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古詩》望廬山瀑布教學教案設計

《古詩》望廬山瀑布教學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古詩內容;使學生了解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中的5個生字及新詞。

 3.會背誦並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生要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描繪的情景;並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絕句》所描寫的景色。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壹課時

 壹、教學目標

 (壹)學習古詩《望廬山瀑布》,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祖國河山的壯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學會“廬”、“川”2個生字,會解釋“生”、“疑”這2個詞;能說出“日照香爐生紫煙”和“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詩的意思。

 (三)會背誦、默寫古詩。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學生要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描繪的情景,體會出廬山瀑布的雄偉氣勢。

 四、教學過程

 (壹)導入 新課、初步感知。

 1.導語 導入 :

 同學們,妳們知道嗎?我國是壹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尤其是在唐代,古代文化出現了壹個空前繁榮的時期,同時也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所寫的《望廬山瀑布》這首詩。

 2.試讀古詩,學習生字新詞;

 (1)學生試讀古詩,用筆劃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2)學習生字。

 廬(l*),廬字是半包圍結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字形,即:在門戶的戶的上面加上廣,生字所帶的新詞是廬山,廬山,在江西省北部,是遊覽勝地,著名風景區。

 川(chu1n),川是翹舌音,用三拼連讀的方法讀準字音(ch—u—1n→chu1n)聲調標在a上;用數筆畫或書空的方法記字形,字義是水道、河流的意思。組詞:山川、四川、川劇、壹馬平川、川流不息。

 學習生字要讀準字音、記清字形、了解字義、大部分會用。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以字形教學為主,加強對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達到正確書寫,合理運用的要求。學生也經常在形近字、同音字上出錯,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設計壹些習題,強化訓練、形成能力。例,組詞:

 疑( ) 廬( ) 盧( )

 凝( ) 爐( ) 滬( )

 3.解釋詩題,初步理解古詩內容:

 (1)教師板書詩題:望廬山瀑布

 解釋詩題: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①什麽是瀑布?(瀑布,指從陡峭的山崖上河身突然降落的水流,遠看好像掛著的白布。)

 ②望是什麽意思?(望,遠遠的看。)

 ③詩題是什麽意思?(站在遠處看廬山瀑布。)

 ④教師明確:《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就是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

 (二)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指導學生朗讀除指導讀準字音外,要註意培養學生的語感,正確斷句,不拿腔作調。教師應在停頓和語句輕重音兩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讓學生反復朗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再要求背誦。

 詩歌的朗讀要註意詩的特點。壹是要通過恰當的停頓,讀出鮮明的節奏。朗讀詩句,不能沒有停頓地連著讀,更不能在不該停頓的地方停頓,把詩句讀破。《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比較恰當的停頓應該是: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二是要註意把韻腳讀得響亮、清晰些,讀出韻味。這首詩押的是an韻。朗讀時,壹定要把“煙、川、天”這些韻腳讀出來。

 前兩句詩讀的速度要稍微慢壹些。後兩句詩讀的時候節奏要輕快壹些,語調高壹些。

 教師要通過範讀的方式加強指導,使學生初步懂得朗讀詩歌的要領,並用比較充裕的時間讓學生練習朗誦。

 1.教師範讀,學生練習朗讀。

 2.逐句理解各詩句的意思。

 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先讓學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再借助字典或查找壹些資料弄懂這些字詞的意思;然後再讓學生說說整首詩的意思。此時要註意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訓練學生把句子說通順、說完整、說優美。詩句的意思寫在投影片或小黑板上,讓學生讀,並記錄下來。

 (1)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是什麽意思?(“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山峰尖圓,煙雲聚散猶如香爐,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麽意思?(“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這裏是“升騰”的意思。)

 這句詩是什麽意思?(讓學生先說,教師再歸納總結:在陽光照耀下,香爐峰頂彌漫著紫色的煙霧,像香爐裏散發的煙壹樣不停地升騰。)

 (2)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是什麽意思?(遠)

 “瀑布”是什麽意思?(瀑布,指從陡峭的山崖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水流,遠看好像掛著的白布。)

 “川”是什麽意思?(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瀉之後像壹條河。)

 “掛前川”是什麽意思?(掛前川,瀑布掛在山的前面。“掛”字化動為靜,形象地表現出了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麽?(遠遠望去,瀑布像壹條大河垂掛在山前。)

 (3)飛流直下三千尺,

 “飛流”是什麽意思?(飛瀉的水流。)

 “直下”是什麽意思?(“直下”是直瀉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寫出了山的高峻(j)n)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騰而下,勢不可擋的氣魄。)

 “三千尺”是什麽意思?(“三千尺”是虛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長。)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麽?(很長的瀑布從陡峭的山崖上飛快地直瀉而下。)

 (4)疑是銀河落九天。

 “疑”是什麽意思?(疑,可能是,懷疑。)

 “銀河”是什麽意思?(天河,晴朗的夜空裏呈現出的由許多恒星組成的白色光帶,看上去像銀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麽?(落,這裏指“從……落下”;“落”字寫出了瀑布傾瀉而下的磅礴氣勢。)

 “九天”是什麽意思?(古代傳說天有九重,這裏指天的最高處。)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麽?(使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的最高處傾瀉下來了。)

 3.讀各詩句的意思,看插圖,思考:

 (1)這首詩描繪的是什麽?(廬山瀑布。這首詩運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的雄偉景色,使人感受到祖國山河壯麗可愛。)

 (2)詩中哪些語句具體寫了瀑布,是抓住什麽來寫的?(“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抓住了瀑布高大的樣子和奔騰傾瀉而下勢不可擋的磅礴氣勢來寫的。)

 (3)詩人是站在什麽地方觀看廬山瀑布的?(詩人是站在離瀑布很遠的山下往山上看瀑布的。)

 (三)細讀全詩,體會作者的情感。

 1.齊讀古詩,串講詩的內容。

 2.品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遙看瀑布掛前川”瀑布像是壹條巨大的`白練高掛在山川之間,誰能將這樣巨大的瀑布掛起來呢?只有大自然。在這句詩裏包含了作者對大自然神奇、偉大的贊頌。

 細細品味這首詩,可以使我們領會到大詩人李白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列舉壹些我國著名的名山大川和旅遊勝地、著名風景區。請同學講壹講妳曾經到過哪裏?那裏的景色如何?有什麽特產?給妳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麽?等等,使學生了解祖國山河的壯美可愛。

 (四)學生質疑,練習朗讀、背誦。

 (五)作業 。

 1.解釋帶點的詞,並說說詩句的意思。

 (1)日照香爐生紫煙(2)疑是銀河落九天

 2.寫生字、新詞。

 3.默寫古詩。

 第二課時

 壹、教學目標

 (壹)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古詩《絕句》的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學會詩中的3個生字“鷺、含、吳”;會解釋“鳴”、“含”兩個詞的意思,並說出所含這兩個詞的詩句的意思。會背誦默寫這首古詩。

 (三)會用自己的話說出《絕句》這首詩所描寫的景色。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壹)學生要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用自己的話說說《絕句》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

 四、教學過程

 (壹)導入 新課,簡介寫作背景。

 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另壹位偉大詩人杜甫所寫的《絕句》壹詩。公元762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壹度避往樟州,翌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壹年,嚴武還鎮成都。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此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因興到筆隨,未事先擬題,於是以“絕句”為標題。絕句是詩歌的壹種體裁。

 (二)教師指導朗讀:註意停頓,要讀出詩的韻味來;註意輕重音,要讀出感情。教師範讀。

 (三)學生練習朗讀、背誦。

 (四)學習生字新詞。

 鷺(l)),形聲字,上聲下形,上邊是道路的“路”表聲;下邊是鳥字表意類。(可以不給學生講,老師要知道。)鷺是上下結構的字,利用形聲字構字規律來記字形。白鷺,壹種鳥,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蝦,也叫鷺鷥。

 含(h2n),上下結構,用拆合法記字形。上邊是今天的“今”,(註意不要多加壹點寫成命令的“令”字,)下邊是個“口”。“含”的字義是藏在裏面。組詞:包含、含義、含苞待放。

 吳(w*),上下結構,上邊壹個“口”,下邊壹個“天”。用拆合法記字形。東吳,三國時期孫權在長江下遊壹帶建立的政權叫“東吳”,這裏借指江蘇、浙江壹帶地方。

 (五)初步理解這首古詩寫了什麽?(初春時節,成都草堂周圍壯闊優美的景色。)

 (六)利用學習《望廬山瀑布》的方法來學習《絕句》這首詩。

 1.復習:我們是怎樣學習《望廬山瀑布》的?

 讀詩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字典或查找壹些材料,把這些難於理解的字詞弄懂→串聯、整理說出詩句的意思→說出整首詩的意思。

 2.逐句理解詩句內容。

 (1)兩個黃鸝鳴翠柳,

 “黃鸝”,也叫黃鶯,壹種益鳥。身體黃色,自眼部到頭後部有黑紋,嘴淡紅色,在春天經常啼唱,聲音很好聽。“鳴”就是叫。“翠”是新綠,“翠柳”是指初春時節剛抽出嫩芽的柳枝。

 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

 (2)壹行白鷺上青天。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句意:壹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

 (3)窗含西嶺千秋雪,

 “含”,包含。“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這樣相稱。

 句意:從窗口可以看到西嶺長年不化的積雪。

 (4)門泊東吳萬裏船。

 “泊”,停泊。“萬裏”,指遙遠,不是實指。

 句意:門外停泊著要到遙遠的東吳去的船只。

 3.串聯詩句內容,說出譯文。

 兩個黃鸝在翠綠色的柳樹間鳴叫,壹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從窗口可以看到西嶺長年不化的積雪,門外停泊著要到遙遠的東吳去的船只。

 (七)教師分析講解。

 1.講解前兩句。

 在第壹、二句詩裏,詩人寫了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四種景物。描繪出了鸝鳴翠柳,鷺上青天的情景。黃綠相襯,白青對照,有聲有色,表達了詩人的歡快心情。第壹句寫的是平視而見的近景,第二句寫的是仰望而見的遠景。詩人的觀察視角發生了變化。

 2.講解後兩句。

 在第三、四句詩中,詩人寫了千年積雪、揚帆待發的船只,為整首詩平添了壹種氣魄。壹個“含”字,不僅把很遠的景物移到近前來了,而且把西嶺積雪和草堂建築合成了壹個整體,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廣闊的背景中顯得更加明媚秀麗。

 3.講解:詩人用工整的對偶句,壹句壹景,描繪出壹幅風景優美的圖畫。詩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裏,胸襟多麽開闊!

 (八)默讀全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人通過對成都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九)用自己的話說說《絕句》描寫的景色。

 1.明確詩中都寫了哪些景物?(黃鸝、翠柳、白鷺、青天、積雪、船只。)

 2.展開豐富的想象,把近景、遠景合在壹起,在眼前浮現出壹幅美麗的圖畫。參看書上的插圖。

 3.用優美流暢的語言表達出來。

 (十)學生質疑:學完了這首古詩,同學們還有什麽不理解的地方嗎?提出來師生***同研究解答。

 (十壹)練習背誦、默寫古詩。

 (十二)作業 。

 1.看拼音寫詞語。

 白l)( ) 包h2n( ) 東w*( )

 2.解釋帶點的詞,並說說詩句意思。

 (1)兩個黃鸝鳴翠柳

 (2)窗含西嶺千秋雪,

 (3)背誦、默寫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