興、唐代長安人口集中,補給給了錢雲,不再由關中渭水盆地承擔。隋唐之所以將東都設在潛交通便利的洛陽,壹個主要原因是宋朝最終放棄長安,將全國經濟政治中心東移至南北運河與黃河交匯的汴梁。這個結局是大興市的規劃者始料未及的。另外,隋朝的大興城太寬敞,太大:唐朝的300年間,城南周圍所謂的“圍圍”始終荒涼,居民稀少。這些又反過來反映了當時認識的局限性和城市規劃的形式主義。
唐代長安的繁榮催生了唐代長安的衰敗。“朱門酒臭路凍死骨”,杜甫的詩深刻揭示了唐代長安繁華表象下的殘酷現實。以黃巢起義為代表的農民革命戰爭,沖擊了唐朝的統治基礎。長安在唐朝衰落,最後在十世紀初的軍閥混戰中被毀。但是,這座偉大古城留下的遺跡,永遠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
長安城的布局可以概括為五宮十二門八街九巷東西九城壹百六十裏。
1.五宮:長樂宮、未央宮、貴宮、龔蓓和明光宮。
長樂宮位於東南部,宮墻東西長約2000米,南北長約2400米。呂後曾經住在這裏,後來成為慈禧太後的住所。未央宮位於長樂宮西側,城西南角,東西長2300米,南北長約2000米。皇帝住在這裏,這是法院和政府的地方。桂宮位於未央宮北面,東西長880米,南北長約1800米。龔蓓宮和明光宮的城墻沒有考證,這三個宮殿是皇太後和皇後以下皇帝的內室。
2.十二門:長安內外交通靠12門。東墻自北向南依次為宣平門、清平門、巴城門。從東到西,南墻是天安門,天安門和Xi安門。從南到北,西墻是漳門、雉城門和雍門。北墻自西向東依次為恒城門、廚房門、洛城門。通過對宣平門、巴城門、Xi安門、雉城門的發掘,了解了十二座城門的具體位置,了解了城門的結構。
每個城門有三個門道,每個門道寬約8米。兩個門道之間,還有壹道夯土墻,寬4-14米。巴城門門口的地面上發現了當時的車轍痕跡,實測車轍寬度約為1.5米。8米寬的門口,要能並行容納4輛車。壹門三巷的布局在文獻中也有所反映。班固《西遊頌》:“放上三條大道,立起十二條通途”。張衡《西京賦》:“觀其城墻之制,旁開三門,圖壹亭為方軌十二”。《三輔錄》:“長安城表面三門,四面十二門,皆達九魁,經緯與曲徑平,可與十二道火車軌合。門上畫了三個洞。藏於金椎,樹木環繞,左右通達,為前進之道;走上走下是有區別的。"
每個門洞的兩側,都有許多密密麻麻的石柱,並發現木柱的痕跡,這無疑支撐了當時就存在的木門建築結構。從漢代的磚、石、陶建築可以間接看出這種木門建築的形制。
在門道之間的間隔處,有些房屋建在內側,有白灰墻、土坯墻和巨石柱,可能是門童和其他守門人的住所。
已經挖掘出來的四座城門,有的門道上滿是灰燼、炭屑和紅燒的土塊,可能是王莽最後幾年焚燒的痕跡。有些門道,如玄平門,清除骨灰後繼續使用,但門道已經變窄。
3.八街九股:靠近城墻有1環線,最寬處7-8米。八條街是南北走向,九條街是東西走向。根據文獻記載,它的街名分別是章臺街(《漢書·張敞傳》)、程門街(《漢書·孫書傳》,金卓引三夫黃圖)、泰昌街(《太平玉蘭》195引三夫故事)、上官街和尹喜街(《漢書·關白》)我沒見過九陌的名字。以上部分街道是否垂直還有待考證。
街道形式都是三路並列,與城門的三個門道相連,中央道路極其寬闊。天安門中心路22米,兩側道路也是13米。中道是皇帝專屬的“馳道”,包括太子在內的任何人不得使用,體現了專制主義的威嚴秩序。《漢書·皇帝史》:“皇帝是太子...誰最早住在桂宮。他被叫到龍之家。王子不敢從路上逃跑。他走到西邊的城門,在那裏筋疲力盡,然後進了房間門。”據此可見,只有到了城門,他才能過馬路。
三條路之間,有溝渠排水。發現了壹個五邊形或圓形的陶瓷管道,安裝在城墻下,緊挨著富昂門。安裝方法是兩邊是圓形,中間是五邊形。Xi天安門的人行道下有壹個高大的磚砌涵洞,這樣排水更方便。排水溝通向周圍的護城河,再通過河道或運河流入渭河。
4.東、西、九城:位於城市西北角。西都文選:引漢宮雀書曰:“長安有九城,其中六城在路之西,三城在路之東”,應指橫城門內的主要街道,但遺存未考證清楚。傳世在《漢·金文錄》中記載了長安制造的銅鐘,上面寫著:“南嶺大泉,五十八年,建平四年十壹月,建於長安。”可見九城都有官方的手工業作坊。除了東西九城,當時的池南還有壹個柳市,昆明(見《漢書·溫蒂紀》張儀註),天安門以南還有集市(見太平玉蘭534和三福黃圖)。據此可以看出,九市是長安最繁華的工商業區。城北城墻的東面和外面是居民區。九市是商業貿易最溫和的地方,但九市不是唯壹的商業區。此外,還應該有其他商業區,如惠始和柳市。
5.160裏:裏指的是壹條小巷子,也就是壹條胡同。《三黃府圖》說:“長安李露,壹百六十”,不知何故。以此計算,長安人口24萬,每個村1.500多人。即使排除宮區人口,也應該還有1,000人。宮殿區已經占據了城市的大部分。作為壹個普通的居民區,宣平門和雍門以北的壹小部分地區被保留了下來。據《宣平門》、《潘嶽西征文選》記載,巷中有“上官、秀城、黃濟、玄冥、簡陽、尹暢、北環、南平”,西晉時夷為平地。另外,在城墻外,也有當時的文化積澱,估計是當時的貧民居住區。
洛陽是隋唐的都城。隋唐洛陽城位於漢魏洛陽城西約10公裏處,北臨邙山,南臨龍門。城市平面近正方形,南北最長點7312米,東西最寬點7290米。洛水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將洛陽分為南北兩區。市內洛水河上有四座橋,連接南北兩區。除洛水外,還把沂水、吉水引進城內,挖了幾條運河,所以洛陽的水路交通比長安方便。另壹方面,為了適應地形,洛陽並不像長安那樣強調南北軸線和完全對稱的布局。洛陽和長安的區別在於,宮城和皇城都位於北區的西部,但整體規劃方正整齊,和長安還是差不多的。皇城南面有三條貫穿南北的大道,有省、府、廟、衛生所、社、廟等建築。宮城在皇城的正北方。宮城和皇城的東側還建有壹些政府辦公樓。洛陽* * *有103方莉,方方外的街道只有41米寬。由於街道狹窄,開門臨街的房屋增多,使得城市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洛陽因洛水交通頻繁而有三“城”,因水而設。
中國是歷史上著名的古城墻建築,以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而著稱。它只位於東西南北。然而,歷史的滄桑改變了壹切。如今,北京的城墻早已蕩然無存,大部分都成了通衢大道,只剩下正陽門、德勝門等壹些城樓和箭樓。在舉世聞名的南京城,很多地方的城墻都被拆除了,其中壹部分被修成了馬路。整個城墻被打斷成幾段很遠的距離,中斷處距離15.84公裏的城墻已經不存在了。到目前為止,中國只有兩個完整的古代巨大城墻建築,Xi安和開封府,它們都建於明代。Xi市周長13.6km,開封市周長14.4km。開封城應該是中國第壹個南北城墻都無法修復的情況下的城市!
這是從城市的長度來說,如果從歷史淵源和高度來說,開封城是無與倫比的。
宋代東京的內城墻壓住了唐代汴州城的城墻,宋代東京的內城墻在金代進行了加固和局部擴建。現在的明清開封城墻是在金代開封城墻的基礎上修建的。所以今天開封城大體還是宋東京內城的格局,中山路是禦街原址,直通皇宮。現在,Xi安城是在唐代長安城皇城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城內格局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從明清城墻計算,開封城平均高度約26米,在中國古代城市中絕無僅有。
我們期待中國第壹城早日改造,我們還會再見!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
宋哲宗北部元佑十壹年(1088),高級官員、上士蘇頌與吏部尚書韓公廉在開封府研制了大型儀器設備“水運儀”,能以多種形式反映和觀測天體運行。水運儀平臺是壹個復雜的機械裝置,整個機械系統以漏壺流水為動力,使儀器始終保持勻速,與天體運行相壹致。通過壹個復雜的齒輪系統,可以獲得所需的各種運動,這樣我們不僅可以演示天象,還可以計時,以各種形式報時。歐洲人稱這種儀器為“天文鐘”。這就是後世鐘表進化的地方。蘇頌在1088-1094年撰寫的《新儀像簡編》,詳細介紹了水運儀像臺的結構,反映了當時開封天文和機械工程技術的巨大成就。它的突出貢獻有:‘第壹,為了便於觀測,把屋頂做成可移動的,這就是今天天文臺穹頂的始祖。2.大象晝夜自轉壹周,不僅形象地展示了天空的變化,也是現代天文臺的跟蹤機器——旋轉儀器鐘的始祖。3.由“天冠”、“天恒”、“天梭”等部件組成的杠桿裝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擒縱機構,是後來鐘表的關鍵部件,因為它是鐘表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水運儀是中國十壹世紀傑出的天文儀器,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開封歷史上最早的古都
根據< & lt竹書年表> & gt據記載,夏七帝朱五年(公元前2052年),從原(今河南濟源)遷都老丘(開封縣都梁鄉過都裏村附近)。歷經帝淮、帝芒、帝協等七朝,皇帝未降,定都於此,193。到十三世尹嘉繼位。
對後代影響最大的城市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七大古都,只有中世紀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對後世影響最大,也只有開封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長安城在宋代以前的唐代就很有名,但“城”外的城區卻因為方城制度而相當冷清。東京第壹次拆了廣場的墻,可以沿街開店了。形成了第壹條商業街,第壹次明確允許夜市開放。市內第壹個綜合性文化娛樂場所瓦子勾欄出現,整個城市成為壹個開放的市場,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使中國的城市面貌空前。北宋以後,所有的都城和普通城市都效仿東京。我們甚至可以從描繪北宋東京的《清明上河圖》中看到中國現代城市的縮影。
此外,東京市在管理上采取政府、議院、廣場三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