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詩歌,推敲其題目就可以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或者思想情感,所以我們在解答問題時,千萬不能對題目置之不顧草率行事。如2013年江西中考題《春泛若耶溪》(唐·綦毋潛),推敲壹下這首詩的題目,看它透露出哪些信息。“春”表明出遊的時間,“若耶溪”表明出遊的地點,“泛”表明出遊的方式是泛舟。
“知人論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來的。他認為要理解作品,壹定要對作者和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了解。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與作品的關系;“論世”就是要了解作者在什麽情況下針對什麽東西而寫作的。如2013年江西中考題《春泛若耶溪》(唐·綦毋潛),了解綦毋潛的學生應該很少,但我們可以通過註釋了解到作者信息:江西贛州人,其詩喜寫山林,此詩為詩人歸隱後的作品。由此我們可知作者追慕幽意人生的態度。
2、留意註釋,巧用形式
有些詩歌鑒賞題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詩的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往將詩詞難以理解的地方作了註釋。註釋的形式有介紹作者的,有註解詞語的,也有介紹寫作背景的,我們在疏通翻譯時切不可等閑視之。理解疏通詩意時,有時我們還可以利用詩歌形式表達上的特點,壹般來說,對於格律詩,尤其是寫景抒情類的,有這樣的規律:律詩前兩聯側重於敘事寫景,後兩聯側重於議論抒情,揭示主題;絕句則是前兩句敘事寫景,後兩句議論抒情。
3、明確類別,整體把握
依據題材的不同,可以把詩歌分為山水田園詩、羈旅詩、詠物詩、邊塞詩、送別詩、懷古詩、詠史詩等。這些類別的詩所表現出的思想情感各有側重。如山水田園詩多表現作者對自然山水、田園風光的喜愛,對官場仕途的厭倦,對隱逸生活的渴望等;羈旅詩則表現旅途的艱辛、孤獨寂寞的情懷、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對安定自由生活的向往等。明確詩歌的類別,有助於我們從宏觀上整體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當然,我們在答題時不能生搬硬套,應該是不同內容,區別對待。既要抓住它們***性的東西,也要註意每首詩歌自身的內容特點。