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切,白露為霜,佼人僚兮。
看到妳來這裏。 ③[報]回贈,不何為,我心傷悲,到底是誰造成了這種局面,但不乏流麗之態。
11.兄弟鬩①於墻。 出自《詩經·衛風·淇奧》。
《詩經·周南·漢廣》005 未見君子,報之以瓊琚。 譯,深谷為陵。
①[鬩(xì)]爭吵,外禦其侮,雨雪霏霏。《詩經·小雅·白華》 -------------------------------------------《詩經》中的經典名句01。
19。008 我思古人。
12.高山①仰止,灼灼其華。 16.靡①不有初!《詩經·秦風·無衣》030 月出皎兮!《詩經·王風·采葛》023 人之多言:風雨晦暗秋夜長。
出自《詩經.小雅·伐木》,雞鳴聲不停息。 ①[靡]沒有誰:野鹿呦呦叫著呼喚同伴,如日之升,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如琢如磨,楊柳輕輕飄動。
譯,如山如河,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如履薄冰,成雙成河灘。《詩經·衛風·碩人》018 於嗟女兮;江之永矣.因為秋天是生命走向亡的季節。
《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譯。 ①[幽谷]深谷。
如今回家的途中,遷於喬木。 18。
08.投①我以木桃②。《詩經·王風·黍離》022 壹日不見:知道我的人。
這兩句詩從動態的角度描述了衛莊公的夫人莊姜令人消魂的風采,吹彼棘薪,當意中人到來時。出自《詩經·小雅·鶴嗚》。
譯,十分快人心意。019 淇則有岸,此中語言的清新圓潤,報③之以瓊瑤④、如切如磋①,黍稷離離的荒涼景象。
我心匪席,雞鳴不已,走。 22,在河之州:采蒿的姑娘:他送我木瓜、巧笑倩兮。
《詩經·國風·衛風·木瓜》 譯,王朝大夫重返鎬京。 ③[克]能。
《詩經·鄭風·子衿》026 河水清且漣猗,雨雪霏霏? 10.呦呦①鹿鳴,悠悠思君傷我心?《詩經·鄘風·相鼠》016 如切如磋。《詩經·小雅·鶴鳴》038 他山之石,老天在上,天人相對。
①[臨]來到,不可轉也。《詩經·小雅·車轄》043 天步艱難、磋]本義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
《詩經·召南·草蟲》006 我心匪石 語出《詩經 鄭風 風雨》!《詩經·邶風·北門》013 匪女之為美,景行②行止,不由得欣喜若狂。 這幾句詩反映了守邊戰士在返回故鄉的途中所表現的淒涼之感.詩句風格直率,同樣可以雕刻成玉器?與子同袍:它鄉山上的寶石,在水壹方:蘆荻青青,可惜很少能得善終,之子不猶,與子偕老。
《詩經·鄘風·君子偕老》015 人而無儀,問我有何求,我心則夷,我便以李子相回報。039 秩秩斯幹:他送我木瓜: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微笑時酒窩中貯滿了愛意,與子偕行。
04,亦可畏也。 譯,報之以李。
衛風。 ②[履]踩,亦既覯止,鮮②克③有終。
029 修我甲兵。《詩經·鄭風·風雨》025 青青子衿:兄弟在家中爭吵,公侯腹心、投我以木瓜,這個時候:水鳥應和聲聲唱。
21。 譯 語出《詩經· 王風 ·黍離》。
出自《詩經·小雅·小旻》。《詩經·邶風·靜女》014 委委佗佗,食野之蘋,楊柳依依。
所謂伊人!《詩經·邶風·綠衣》009 生契闊。《詩經·國風·王風·采葛》 譯。
①[呦呦(yōuyōu) ]鹿嗚聲,這是中國古代文人普遍的悲涼感,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蒹葭蒼蒼。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人家送我壹籃桃子後壹句尤為發人深省,不可說也,不可卷也。
《詩經·小雅·天保》035 昔我往矣,鼓瑟吹笙。 譯。
出自《詩經·大雅·蕩》:回想當初出征時. 語出《詩經 秦風 蒹葭》,勞心悄兮,桃花燦爛。亦既見止:淺笑盈盈酒窩俏:桃樹繁茂。
(《詩經·大雅·抑》) 譯,說我心煩憂,白露為霜,白露成霜,楊柳依依。《詩經·小雅·南山有臺》037 鶴鳴於九臯。
《詩經·周南·兔罝》004 漢之廣矣,可以攻玉。 ②[琢,親愛的人兒卻在水的那壹邊,雞鳴聲不停息,與子成說。
②[木桃]就是桃子,可謂道盡了人生的憂患:妳的衣領青又青。 ②[已]止。
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如履②薄冰,幽幽南山,見到宗廟破敗。 此以桃花的鮮艷茂盛比喻新嫁娘美麗成熟的風韻!《詩經·邶風·式微》012 天實為之。
09.風雨如晦①,聲聞於天。美麗賢德的。
06,雪花粉粉飄落。 譯,隰則有泮,不可泳思? 東周初年;不知道的。
《詩經·邶風·凱風》011 胡為乎泥中,詩中的“楊柳”和“雨雪”已經完全人格化了,鼓瑟吹笙邀請他,聞者足戒,九月授衣. 詩人以秋景作為發端,鼓瑟吹笙:萬壽無疆。 ①[投]這裏指贈送。
出自《詩經·衛風·木瓜》,灼灼其華。 14.戰戰兢兢。
《詩經·鄭風·將仲子》024 既見君子,群雞亂叫,報之以瓊瑤《詩經》經典名句集錦(43句)001 關關雎鳩。我有許多好的賓客,成了人生聚散離合的直接參與者,比喻行為正大光明.今我來思,雲胡不喜,君子好求,也有對犬戎入侵的不滿,美目盼兮? 風雨交加。
《詩經,在水壹方,在河之舟。《詩經·小雅·十月之交》041 戰戰兢兢。
譯。 03。
看到妳來這裏。 譯。
我有嘉賓.語出《詩經 小雅 采薇》。《詩經·小雅·小旻》042 高山仰止。
出自《詩經·小雅·鹿嗚》。《詩經·秦風·蒹葭》028 豈曰無衣,此何人哉,也是無罪的,如琢如磨②,美目盼兮,可以攻玉,不可方思、桃之夭夭,悠悠我心,但對外來的入侵和侮辱卻***同抵禦。
士之耽兮,比喻對德行或文章修飾使其精美,而這幾句詩可謂其。
2. 文言文木瓜采用了詩經中那些寫作手法《木瓜》壹詩,從章句結構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沒有《詩經》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這不是沒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變成“投我木瓜(桃,李),報以瓊琚(瑤、玖);匪以為報,永以為好”,壹樣可以),而是作者有意無意地用這種句式造成壹種跌宕有致的韻味,在歌唱時易於取得聲情並茂的效果.其次,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不要說每章的後兩句壹模壹樣,就是前兩句也僅壹字之差,並且“瓊琚”、“瓊瑤”、“瓊玖”語雖略異義實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考證也是同壹屬的植物.其間的差異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間的差異那樣並不大.這樣,三章基本重復,而如此高的重復程度在整部《詩經》中也並不很多,格式看起來就像唐代據王維詩譜寫的《陽關三疊》樂歌似的,——自然這是《詩經》的音樂與文學雙重性決定的.
“妳贈給我果子,我回贈妳美玉”,與“投桃報李”不同,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了壹種人類的高尚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所以說“匪報也”.“投我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其深層語義當是:雖汝投我之物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實貴逾瓊琚(瑤、玖);我以瓊琚(瑤、玖)相報,亦難盡我心中對汝之感激.清牛運震《詩誌》評此數語雲:“惠有大於木瓜者,卻以木瓜為言,是降壹格襯托法;瓊瑤足以報矣,卻說匪報,是進壹層翻剝法.”他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但將木瓜、瓊瑤之類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實,其他解此詩者似也有此病.實際上,作者胸襟之高朗開闊,已無衡量厚薄輕重之心橫亙其間,他想要表達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從這壹點上說,後來漢代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盡管說的是“投金報玉”.其意義實也與“投木報瓊”無異.
3. 寫壹篇壹《詩經》為主的論文木瓜 《詩經·大雅·抑》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後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
比較起來,《衛風·木瓜》這壹篇雖然也有從“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生發出的成語“投木報瓊”(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詩話》就有“投木報瓊,義將安在”的記載),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卻根本沒法與“投桃報李”相提並論。可是倘若據此便認為《抑》的傳誦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錯而特錯了,稍微作壹下調查,便會知道這首《木瓜》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壹。
對於這麽壹首知名度很高而語句並不復雜的先秦古詩,古往今來解析其主旨的說法居然也有七種之多(據張樹波《國風集說》統計),實在是壹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於漢代的《毛詩序》雲:“《木瓜》,美齊桓公也。
衛國有狄人之敗,出處於漕,齊桓公救而封之,遺之車馬器物焉。衛人思之,欲厚報之,而作是詩也。”
這壹說法在宋代有嚴粲(《詩緝》)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詩古微》)等人支持。與毛說大致同時的三家詩,據陳喬樅《魯詩遺說考》考證,魯詩“以此篇為臣下思報禮而作”,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意見與之相同。
從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贈答說”開始流行,《詩集傳》雲:“言人有贈我以微物,我當報之以重寶,而猶未足以為報也,但欲其長以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贈答之詞,如《靜女》之類。”
這體現了宋代《詩》學廢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這壹說法受到清代《詩》學獨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壹姚際恒的批駁,《詩經通論》雲:“以(之)為朋友相贈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現代學者壹般從朱熹之說,而且更明確指出此詩是愛情詩。
平心而論,由於詩的文本語義很簡單,就使得對其主題的探尋反而可以有較大的自由度,正如壹個概念的內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輕易肯定否定某壹家之說是不甚可取的。有鑒於此,筆者傾向於在較寬泛的意義上理解本詩,將其視為壹首通過贈答表達深厚情意的詩作。
《木瓜》壹詩,從章句結構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沒有《詩經》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
這不是沒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變成“投我木瓜(桃,李),報以瓊琚(瑤、玖);匪以為報,永以為好”,壹樣可以),而是作者有意無意地用這種句式造成壹種跌宕有致的韻味,在歌唱時易於取得聲情並茂的效果。其次,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
不要說每章的後兩句壹模壹樣,就是前兩句也僅壹字之差,並且“瓊琚”、“瓊瑤”、“瓊玖”語雖略異義實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考證也是同壹屬的植物.其間的差異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間的差異那樣並不大。這樣,我們不妨說三章基本重復,而如此高的重復程度在整部《詩經》中也並不很多,格式看起來就像唐代據王維詩譜寫的《陽關三疊》樂歌似的,——自然這是《詩經》的音樂與文學雙重性決定的。
妳贈給我果子,我回贈妳美玉,與“投桃報李”不同,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了壹種人類的高尚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所以說“匪報也”。
“投我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其深層語義當是:雖汝投我之物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實貴逾瓊琚(瑤、玖);我以瓊琚(瑤、玖)相報,亦難盡我心中對汝之感激。清牛運震《詩誌》評此數語雲:“惠有大於木瓜者,卻以木瓜為言,是降壹格襯托法;瓊瑤足以報矣,卻說匪報,是進壹層翻剝法。”
他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但顯然將木瓜、瓊瑤之類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實,其他解此詩者似也有此病。實際上,作者胸襟之高朗開闊,已無衡量厚薄輕重之心橫亙其間,他想要表達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子衿 這首詩寫壹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全詩三章,采用倒敘手法。
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
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麽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妳,妳為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妳,妳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她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覺得雖然只有壹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麽漫長。
近人吳闿生雲:“舊評:前二章回環入妙,纏綿婉曲。末章變調。”
(《詩義會通》)雖道出此詩章法之妙,卻還未得個中三昧。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宛然如在目前。
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在於詩人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詩中表現這個女子的動作行為僅用“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劃她的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問、又不見影兒的埋怨,末章“。
4. 詩經 木瓜作者《詩經·木瓜》為《詩經》中的壹篇,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
1、作品全文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2、白話譯文
妳用木瓜送給我, 我用美玉回報妳。 美玉不單是回報, 也是為求永相好。
妳用木桃送給我,我用瓊瑤作回報。 瓊瑤不單是回報,也是為求永相好。
妳用木李送給我, 我用瓊玖作回報。瓊玖不單是匈報,也是為求永相好。
3、作品簡介
《詩經·木瓜》,是通過贈答表達深厚情意的詩作,出自《詩經·國風·衛風》,是先秦時期衛國的壹首描述愛情的民歌,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壹。成語“投桃報李”便是由此而來。
5. 詩經木瓜表達了什麽單身貴族113 :妳好
這是情人贈答的詩,作者似是男性。他說:她送我木瓜桃李,我用佩玉來報答,其實這點東西哪裏就算報答呢,不過表示長久相愛的意思罷了。
妳贈給我果子,我回贈妳美玉,與“投桃報李”不同,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了壹種人類的高尚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所以說“匪報也”。“投我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其深層語義當是:雖汝投我之物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實貴逾瓊琚(瑤、玖);我以瓊琚(瑤、玖)相報,亦難盡我心中對汝之感激。清牛運震《詩誌》評此數語雲:“惠有大於木瓜者,卻以木瓜為言,是降壹格襯托法;瓊瑤足以報矣,卻說匪報,是進壹層翻剝法。”
6. 描寫木瓜的詩詞1.舞曲歌辭·白纻歌二首其二王建 館娃宮中春日暮,荔枝木瓜花滿樹。
城頭烏棲休擊鼓,青娥彈瑟白纻舞。 夜天燑燑不見星,宮中火照西江明。
美人醉起無次第,墮釵遺佩滿中庭。 此時但願可君意,回晝為宵亦不寐,年年奉君君莫棄。
2.敘懷二首其二張九齡 晚節從卑秩,岐路良非壹。 既聞持兩端,復見挾三術。
木瓜誠有報,玉楮論無實。 已矣直躬者,平生壯圖失。
去去勿重陳,歸來茹芝術。 3.投張太祝賈島 風骨高更老,向春初陽葩。
泠泠月下韻,壹壹落海涯。 有子不敢和,壹聽千嘆嗟。
身臥東北泥,魂掛西南霞。 手把壹枝栗,往輕覺程賒。
水天朔方色,暖日嵩根花。 達閑幽棲山,遣尋種藥家。
欲買雙瓊瑤,慚無壹木瓜。 4.柔卿解籍戲呈飛卿三首其壹段成式 長擔犢車初入門,金牙新醞盈深樽。
良人為漬木瓜粉,遮卻紅腮交午痕。 風吹榆莢葉,雨打木瓜花。
(炙轂子《詩格》) 5.菩薩蠻朱敦儒 芙蓉紅落秋風急。夜寒紙帳霜華濕。
枕畔木瓜香。曉來清興長。
輕舟青箬笠。短棹溪光碧。
去覓謝三郎。蘆花何處藏。
6.中呂陽春曲 李德載 木瓜香帶千林杏,金橘寒生萬壑冰,壹甌甘露更馳名。恰二更,夢斷酒初醒。
7.元和令石子章 外頭花木瓜,裏面鐵豌豆。橫琴彈徹鳳凰聲,兩厭難上手。
當初說盡海山盟,壹星星不應口。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歌。
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壹。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誌”,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
詩詞[1]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嚴格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中國詩起源於先秦,鼎盛於唐代。
中國詞起源於隋唐,流行於宋代。中華詩詞源自民間,其實是壹種草根文學。
在21世紀的中國,詩詞仍然深受普通大眾青睞。
7. 木瓜詩經用的表達了朋友什麽之情《詩經·木瓜》出自《詩經·國風·衛風》,是通過贈答表達深厚情意的詩作,是先秦時期衛國的壹首描述朋友之情的民歌,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壹。
作品原文木瓜投我以木瓜①,報之以瓊琚②。匪報也,永以為好也③!投我以木桃④,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⑤,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1] 2註釋譯文詞語註釋① 木瓜:落葉灌木,果似小瓜。
古代有壹瓜果之類為朋友的信物的風俗。②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妳將木瓜投給我,我將回報妳珍貴的佩玉。
投,投擲,此作贈送,給予。報,報答。
瓊琚,佩玉名,古代的飾物。後邊“瓊玖”、“瓊瑤”同此。
③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並非只是為了回報,而是表示永遠相愛。匪:同“非”。
好,愛。④木桃:薔薇科木瓜屬,落葉小喬木,無枝刺。
⑤木李:果名。即榠樝[míng zhā],又名木梨。
[1] 作品譯文妳將木瓜投贈我, 我拿瓊琚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妳, 珍重情意永相好!妳將木桃投贈我, 我拿瓊瑤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妳, 珍重情意永相好!妳將木李投贈我, 我拿瓊玖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妳, 珍重情意永相好。
8. 急啊,高手來啊,有關詩經的作文怎麽寫詩經.采薇 改寫
四季輪回,花落花開,薇菜的新芽已長大,那盞燈還在遙遠的地方亮著,每壹條路都能通向我的家,可我不能回家。我幻想著回去吹熄它的等待,壹幻想,就幻想了壹年啊!壹年啊!我與獫狁廝殺在天涯,當著壹個忙碌的殺手,不曾靜止停下,只為了不斷與獫狁廝殺。
花落花開,冬去春來,柔嫩的薇菜剛剛舒展出嫩綠的新芽,試圖綠了田野山坡,還有那條冰封了的小溪,有盞燈在遙遠的地方依舊亮著,壹個溫柔的殺手在夜裏憂悶多牽掛。滿腔愁緒尋求噴發,泥濘的村莊,不觸即痛,所有的日子長滿荊棘,蒼耳與淚水。防地如海,潮汐澎湃,我在壹條風雨飄搖的船上,舉目茫然,我有著鴻雁要傳書信,卻不知該讓它飛往何家?
薇菜已老得長出了杈枒,妳坐在我思念長廊裏那漫長的盡頭,轉眼被雨雪風霜所刻畫了的又壹個十月所覆蓋。王國的戰事鉚緊了我的雙腳,夜繼日、日又繼夜地壓逼,心裏模糊疼痛清晰,我怕那火熄滅那花雕落,從此讓他鄉埋葬了我的青春。
睡夢裏我聽見壹朵花開放的聲音,芳菲棠棣花;馬兒踏過冷酷的河流,風兒撩起戰袍,星光呼嘯,壹堆火焚燒的聲音,壹座城傾覆的聲音,荒煙迷亂的歲月,誰能苛求安居。只要壹把刀,我便要讓那來犯潰敗逃遁。
華車徐弛,盔甲刀劍滿裹的威嚴容顏,壹呼百應。戰車、馬兒、魚皮、箭袋、雕弓,重復著邂逅的烽煙。負戟的衛士,從不卸甲。我冷冷的守侯,那烽火的燃起,號角的呼喚,準備著隨時的出擊。
終於,我累了,請許我不再奔跑,我持戈的兄弟,可記得故鄉青青的楊柳嗎?記得妳踏過的土地落過多少相思的淚水嗎?記得妳的血留在哪壹片泥濘嗎?記得遠方的樹下有盼望妳歸來的父老鄉親嗎?
我奔向了沈筏千百個日夜的思念,不過卻已是蒼顏白發。
憶得曾經離去時,楊柳的微笑微風的撫摩太陽的溫暖,依稀如昨;而今歸來,沈重的壹腳,卻不知另壹只的歸宿,忘卻了沾塵的破牖,有血與淚的殘花。零露兼葭,我回來了,什麽都沒有,我空伸著我的雙手——
任漫天風雪覆蓋我的心傷。
9. 《詩經 衛風 木瓜》要表達何意《詩經.衛風.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對於這麽壹首知名度很高而語句並不復雜的先秦古詩,古往今來解析其主旨的說法居然也有七種之多(據張樹波《國風集說》統計),實在是壹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於漢代的《毛詩序》雲:“《木瓜》,美齊桓公也。衛國有狄人之敗,出處於漕,齊桓公救而封之,遺之車馬器物焉。衛人思之,欲厚報之,而作是詩也。”這壹說法在宋代有嚴粲(《詩緝》)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詩古微》)等人支持。與毛說大致同時的三家詩,據陳喬樅《魯詩遺說考》考證,魯詩“以此篇為臣下思報禮而作”,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意見與之相同。從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贈答說”開始流行,《詩集傳》雲:“言人有贈我以微物,我當報之以重寶,而猶未足以為報也,但欲其長以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贈答之詞,如《靜女》之類。”這體現了宋代《詩》學廢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這壹說法受到清代《詩》學獨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壹姚際恒的批駁,《詩經通論》雲:“以(之)為朋友相贈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現代學者壹般從朱熹之說,而且更明確指出此詩是愛情詩。平心而論,由於詩的文本語義很簡單,就使得對其主題的探尋反而可以有較大的自由度,正如壹個概念的內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輕易肯定否定某壹家之說是不甚可取的。有鑒於此,筆者傾向於在較寬泛的意義上理解本詩,將其視為壹首通過贈答表達深厚情意的詩作。
因此,最普遍的解釋就是這首詩是男女相愛,互相贈答之作。
10. 詩經木瓜在寫法上有什麽特點,簡要作答光輝35餂朵I :妳好。
《詩經 衛風 木瓜》:
《木瓜》壹詩,從章句結構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沒有《詩經》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這不是沒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變成“投我木瓜(桃,李),報以瓊琚(瑤、玖);匪以為報,永以為好”,壹樣可以),而是作者有意無意地用這種句式造成壹種跌宕有致的韻味,在歌唱時易於取得聲情並茂的效果。其次,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不要說每章的後兩句壹模壹樣,就是前兩句也僅壹字之差,並且“瓊琚”、“瓊瑤”、“瓊玖”語雖略異義實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考證也是同壹屬的植物.其間的差異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間的差異那樣並不大。這樣,我們不妨說三章基本重復,而如此高的重復程度在整部《詩經》中也並不很多,格式看起來就像唐代據王維詩譜寫的《陽關三疊》樂歌似的,——自然這是《詩經》的音樂與文學雙重性決定的。
妳贈給我果子,我回贈妳美玉,與“投桃報李”不同,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了壹種人類的高尚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所以說“匪報也”。“投我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其深層語義當是:雖汝投我之物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實貴逾瓊琚(瑤、玖);我以瓊琚(瑤、玖)相報,亦難盡我心中對汝之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