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作壹首詩,以詩解詩,解釋<過零丁洋>..急!!!!!!!!!!!!

作壹首詩,以詩解詩,解釋<過零丁洋>..急!!!!!!!!!!!!

過零丁洋

目錄·譯文

·詩歌背景

·詩歌註解

·理解性詩句

·文天祥詩詞選

·文天祥生平

《過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

辛苦遭逢起壹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

譯文壹: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壹種經書,終於取得功名,開始了動蕩艱辛的政治生涯;

從率領義軍抗擊元兵以來,經過了整整四年的困苦歲月。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敵人的侵略下支離破碎,就像狂風吹卷著柳絮零落飄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動蕩不安,就像暴雨打擊下的浮萍顛簸浮沈。想到前兵敗江西,從惶恐灘頭撤離的情景,那險惡的激流、嚴峻的形勢,至今還讓人惶恐心驚;

想到去年五嶺坡全軍覆沒,身陷敵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嘆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誰沒有壹死呢?為國捐軀,死得其所,留下這顆赤誠之心光照青史吧!

譯文二: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

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周星。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

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裏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

我要留壹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

譯文三:

遭遇苦難的原因是我精通經書而獲官職所致,

使我在荒涼冷落的戰場上度過了四個春秋。

山河破碎得像被風吹散的柳絮,

壹生動蕩如同被雨打的浮萍。

在惶恐灘頭訴說惶恐,

在零丁洋上慨嘆孤苦零丁。

自古以來誰能永遠不死,

死後我也要留下這顆精忠報國的紅心,讓它永照史冊。

詩歌背景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陸秀夫等再擁立6歲的小皇帝,朝廷遷至距廣東新會縣50多裏的海中彈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國公。冬天,文天祥率軍進駐潮州潮陽縣,欲憑山海之險屯糧招兵,尋機再起。然而元軍水陸猛進,發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豐北五坡嶺遭元軍突然襲擊,兵敗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殺,未果。降元的張弘範勸降,遭嚴詞拒絕。

1279年正月,元軍出珠江口,進攻南宋最後據點厓山(在今廣東新會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船過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廣東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個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軍都元帥張弘範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厓山的宋軍統帥張世傑,文天祥寫下此詩以死言誌,嚴正拒絕。《指南錄》記錄的文天祥自註雲:

“上巳日,張元帥令李元帥過船,請作書招諭張少保投拜。遂與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書此詩遺之。李不得強,持詩以達張,但稱‘好人好詩’,竟不能逼。”

詩歌註解

第壹句寫了自己的經歷。“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為官以來的種種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選拔;起壹經,指因精通某壹經籍而通過科舉考試得官。宋代科舉制度,考經義,五經(易、詩、書、禮、春秋)中可選壹經。文天祥在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以進士第壹名及第,後官至丞相。幹戈寥落:寥落意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間的戰事已經接近尾聲。南宋亡於本年(1279),此時已無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歲星,歲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環壹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詩時四十四歲,這裏四周星用整數。舊註多以“四周星”為文天祥1275年應詔勤王以來的四年,其實本詩前兩句應當合起來理解,是詩人對平生遭遇的回顧。

“山河”句:指國家局勢和個人命運都已經難以挽回。惶恐灘:在今江西萬安縣,水流湍急,為贛江十八灘之壹,最險的壹灘。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敗,經惶恐灘退往福建。

“零丁”句:慨嘆當前處境以及自己的孤軍勇戰、孤立無援。詩人被俘後,被囚禁於零丁洋的戰船中。汗青:史冊。紙張發明之前,用竹簡記事。制作七言律詩竹簡時,須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稱汗青。

壹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但限於篇幅,在寫法上是元世祖舉出入仕和兵敗壹首壹尾兩件事以概其餘。中間四句緊承“幹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中,亡國的悲劇已不可避免,個人命運就更難以說起。但面對這種巨變,詩人想到的卻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遺憾兩年前未能在軍事上取得勝利、扭轉局面。同時,也為自己的孤立無援感到格外痛心。從全詩的構思上看,前面這六句把悲憤艱危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接下去兩句則筆鋒壹轉,情緒由悲憤轉為激昂,由壓抑轉為高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來,人難免壹死,為拯救祖國而死,舍身取義,壹片丹心將垂於史冊,映照千古。這激情慷慨的兩句詩,表明了詩人舍身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全詩也因有此兩句收尾而成為壹代名作,千古壯歌。

理解性詩句

這種以死明誌的氣節在文天祥《過零丁洋》壹詩中也得到了鮮明的體現,體現這種氣節的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詩中語意雙關的“天然妙對”是惶恐灘頭說惶恐 , 零丁洋裏嘆零丁。

《過零丁洋》詩中表達詩人的民族氣節和舍身取義的生死觀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誰無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詩中借用比喻,表現國家多難,個人浮沈的時句是、山河破碎風飄絮 , 身世浮沈雨打萍。

註釋:

①零丁洋:在今廣東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於宋末帝趙昺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軍所俘,囚於零丁洋的戰船中,次年正月,元軍都元帥張弘範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崖山的宋軍統帥張世傑。於是,文天祥寫了這首詩。

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為官以來的種種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選拔;起壹經,指因精通某壹經籍而通過科舉考試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以進士第壹名及第。

③幹戈寥落:寥落意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間的戰事已經接近尾聲。南宋亡於本年(1279),此時已無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歲星,歲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環壹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詩時四十四歲,這裏四周星用整數。舊註多以“四周星”為文天祥1275年應詔勤王以來的四年,其實本詩前兩句應當合起來理解,是詩人對平生遭遇的回顧。

④“山河”句:指國家局勢和個人命運都已經難以挽回。

⑤惶恐灘:在今江西萬安縣,水流湍急,為贛江十八灘之壹。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敗,經惶恐灘退往福建。

⑥“零丁”句:慨嘆當前處境以及自己的孤軍勇戰、孤立無援。詩人被俘後,被囚禁於零丁洋的戰船中。

⑦汗青:史冊。紙張發明之前,用竹簡記事。制作竹簡時,須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稱汗青。

賞析壹:

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後為誓死明誌而作。壹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但限於篇幅,在寫法上是舉出入仕和兵敗壹首壹尾兩件事以概其餘。中間四句緊承“幹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中,亡國的悲劇已不可避免,個人命運就更難以說起。但面對這種巨變,詩人想到的卻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遺憾兩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從而扭轉局面。同時,也為自己的孤立無援感到格外痛心。我們從字裏行間不難感受到作者國破家亡的巨痛與自責、自嘆相交織的蒼涼心緒。末二句則是身陷敵手的詩人對自身命運的壹種毫不猶豫的選擇。這使得前面的感慨、遺恨平添了壹種悲壯激昂的力量和底氣,表現出獨特的崇高美。這既是詩人人格魅力的體現,也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處遠遠超出了語言文字的範圍。

賞析二:

這是壹首永垂千古的述誌詩。詩的開頭,回顧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經磨煉,無論什麽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接著追述戰鬥生涯:在荒涼冷落的戰爭環境裏,我度過了四年。把個人命運和國家興亡聯系在壹起了。

三四句承上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繼續抒寫事態的發展和深沈的憂憤。這壹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詩人的遭遇。國家民族的災難,個人坎坷的經歷,萬般痛苦煎熬著詩人的情懷,使其言辭倍增淒楚。

五六句喟嘆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詩人因國家覆滅和己遭危難而顫栗的痛苦心靈。結尾兩句以磅礴的氣勢收斂全篇,寫出了寧死不屈的壯烈誓詞,意思是,自古以來,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這顆愛國忠心照耀在史冊上就行了。

這句千古傳誦的名言,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壹曲理想人生的贊歌。全詩格調沈郁悲壯,浩然正氣貫長虹,確是壹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賞析三:

「辛苦遭逢起壹經,幹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臨生死關頭,回憶壹生,感慨萬千。他抓住了兩件大事,壹是以明經入仕,二是「勤王」。以此兩端起筆,極好地寫出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個人心境。「幹戈寥落」,是就國家整個局勢而言。據《宋史》記載,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樣高舉義旗為國捐軀者寥寥無幾。作者用「幹戈寥落」四字,暗含著對茍且偷生者的憤激,對投降派的譴責!

如果說首聯是從縱的方面追述,那麽,頜聯則是從橫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作者用淒涼的自然景象喻國事的衰微,極深切地表現了他的哀慟。亡國孤臣有如無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無所依附,這際遇本來就夠慘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顯淒苦。這「身世浮沈」,概括了作者艱苦卓絕的鬥爭和坎坷不平的壹生。本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形像鮮明,感情摯烈,讀之使人愴然!

五六句緊承前意,進壹步渲染生發。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軍隊被元兵打敗後,曾從皇恐灘壹帶撤退到福建。當時前臨大海,後有追兵,如何闖過那九死壹生的險境,轉敗為勝是他最憂慮、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軍隊潰敗,身為俘虜,被押送過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這壹聯特別富有情味,「皇恐灘」與「零丁洋」兩個帶有感***彩的地名自然相對,而又被作者運用來表現他昨日的「惶恐」與眼前的「零丁」,真可謂詩史上的絕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至,哀怨之情匯聚為高潮,而尾聯卻壹筆宕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收束全篇,表現出他的民族氣節和舍身取義的生死觀。結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壯,由郁而揚,形成壹曲千古不朽的壯歌。

文天祥詩詞選

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壹壹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然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磋余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餡,求之不可得。

陰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壹皂,雞棲鳳凰食。

壹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謬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憂,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

揚子江

幾日隨風北海遊,

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壹片磁針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壹經,

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沈浮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

題碧落堂

大廈新成燕雀歡,與君聊此***清閑。

地居壹郡樓臺上,人在半空煙雨間。

修復盡還今宇宙,感傷猶記舊江山。

近來又報秋風緊,頗覺憂時鬃欲斑。

--------------------------------------------------------------------------------

夜坐

談煙楓葉路,細雨蒙花時。

宿雁半江畫,寒蛩四壁詩。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終有劍心在,聞雞坐欲馳。

--------------------------------------------------------------------------------

南安軍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同誰出?歸鄉如不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壹時非。

餓死真吾誌,夢中行采薇。

--------------------------------------------------------------------------------

建康

金陵古會府,南渡舊陪京。

山勢猶盤礴,江流已變更。

健兒徒幽土,新鬼哭臺城。

壹片清溪月,偏於客有情。

--------------------------------------------------------------------------------

金陵驛二首(選壹)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

真州驛

山川如識我,故舊更無人。

俯仰幹戈跡,往來車馬塵。

英雄遺算晚,天地暗愁新。

北首燕山路,淒涼夜向晨。

--------------------------------------------------------------------------------

除夜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懼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

和中齋韻(過吉作)

功業飄零五丈原,如今局促傍誰轅?

俯眉北去明妃淚,啼血南飛望帝魂。

骨肉雕殘唯我在,形容變盡只聲存。

江流千古英雄恨,蘭作行舟柳作樊。

--------------------------------------------------------------------------------

酹江月·驛中言別友人

水天空闊,

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

蜀鳥吳花殘照裏,

忍見荒城頹壁。

銅雀春清,

金人秋淚,

此恨憑誰雪?

堂堂劍氣,

鬥牛空認奇傑。

那信江海余生,

南行萬裏,

屬扁舟齊發。

正為鷗盟留醉眼,

細看濤生雲滅。

睨柱吞嬴,

回旗走懿,

千古沖冠發。

伴人無寐,

秦淮應是孤月。

文天祥生平

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大臣、文學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二十歲考取進士第壹名,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1276年,元軍迫近南宋京城臨安(今杭州),他被派往元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後在鎮江逃出,得到人民群眾的救援,由海路至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堅持抗擊元軍。曾壹度收復了壹些失地,後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轉戰海豐、潮陽壹帶。宋末帝趙昺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被元軍所俘。後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叠經威逼利誘,受盡百般折磨,始終不屈。於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從容就義,表現出堅貞的民族氣節。文天祥的後期作品密切反映現實,藝術地反映了作者的鬥爭生活和愛國思想,展現了南宋軍民抗擊元軍的情景,寫得沈郁悲壯,感人至深。今存《文山先生全集》。《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名篇為世所傳頌。

文天祥文天祥家世考

“富田文氏”是西漢蜀郡太守文翁的後裔,五代後唐時期文天祥先祖文時遷徙至今江西吉州,開吉州廬陵淳化鄉富田文氏壹脈。

文天祥在《先君子革齋先生事實》壹文中是這樣說的:“先君子嘗考次譜系,文氏系成都徙吉,五世(七世—編者)祖炳然居永和鎮,高祖正中由永和徙富田。”《宋少保右丞相兼樞密使信國公文山先生紀年錄》(後面稱《紀年錄》亦雲:“廬陵文氏來自成都,公六世(七世—編者)祖炳然居永和鎮,五世(八世—編者)祖正中徙富田。”所以現在有人把文天祥認作是客家人,是不確實的。

南宋狀元郎

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於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富田村的壹個地主家庭。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設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壹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

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壹名,2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

在殿試中,他作“禦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4天後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3年。

選中貢士後,他以天祥為名,寶佑四年(1256)中狀元,歷任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等職。有《文山先生集》傳世。

宦海浮沈

後來,蒙古軍兩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戰成都。忽必烈率東路,越天險長江與自雲南北上潭州(今長沙)的另壹支蒙古軍合圍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驚,宦官董宋臣提請避兵遷都四明(今寧波),以便理宗隨時逃往海上。對此。文天祥僅以進士身份大膽上書直言:“陛下為中國主,則當守中國;為百姓父母,則當衛百姓。”請斬董宋臣以安人心。後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歸爭奪汗位,才允準南宋右丞相賈似道秘密稱臣納貢後撤軍。

賈似道轉而謊報朝廷:“諸路大捷”,被加封衛國公,大權獨攬。繼而度宗即位,耽於酒色,賈似道欺上瞞下,國事益亂。文天祥奏疏無人理睬,只被派壹閑差。

此後十幾年中,文天祥斷斷續續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後來又因譏責賈似道而被罷官。

組織義軍

忽必烈即帝位後,改國號為元,於公元1274年發20萬元軍水陸並進,直取臨安。南宋政權壹片混亂,度宗死,僅4歲的趙隰即位,為恭帝。謝太後臨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贛州(今江西贛州)知州的文天祥,散盡家資招兵買馬,數月內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氣,開始了戎馬生涯。義軍趕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獲令屯軍隆興(今江西南昌)待命,幾經阻撓才得入衛臨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蘇吳縣)知府,奉命馳援常州。在常州,義軍苦戰,淮將張全卻率官軍先隔岸觀火,又臨陣脫逃,致義軍五百人除四人脫險外皆壯烈殉國。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臨安門戶獨松關,離平江三天後,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關已失守。急返臨安,準備死戰,卻見滿朝文武紛紛棄官而逃,文班官員僅剩6人。

1276年正月,謝太後執意投降。元將伯顏指定須由丞相出城商議,丞相陳宜中竟連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出使議和。談判中,文天祥不畏元軍武力,痛斥伯顏,慨然表示要抗戰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絕食抗議,後在鎮江虎口脫險。由於元軍施反間計,誣說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為元軍賺城取地,文天祥屢遭猜疑戒備,顛沛流離,千難萬死兩個月,輾轉抵溫州。這時,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趙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號召各地起兵殺敵。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壹帶乘船漂泊。

兵敗被俘

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巖、梅州(廣東梅縣),挺進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10縣、吉州4縣,人心大振,江西各地響應,全國抗元鬥爭復起,文天祥號令可達江淮壹帶,這是他堅持抗元以來最有利的形勢。元軍主力開始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擄走。

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被張弘範押往厓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範不聽,壹再強迫文天祥寫信。文天祥於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壹詩抄錄給張弘範。張弘範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南宋在厓山滅亡後,張弘範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元世祖說:「誰家無忠臣?」命令張弘範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將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軟禁在會同館,決心勸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身說法,進行勸降。文天祥壹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顯來勸降。文天祥北跪於地,痛哭流涕,對趙顯說:“聖駕請回!”趙顯無話可說,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於是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捆綁,戴上木枷。關進兵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獄十幾天,獄卒才給他松了手縛:又過了半月,才給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對孛羅行了壹個拱手禮。孛羅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掙紮,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孛羅問文天祥:“妳現在還有甚麽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為宋盡忠,只願早死!”孛羅大發雷霆,說:“妳要死?我偏不讓妳死。我要關押妳!”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願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盡管心如刀割,卻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

慷慨就義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權臣阿合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沒阿合馬的家財、追查阿合馬的罪惡,並任命和禮霍孫為右丞相。和禮霍孫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國,頗得元世祖贊同。八月,元世祖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賢能?”群臣回答:“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於是,元世祖下了壹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文天祥的壹些降元舊友立即向文天祥通報了此事,並勸說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絕。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對元世祖仍然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下跪,只是說:“妳在這裏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慮,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在中書省給妳壹個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元世祖又問:“那妳願意怎麽樣?”文天祥回答:“但願壹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氣惱,於是下令立即處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場。監斬官問:“丞相還有甚麽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甚麽可說的?”他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於是引頸就刑,從容就義。死後在他的帶中發現壹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文天祥死時年僅四十七歲。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 編輯詞條

開放分類:

文學家、詩人、南宋、民族英雄、愛國詩歌

參考資料:

1.宋史:/page/cbcecab7/417.html

貢獻者:

哦哦嘻嘻、WhoMI、超超級流氓兔、 幻影魔盜、xmliqi、 高樓居士、日光下的映山紅、玢蘭、保定府總兵、薔薇之蒼星石、 魯爾工人、心中留穎、199641123123、harryxyd、176883259、乾宇先生、洋蔥頭味道、zhao_ming_zhou、pwatx

本詞條在以下詞條中被提及:

正氣歌、文天祥、魚我所欲也、留、河山破碎、謝昌元座右辭卷、汗青、惶恐

關於本詞條的評論(***55條): 查看更多評論>>

·還可以。 徐potato 02-26 17:57

·妳弄點重點句....謝謝 默默de噯好痛 02-20 18:44

·詳細是詳細,但是開的好暈啊~~~~ 淩雪點 02-19 21:48

對本詞條發表評論:

最多不超過1000字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