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街竹,順溪屋”走進平陽綠街,置身於壹望無際的竹海中,感受被綠色包圍的感覺;聽著潺潺的溪水,可以試著放慢腳步,靜靜地呼吸~
雙河店
清街的雙河堂最初是鄉紳李世南建造的,自道光年間就很有名了。雙河堂面向月亮山,背靠筆架山,門面向沐源水,仿明清五彩鬥拱。重檐山頂玻璃是兩層石柱木架,飛檐翹角,精雕金龍。
廊橋
夜晚的綠街溫柔而明亮,就像穿越了幾千年的唐宋。廊橋流水,亭臺樓閣,都襯托著絢爛的霓虹,鐘靈婀娜多姿的風景,處處如畫。
木源橋
木源橋位於青街畬族鄉青街村東北角,因木源河而得名。這個地方是三條溪流的匯合處,其中壹條來自東南部的王楠山;壹條小溪來自滕山,正南方;壹條小溪從西北的木源嶺流過來。三溪匯流橋下,清街河流向東北,木源橋也因此成為清街對外的交通樞紐:過了橋往南可達蒼南,往西是泰順,往東是平陽縣城方向。
李大武
李大宅西北面東南,是壹座兩翼重檐的四合院式木結構建築。整體寬度40米,穿透深度36米。有九個大廳,兩個大廳和廂房由回廊連接。二層回廊設美人倚,梁架吊梁穿鬥混,掛於山頂。
畬族婚假
畬族的婚姻習俗是壹夫壹妻制。當初是家族內部的遠親,有情人終成眷屬。後來經過媒人介紹,雙方同意,逐漸演變成彩禮婚姻。嫁妝是竹木制品和日常家具,以及精致的驅動工具和技術,如犁、耙、鋤頭和棕色衣服。婚禮儀式包括堵路(門)、舉行儀式、喝寶塔茶、脫草鞋、借鐵鍋、殺雞、撬蛙、唱歌、提燈、留筷、守風水、結婚、拜堂、傳宗接代、回門。
畬族竹竿舞
在有節奏、有規律的砰砰聲中,舞者不僅要快速地前後跳躍,還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自然地做出各種優美的動作。當舞者靈巧地跳出竹竿時,持竿人會大叫:“嘿!呵呵!”場合很豪邁灑脫,氣氛熱烈。
她篝火晚會
在微風習習的夜晚,妳可以在清街壹起圍著火堆跳舞,在大自然的懷抱裏隨意玩耍,向朋友傾訴瑣碎的事情。在這個愉快的夜晚,妳可以放松身心,拋開瑣碎的想法,投入到篝火晚會的氣氛中。
壹年四季都可以在清街舒舒服服的玩。
畬族的“三月三”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清結鄉都會在九代村、王神洞村舉辦“三月三”畬族旅遊節。畬族人聚在壹起唱歌跳舞慶祝。市民和遊客可以來這裏吃百家宴,吃竹筍,看畬族的婚禮,聽她的歌和二人轉,體驗地道的畬族風情。
清街漂流
每年夏天,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在清街畬族鄉東坑村體驗驚心動魄的漂流。
清街漂流全程2.7公裏,聚泉成河的溪流天然。整個山谷落差近90米,全程大小落差不斷,漂流過程約50分鐘。河流兩岸,植被茂密,奇石瀑布,叢林風光郁郁蔥蔥。人們在水中漂流,如在畫報世界中旅行,不僅可以享受刺激安全的漂流,還可以在自然生態環境中享受壹流水質的無限魅力。飄過千山萬水,欣賞壹個又壹個景致,讓人流連忘返。
特色美食,在青街
來到清街,有壹件事是不享受畬族風情就不能做的,那就是吃當地的特色美食。
黑米
畬族的“黑米”,閩東是畬族的聚居地。每年的三月初三,家家戶戶都會煮“黑米”,贈送給漢族的親朋好友。
清街竹筍
清潔竹質量很好。它以又大又壯而聞名,它的味道很甜。清街筍產量高,四季都有筍,早春有筍,春夏之交有金筍(竹筍),夏秋有綠筍(馬蹄筍),寒冬有冬筍。
無泥腥味的河魚
清街竹海有很多小溪,小溪裏有很多魚。在這裏,家常菜已經成為壹種常見的烹飪方法。將洗凈的小溪魚倒入油鍋,煎至兩面金黃,然後加入姜、酒等調料,取壹勺溪水倒入鍋中慢燉,再撒上壹些蔥白出鍋。
由於水質酥脆,小溪魚沒有泥腥味,魚肉鮮嫩,魚骨酥脆,唇齒間充滿了天然的風味。
竹味黑米
在來青街,熱情好客的畬族人自然會煮黑米招待他們。傳統黑米是用黑色稗草葉和糯米做成的,松軟可口。在農村用竹子制成的竹筒和黑米的結合創造了山野之間的另壹種美味——竹筒黑米。
揭開蓋子,打開竹筒。烏梅的香味和臘肉的鹹味混合著淡淡的竹香味,紮進鼻腔,直達胃部。黑米醇香,臘肉肥而不膩,自然的味道在咀嚼中慢慢在口中綻放。
甜竹酒
在竹資源豐富的清街,勤勞的畬族人民壹直在不斷發掘竹子的潛在價值。竹筒酒是將精心釀制的酒浸泡在健康的竹子中數月,讓其在竹子中發酵,待時機成熟後再將酒提取出來,再註入新的竹筒中裝瓶,即可飲用。成品竹酒需要用小啊木錘敲碎後才能倒出。藏在竹子裏的酒,吸收了竹子黃酮、氨基酸、微生物和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該酒色澤琥珀色,入口綿軟香甜,竹香濃郁,口感醇厚甘甜。
自駕攻略:溫州市區-—G15沈海高速-小江立交-—S57-—水岱線-靈溪線-橋南線-青街畬族鄉。
清街畬族鄉是壹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鄉,鐘靈是壹個有著強烈美感和尊重教育的國家。唐朝天寶年間,周姓始祖周從江西饒州樂平縣遷至平陽縣沐源(現屬清街畬族鄉管轄),距今已有1250多年的歷史。相傳南宋時,村民周日兄弟七人,皆有名氣,但不思進取。於是妯娌們以“若穿綠袍,以青石鋪路”這句話互相挑戰。星期天,我不忍心被人嘲笑,於是我變得很生氣,努力變得堅強。小姑終於兌現了承諾,鋪了壹條50尺的青石路,歡迎她回老家。“清姐”的名字就隨著這個精彩的故事流傳了下來。
青街畬族鄉成立於1984,是浙江省18個民族鄉之壹,溫州市7個民族鄉。清街位於平陽縣西南山區,與蒼南縣玉蒼山景區接壤。是南雁蕩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組成部分,是遠近聞名的竹鄉,也是全縣唯壹的少數民族鄉。境內由山、水、竹、古樹、名木構成。古街、古宅、古廊橋、古臺階構成鄉村聚落風貌;畬族民俗構成了文化景觀。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俗風情、深厚的文化積澱、著名的竹子”著稱,享有“竹海、畬國、生態家園”的美譽。
平陽清街,壹個深陷窪地的古鎮,在連綿的群山和潺潺的溪流中靜靜呼吸。街上擠滿了像池、李這樣的漢族家庭,還有壹個古老而純樸的民族——畬族,散居在深山裏。壹條名為清街溪的小溪從村子裏流過,緩緩而悠閑地流淌著。這裏的每壹棟房子,每壹條小巷,每壹座古橋,都飽含著畬族千百年來的親情,透露著浙江南山鄉特有的純粹。
青街畬族鄉是壹個傳統的農村聚居地,是畬族和漢族的聚居地。山、水、竹構成自然景觀,古街、古建築構成鄉村聚落,畬族民俗構成人文景觀,展示了清街的畬族、竹、古跡旅遊資源。有李的大房、二房、赤石的大房、水圍赤石的二房等古民居,還有古廊橋、古墓葬。
其中,李氏大宅、池氏大宅已有近300年的歷史,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氏大宅,二進九院式,氣勢恢宏,池氏大宅以木雕、花雕著稱,被專家譽為堪比北京四合院、徽州古民居、蘇州園林的“明清民間木雕藝術博物館”;沐源古廊橋以其獨特的造型被列入世界廊橋名錄。古詩說,“四面環水,三江並會元,白石滿月,玉帶束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