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仙散文《靛藍與秋楓》賞析

關仙散文《靛藍與秋楓》賞析

青黛

我很喜歡靛藍這個名字。嘴唇輕輕壹動,青黛就叫了出來,深藍黑中透著靈動的天真,就像寂靜的夜裏月亮的明亮。

“烏眉”壹詞也由此而來。從唐代詩人李白的《對酒》中的“青黛插眉紅錦靴,曲詞吟”到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商鞅白毛人》中的“小頭窄衣,細眉青黛”,都向我們展示了羞澀的黛眉生動地凝聚在壹個有著螓首的清秀女子的臉上。

青黛的美在於它與藍色交融的時候。

藍色即藍草,是多種能制造靛藍染料並用於染布的植物的總稱。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藍有五種:蓼、蓼、馬、烏、木:“藍有五種,各有主治,但專治蓼。蓼蘭:葉子像辣蓼,五六月開花,果穗小而淡紅,種子像辣蓼,三歲可割三次,先王禁之。菘藍:葉子和菘藍壹樣白。馬蘭:葉子是苦的,就是郭璞所謂的大葉子冬天是藍色的,民俗中所謂的藍色。兩朵藍色的花,藍得像蓼壹樣。烏蘭:長莖白如蒿,吳人屬之。木藍:莖長似決明,高三四尺,枝上覆葉,葉似槐葉。七月,它們開出淡紅色的花,結有幾英寸長。背負他們的人如小豆子,他們的兒子小如馬蹄決明子,雖異於青天,卻也是湖。”在白色或米色的棉布、土布和棉麻上,在藍色的汁液上,在深淺不壹的靛藍圖案上,藍色和布料開始了壹個全新的時代,有了新的身份:藍色染布。

青黛的精華也是藍色的。它是由藍色的葉或莖加工而成的幹粉、顆粒或塊狀物,以菘藍、虎杖、菘藍、木藍的葉或莖居多。李時珍記載了從蘭草中提取靛藍和靛青的過程:“南方人把地挖成坑,把藍泡壹夜,加石灰攪拌到壹千倍,去水就藍黑了。也可以晾幹,用藍寶石染色。它攪起浮沫,把浮沫掃出樹蔭,這叫靛藍花,就是靛藍。”靛藍又叫藍湖,能止血、殺蟲、治膈嗆。

大約在我國明朝以前,板藍根和虎杖是生產靛藍的主要原料之壹。當時菘藍中所含的菘藍苷比虎杖中所含的菘藍苷更易水解,菘藍比虎杖等其他蘭草更受歡迎。明朝以前甚至有壹本書上寫著“菘藍”。後來發現蓼藍染的面料不容易掉色,馬蘭和木藍的染色效果也不錯。蓼藍、馬蘭和木藍也被廣泛使用。

只有廖蘭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說到“照在妳身上”這個成語,很多人都會很熟悉。藍色是從藍草中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色深。照耀尤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超過前人的比喻,出自戰國末期趙國思想家、教育家荀況所著《勸學篇》:“青出於藍,青出於藍”。藍色是靛藍,藍色是蓼藍。

馬蘭提醒大家的是“半蘭”這個名字。馬蘭在“五藍”中葉片較大,她又叫板藍根。她的根也叫獨活板藍根,果實是中藥藍莓。她的根、葉、莖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殺菌消炎、涼血消腫的功效。然而板藍根性寒,味苦。如果服用過量,會傷脾胃,還會導致皮膚過敏反應和消化、造血系統的不良反應。

與虎杖和馬蘭相比,木藍的知名度較低。性寒微苦,她的葉、莖、根均可入藥,功能與板藍根相似,略偏重止血消炎,但整體功效不如板藍根。和板藍根壹樣,木藍也需要慎用。

另壹方面,靛藍應該被更加小心地對待。青黛性寒、鹹、有毒,不適合虛寒、脾胃不和、陰虛寒涼、有過敏史的人,與板藍根相似。當然,青黛治療疾病也很厲害。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瀉火定驚的功效,能“清熱除煩、吐血咯血、殺蟲”。

所以,藍色真的很值得挑。那麽,我們就在小暑和白露兩個節氣前後,藍成熟的時候,用壹個大竹籃去接藍吧。這樣的藍光景象,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在夏天和秋天,天氣既不太熱也不太冷。我感受到的只有舒適和清澈。遠處清遠有壹首空靈的歌,緩緩落在竹籃子裏的青草上。藍色,隨著歌聲,輕輕地飛進心裏。

在古代,采藍花有時與思念有關。《詩經》中,瀟雅采青,花了整整壹個上午才采到藍花,但還是滿腹不滿。那個采藍女在用采藍委婉的表達對老公的思念。藍色有壹種特殊的味道。試想,通過自己的手,藍色變成了藍色的染布,畫上黑色的眉毛,變成了我思念的人眼中的光,隨著歲月越來越柔和。多麽深情。

無論是染成藍色,還是畫黑色的眉毛,青黛都有著不可預知的美。雖然只有壹種藍色用於印染和繪畫,但由於水、溫度、濕度、工藝、氧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布面或化妝後會有無窮無盡的變化,就像世界上不會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片靛藍的顏色都是獨壹無二的。青黛染的面料纖維更強,畫出來的眉色不易脫落。而且這種來自藍草的天然色素還具有防紫外線、護膚、驅蚊、除異味的作用。當皮膚出現水皰、瘙癢和輕微刺痛時,穿上染藍的布,皮膚的不適感就會消失。青黛還可以保濕、美容面部。用綠豆、薏米、李子等研磨她。成粉,混合在壹起,加適量水調成稀糊狀,做成面膜。塗在臉上可以美白祛痘,消炎控油。

我最喜歡的是藍染布還沒做出來就掛在院子裏的樣子。那時,她被高高地掛在壹根長竹竿上。有時候,都是藍色,溫暖而平靜;有時候,它是藍白相間的,白色是純凈的,藍色是深邃的。都在風中穩穩地飄著,像壹面長期的旗幟。人們走在它的旗幟下,綻放成美麗的花朵。

靛藍色,藏在那壹派寧靜、祥和、從容中,笑靨如花。

秋楓

秋楓,可以代表愛情,是我在貴州七小牌坊鴛鴦湖看到的壹個奇景。

鴛鴦湖真是別出心裁,美不勝收。站在岸邊觀看,只覺得碧波清澈,像壹面美麗的鏡子,可以壹覽無余;當我劃過它時,我才意識到中間的通道蜿蜒曲折,像壹個小迷宮。驚喜,頓時溢滿心頭;手臂,也下意識地使用了力量。幾槳交叉,繞過迷宮中的樹木、鵝卵石、島嶼,我的眼前豁然開朗。

這是沒有鴛鴦的鴛鴦湖。壹般稱為鴛鴦湖,往往是因為湖中棲息著壹對象征愛情的鳥——鴛鴦。“鴛鴦整天遊,意在水中央。”但是為什麽要走常規路線呢?這個鴛鴦湖明顯不壹樣。它充滿了愛,但不是因為鴛鴦,而是因為三三兩兩生長的秋楓。秋楓是鴛鴦湖上動人的風景。

那個秋楓,不知道過了多少年才長成這麽高大的身材。它們經常成對站立,從水、鵝卵石和山坡上長出樹枝。根在湖的深處緊密相連;枝葉,在陽光和風雨中,輕輕相擁。真的就像壹對熱戀中的情侶,帶著各自的香味四處遊蕩,慢慢的傳播著愛情。

秋楓是楓樹的壹種。楓樹的比喻自古就有。“楓樹枝弱,善搖,故字從風而來。俗稱翔鳳。”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用簡短的語言概述了楓樹。既然香味飄出,不也是戀人之間的暗叫和吸引嗎?楓樹最有人情味的是,老了以後,樹皮會腫起壹個腫塊,叫瘤癭,這和唐代學者劉詢在《嶺記》中記載的壹樣:“楓樹多,人嶺多。樹老了,就有腫瘤了。”南唐宰相宋·邱琦在《舒華》中也說:“老楓化為羽人。數量不壹樣,說是腫瘤還是有道理的。”從遠處看,秋楓真的看起來像壹個不同姿勢的奇妙的人。

因為秋楓,鴛鴦湖有了愛的光環。這種愛是持久的,專壹的。只要沒有強烈的地殼運動或各種災難,這兩棵相親相愛、並肩而立的秋楓樹將永遠在壹起,真正相愛到海枯石爛。從這個角度來看,秋楓的愛情比鴛鴦更為源遠流長。鴛鴦首先描述了男人之間的感情。據我國現存最早的《詩賦選》記載,西漢大臣蘇武曾把自己和軍人李陵描述為“朝夕為情侶,而今卻是生意上的參與者”。大意是,他們以前像鴛鴦壹樣是好兄弟,現在像殘星和上星,壹個在西,壹個在東,聚不到壹起。這是蘇武告別李陵,交換詩詞時所做的比喻。蘇武和李陵都在匈奴闖禍,蘇武最後回到故土,李陵再也沒有回家。三國時期的文學家曹植,也用“鴛鴦”比喻自己的兄弟。他在《釋思》中為弟弟寫道:“戀人共池,羨翼之林。”直到唐代才開始用“鴛鴦”來形容男女之間的愛情。唐代詩人陸寫的《長安古義》中有壹句話:“功成名就何不辭官?妳寧做鴛鴦,不做神仙。”他覺得只要能和心愛的人在壹起,寧願做個凡人,也不羨慕神仙。由此可以發現,鴛鴦之戀來的有點晚;然而,秋楓長大後就有了愛的含義。

楓樹上的癭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生長,給秋楓增添了幾分靈異。南北朝劉宋史學家荀伯子所著《臨川記》中說:“嶺南楓樹人形,遇風雨長三五尺,故稱楓人。”在古代,有人把楓樹奉為神。南梁文學家任芳在《說文解字》中說:“南方有楓鬼。木老頭是人,又叫淩風,蓋瘤癭。到現在為止,那些從巫術中獲得利益的人雕刻了鬼神,可以引起靈異。”

超自然現象帶來了壹種特殊的神秘感。秋楓的樹皮辛辣、扁平、有毒,更加強了這種神秘感。秋楓是大戟科的壹種樹。大戟味辛、苦、寒、毒。被我國現存最早的專著《神農本草》列為“劣等”。劣品為佐使,主治因地制宜。有毒,不能長期服用,可消除寒熱邪氣,破積,使病情加重。大戟會殺人咽喉,瀉肺,損傷真氣,使人吐血。身體虛弱的人中毒更快,癥狀更嚴重,更有可能致命。秋楓的根、皮和腫瘤也是有毒的。食用秋楓引起的中毒癥狀與地錦草相似。如果妳接觸秋楓,妳的過敏體質很容易皮膚過敏,秋楓樹上生的細菌也是有毒的,這讓妳發笑。

這樣的毒性也像是愛情的壹些特征。有時候,愛上壹個人,就好像染上了壹種病。不就是類似於精神失常,脾胃不和的癥狀嗎?幸運的是,有各種方法可以消除愛情的毒害。秋楓的毒也有壹定的解決辦法,當然前提是必須及時搶救。古人用泥漿來治療秋楓的中毒,這是用地裏的泥土制成的泥漿。在現代醫學中,有許多治療方法,如止血、導瀉和消毒。

所以,不要怕毒。正如,不要因為愛情有毒就去嘗試和擁有它。畢竟找到壹份美好的愛情是身心愉悅的。和秋楓壹起,學會和毒藥共舞。除了秋楓樹上的瘤和癭是完全不能食用和觸摸的,秋楓的根、皮、枝、葉都可以通過正確專業的加工方法加以利用。"任何東西都可以煮漿、軟化、去骨、曬幹."秋楓的根、樹皮、枝葉可煮汁,湯浴煎服,可治水腫、水痢、濕氣。因此,秋楓,伴隨著愛,是令人耳目壹新的。

秋楓式的愛情也為鴛鴦湖增添了獨特的風格。那年春天,我遇見了秋楓,在鴛鴦湖劃船。記得在到達鴛鴦湖之前,右臂突發前所未有的疼痛,無法順利擡起和落下,但落地後,手臂能夠自由活動。我很高興劃船確實是治療手臂疼痛的有效方法之壹,秋楓和鴛鴦湖也能給人們帶來好運。

湖水清澈,碧波蕩漾。我們怎麽能不記得秋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