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這首詩被楊超稱為“正義之詩”。烈士楊超去世時大聲朗讀了這首詩。
3.典故分析:春秋時期,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被楚平王殺死,沒有任何罪過。伍子胥逃到了吳國,取得了吳王的信任,著手攻打楚國的都城。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挖墳鞭屍,報了殺父之仇。這意味著革命必然勝利,烈士的鮮血永遠不會白流,英勇的革命同誌壹定會向敵人討要血債。
4.楊超(1904-1927):江西德安人。1923在南京東南大學附屬中學讀書時加入* * *生產青年團,1925在北京大學加入中國* * *生產黨。1926年,黨回到江西任中共中央委員,後到德安任中共中央書記。1927年4月,蔣介石背叛革命,楊超同誌曾轉戰南昌、武昌、豫皖工作。5438年6月+10月,黨委派他為特派員返回江西,不幸在九江被特務逮捕。1927 12.27死於南昌德勝門外下沙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