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自幼聰敏好學,六歲即能寫文章,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註《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二次被貶。上元三年(676年)八月,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年二十七歲。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等。
王勃童年趣事
王勃小的時候,壹天,家中有客人來訪,父親王福疇在客廳中招待客人,從客廳中正好能看見王勃的書房。只見王勃端來壹杯水,倒壹些在壹塊大硯臺中,又拿起壹塊墨,不停地研了起來。研好後,王勃洗了洗手,擦了壹把汗,掀開蚊帳,蒙頭就睡。
客人對王勃的舉動難以理解,就問王福疇:“妳家公子研好墨,不作文章卻上床睡覺,這是何種學習之法啊?”王福疇笑答:“這是小兒的壹個習慣,他往往是研好墨,上床蒙頭構思,然後起床開始寫作,壹氣呵成。”
? 客人聽後,思考片刻,頻頻點頭,並說:“此乃打腹稿!貴公子有他獨到之處啊!”
? 王福疇陪客人閑聊,不壹會兒,只見王勃翻身下床,走到桌前,鋪好紙,拿起筆,壹首五言絕句頃刻而就。客人好奇地湊近桌前,王勃謙虛地說:“請伯伯指點。”客人壹看,這首五言絕句立意新穎,合仄押韻,壹字不易,於是驚嘆不已,連聲稱贊“賢侄奇才”。(周友鳳,選自《語文報五六年級版》1210期)
三嘆王勃的故事
上元三年(676年)冬,長安城裏都傳頌著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壹天,唐高宗也讀到這篇序文,見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句,不禁拍案,驚道:“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又讀下雲,見壹首四韻八句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唐高宗壹掃成見,連聲嘆道:“好詩,好詩!作了壹篇長文字,還有如此好詩作出來,豈非強弩之末尚能穿七紮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當年朕因鬥雞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錯也。”於是高宗問道:“現下,王勃在何處?朕要召他入朝!”太監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長嘆,自言自語:“可惜,可惜,可惜!”
壹字千金的故事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重陽節,南昌都督閻伯輿重建滕王閣,大擺宴席,邀請遠近文人學士為滕王閣題詩作序,王勃恰好路過洪州,自然是其中賓客。在宴會中,王勃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接下來寫了序詩: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自流。詩中王勃故意空了壹字,然後把序文呈上都督閻伯輿,便起身告辭。
閻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發表溢美之詞,卻發現後句詩空了壹個字,便覺奇怪。旁觀的文人學士們妳壹言我壹語,對此發表各自的高見,這個說,壹定是“水”字;那個說,應該是“獨”字。閻大人聽了都覺得不能讓人滿意,怪他們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於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來。
待來人追到王勃後,他的隨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壹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來人返回將此話轉告了閻伯輿,大人心裏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詐本官,可氣!”又壹轉念,“怎麽說也不能讓壹個字空著,不如隨他的願,這樣本官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
於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士,趕到王勃住處。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只覺得不知其意,有人問道:“那所空之處該當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家聽後壹致稱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說:“壹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壹說王勃作《滕王閣序》為十四歲,即龍朔三年。
神童王勃
公元650年,還是高宗李治當政。絳州龍門(好口彩啊),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太常博士王福峙家生了壹個七斤半的大胖小子,齒白唇紅,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還是雙眼皮——壹個標準小白臉。老王給小王起名為王勃。
這個王勃很神奇:
在幼稚園大班,就能寫文章了,下筆如神,達到了本科中文系肄業水準。
小學二年級,就能通讀並詳解顏氏《漢書》。
小學三年級,就讀透了六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能嚇死壹群大學中文系的老教授們)
小學四年級,學習上的事情太輕松,就去兼職學中醫,郊遊的時候就嘗百草。
十四歲,太常伯劉祥道奉旨下來巡行風俗——就是四處打打秋風,順路發現個人才唔的。王勃同學這時候剛上初二,就趕緊寫了壹篇滿分作文——《上劉右相書》,來表達自己的少年心性和加入公務員隊伍的迫切心情:
“蓋聞聖人以四海為家,英宰與千齡合契。用能不行而至,春霆仗天地之威;以息相吹,時雨郁山川之兆。故有元蛟晚集,憑鶴鼎而先鳴;蒼兕晨驚,運龍韜而首出。並能風騰霧躍,指麾成烈士之功;蠖屈虬奔,談笑坐群卿之右。未如越蒼海,棄行間,排紫微,謁天子……”
內容大致是說治國安天下的大政方針,還有不要欺負朝鮮什麽的。劉欽差看罷,驚為天人,就給李治同誌打電話匯報,說發現了壹匹千裏馬,推薦王勃同學直接參加研究生考試。後來就考了,考得好,好極了,據說龍心大悅,但因為歲數還小,不能實授官職,就封了他壹個“朝散郎”的虛職——類似政協委員什麽的,反正也不用做事,甚至連舉手都不用。
這段時間,《黃帝八十壹
難經序》、《乾元殿頌》、《平臺抄略》、《宸遊東獄頌》、《拜南郊頌》等壹大批好文章(別人都說好)精彩出爐,王勃同學也名聲鵲起,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 “初唐四傑”。這年王勃16歲,楊炯16歲,盧照鄰34歲,駱賓王43歲。
英王雞
公元665年,王勃16歲,李治讓王勃來陪自己的兒子們讀書——侍讀。至此,壹條金光大道在王勃同學眼前鋪開,還有什麽比同學的感情更純潔的呢?可惜壞事就壞在壹只雞上。
公元668年對王勃是個灰暗的年頭。這年宮裏的鬥雞大賽正如火如荼,李賢同學的雞與李顯同學的雞經過殘酷的淘汰賽最終入圍決賽,這時候王勃同學主要是跟李賢同學混,加上李顯同學那只鬥雞雞品壹直不好——總喜歡搞偷襲、罵街、裝死什麽的,於是王勃同學就寫了壹篇《檄英王雞》。唐高宗李治看了大怒。王勃被雙規,然後雙開。
被逐後的王勃心情沈重,他在《夏日諸公見尋訪詩序》中說:“天地不仁,造化無力,授仆以幽憂孤憤之性,稟仆以耿介不平之氣。頓忘山嶽,坎坷於唐堯之朝;傲想煙霞,憔悴於聖明之代。”
就是說老天太壞,給我的性格不好,讓我遭受了無妄之災。這時候的王勃對自己的不諳世事及性格弱點,並沒有真正的認識,心智還不夠成熟。王勃的這種悲劇性格,這種對自我認知的偏頗,自傲與自卑的結合,少年得誌,被逐後無法正視打擊等因素,決定了王勃接下來的悲劇命運。
王勃溺水而卒
鹹亨三年(672年)王勃返回長安,裴行儉、李敬玄同典選事,聞王勃文名,又數次召用,但王勃恥以文才受召,作文述誌,結果觸怒了裴行儉,被斥為“才名有之,爵祿蓋寡”。第二年,王勃聽友人陸季友說虢州多藥草,他很想去,便設法做了虢州參軍。這是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
但誰能想到,等待他的卻是第二次沈重的打擊。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參軍任上與同僚的關系搞得很僵。當時有官奴曹達犯了死罪,王勃不知為什麽卻把他藏到自己府內。後來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達殺了。事情很快被發現,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獄。後又巧遇大赦,免除了死刑。但王勃的父親卻因此事而從雍州司戶參軍的位置上被貶為交趾令。
至於王勃擅殺官奴的具體情況,史無詳載,是非莫辨。不過,王勃沒有象第壹次廢官後那樣寄情於山川煙霞,而是更珍惜這劫後余生。“富貴比於浮雲,光陰逾於尺璧。著撰之誌,自此居多。……在乎辭翰,倍所用心。”第二年朝廷雖恢復王勃原職,但他決計棄官為民而不就任。
在短短的壹年多時間裏,王勃完成了祖父王通《續書》所闕十六篇的補闕,刊成二十五卷。撰寫了《周易發揮》五卷、《唐家千歲歷》、《合論》十篇、《百裏昌言》十八篇等,同時還創作了大量詩文作品。這是王勃壹生中創作最宏富的時期。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春天,王勃從龍門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親。壹路經洛、揚州、江寧,九月初到了洪州。在這裏王勃留下了《滕王閣序》這壹傳世名篇。滕王閣大宴後,王勃繼續南下,於十壹月初七到達嶺南都督府所在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廣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而卒,年僅二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