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日夜圍困這座城市。據說北漢僅宋軍射進太原的箭就收了幾百萬,孤立無援的太原城已經難以支撐,但士卒居民依然頑強抵抗。然而,在沈重的壓力下,北漢統治集團開始分裂。有些人因為害怕死亡而不敢再戰。有些人擔心破城後的宋軍大屠殺,他們也想叛變。還有的不怕死,要戰鬥到最後壹刻。北漢統治者劉繼元無能,自然選擇了屈服。更無恥的是,趙光義進城後竟然說要歸順,反抗都是別人唆使的,殺了壹些忠於北漢的反抗官員。
令人驚訝的是,劉繼元投降後,城內居民依然不肯就範。元好問詩中說:“王雪出,民不降,屋瓦如箭飛。”他繼續抵抗。我想這個原因不僅僅是太原市民對宋軍屢次南下劫掠百姓家庭導致骨肉分離的憤怒,更是千年以來歷次戰爭鍛造的英雄血脈!太原城破了,但還沒破。這座英雄城市無愧於它的歷史。
釘並州渠而死。
雖然攻陷了城池,但趙光義除了冊封功勛之外,還盤算著善後事宜。太原“盛則衣裝,衰則亂”的先例令他反感。太原軍民的頑強抵抗讓他憤怒。太原皇帝頻繁的歷史讓他害怕,太原距離首都開封的地理位置更讓他擔心。他想,城市該怎麽辦?
經過思考,他不能把這麽重要的城鎮托付在外人手中,更不用說不管它,只是放火燒它!
趙光義決定將太原貶為常態,遷至榆次,並在汾河以東建新城,取名“平金”,強迫太原城居民搬遷,然後放火燒城。城市壹片混亂,人們奪門而出,互相踐踏。死者人數不詳,老弱病殘行動遲緩的人不計其數,死於大火。第二年,分水、金水淹城。大火泛濫後,這座千年古城成了壹片廢墟。
為了摧毀太原城的所謂“龍脈”和“天子氣”,趙光義把新建的太原城的街道全部改成“D”字形,以為這樣可以“釘”住龍脈;還有城外的舟山頂部被削平,說明“龍頭”被砍掉了。如此壹來,似乎他趙家的江山就可以長生不老了。
趙光義錯了。他的目光短淺,心胸狹隘,讓他失去了壹個戰略邊陲重鎮,北方邊陲壹直是宋朝最大的隱憂,更何況遼人壹直入侵邊陲,後來金人大舉南征,蒙元滅宋,也是長驅南下橫掃中原。難怪趙光義的暴行和短視會被元好問諷刺:“官街改為丁字,並州渠被釘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